书城管理管理学
7745500000029

第29章 计划(1)

【内容提要】

本章在系统介绍计划的内容、表现形式、类型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计划的制订和审定过程,详细介绍制订计划的方法,并着重阐述战略管理计划的方法及实施步骤。

【本章重点】

1.计划的作用。

2.计划的制订过程。

3.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

4.主要的战略管理方法。

第一节计划及其作用

一、计划的含义

任何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目标的设定就是为了界定和说明这种目的。

计划是目标实现的蓝图,具体明确了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资源组合、时间进度、任务和其他举措。如果说目标是要`明确未来要达到的状态,那么计划就是明确现在的手段。所以,管理学中的“计划”一词通常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体现为计划决定组织的目标;另一方面,计划又规定了实现目标的手段。所以,可以认为,计划是一个确定目标和评估目标实现最佳方式的过程。

二、计划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计划必须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所提出的各项目标,每一项计划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的,因此,一项计划首先要明确该项计划所针对的目标。目标明确以后,在计划中还必须明确说明如何做、谁做、何时做、在何地做、需投入多少资源等基本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在实施过程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修改计划,在一项计划中还应该说明该项计划有效的前提条件;为了增强计划的适应性,要说明当实际情况与计划前提条件不符合时应采取的措施;为了便于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计划实施条件不具备时,能够判断是应该放弃该项计划还是要竭尽全力、创造条件完成计划,计划书中还应说明进行这项工作或实现相应目标的意义或重要性。

三、计划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计划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目标

目标描述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的。有的计划只是阐述目标,对组织的使命和活动方向及相应任务作最一般的表述,重点在于明确应该干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二)战略

目标指明了要干什么,战略则集中解决为了实现目标在将来应该怎样干。

有的计划着重叙述实现目标的途径,指出工作重点、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等等。

围绕目标,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式行动准则,用于指导各部门的工作。

(三)政策

为了落实战略,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政策即处理各种问题的一般规定。

政策是人们进行决策时思考和行动的指南,因而也是一种计划。

(四)规章制度

为了落实政策,必须制定一些强制性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规定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则和程序。

(五)预算

预算是用数字来表示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时间、方向等,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在许多组织中,预算是主要的计划表现形式。

(六)规划

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包括目标、战略、政策、实行步骤、资源预算等在内的综合性蓝图,由规划可派生出具体的进度计划。

四、计划的类型

根据各种原则划分计划的种类,主要是便于研究分析。任何一种计划都可能有其他分类原则下某种计划类型的特征。例如,政策是按范围划分的一种计划类型,但它也可能是一种长期计划。同样,综合计划是按计划的内容划分出来的,它完全可能又是一种中期计划。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是一种综合性计划,它包括企业计划年度的供应、生产、销售、劳动、财务、技术改造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它又具有短期计划的性质。

(一)按时间界限划分,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把一年及一年以下的计划称为短期计划;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计划称为中期计划;而五年以上的计划称为长期计划。当然,这种时间上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1.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主要是回答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什么,二是怎样去实现本组织的长远目标。以企业为例,长期计划是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纲领性计划。一般包括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规模、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将来要达到的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此外还包括科学研究方向、职工培训和教育、生活福利、公共关系等。

长期计划已经被许多大组织所采用,而且正在引起普遍的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两点:一是环境因素的变化驱使组织制订长期计划。环境的变化有连续变化和间断变化之分,在短期内连续变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容易预测;而在长时期内,不连续性增加,预测起来就很困难。二是计划技术的发展进步。一些类似线性规划、计划评审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不断出现,为解决计划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而统计资料的不断增加也使计划制订者逐渐从臆测中摆脱出来,准确性大大提高。另外,计算机的应用也为处理大量复杂的资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中期计划

中期计划的时间为一年以上到五年左右。它来自组织的长期计划,并按照长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预测到的具体条件变化而进行编制。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更为详细和具体,具有衔接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作用。长期计划以问题为中心,而中期计划以时间为中心,它包括各年的计划,每一年度都有明确的目标。中期计划往往依照组织的各种职能进行制订,并注重各计划之间的综合平衡,使比较松散的长期计划有了比较严密的内容,从而保证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说,中期计划赋予长期计划具体内容,又为短期计划指明方向。

3.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一般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时间范围的计划,它比中期计划更为详细具体,能够满足具体实施的需要。以企业为例,短期计划包括利润、销售量、生产量、品种和质量等多种目标,此外还包括像生产率提高幅度、成本降低率等具体的绩效目标。短期计划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目标的。短期计划由于对各种活动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或规定,在执行当中选择的范围很小,因此有效地执行计划成为最主要的要求。此外,短期计划往往涉及的是环境的连续变化,各因素较为确定,容易预测,也容易评价。

(二)按计划制订者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施政计划和作业计划

这种分类法与按时间划分计划类型有较多相同之处。如在时间的长度、广度方面就很相似,但也有些差别。

1.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订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指导性计划,它描述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总的战略构想和总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的途径,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组织资源的运动方向,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发挥其指导作用。

2.施政计划

施政计划是由中层管理者制订的,它将战略计划中具有广泛性的目标和政策,转变为确定的目标和政策,并且规定达到各种目标的确切时间。施政计划中的目标和政策比战略计划具体、详细,并具有相互协调的作用。此外,战略计划是以问题为中心,而施政计划是以时间为中心。一般情况下,施政计划按年度分别拟订。

3.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施政计划虽然已经相当详细,但在时间、预算和工作程序方面不能满足实际实施的需要,还必须制订作业计划。作业计划根据施政计划确定计划期间的预算、利润、销售量、产量以及其他更为具体的目标,确定工作流程,划分合理的工作单位,分派任务和资源,以及确定权力和责任。

(三)按计划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综合计划、局部计划和项目计划

顾名思义,综合计划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局部计划只包括单个部门的业务,而项目计划则是为某种特定任务而制定的。

1.综合计划

综合计划一般是指具有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就其涉及对象来说,它关系到整个组织或组织中的许多方面。它是与受指定范围限定的局部计划相对应的。习惯上人们把预算年度的计划称为综合计划,在企业中则是指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主要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成本计划、财务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这些计划都有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目前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系统,因而外部环境对这个系统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就要使资源在各个部门间合理分配,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产生更大的组织效应。所以,应把制订综合计划放在首要的位置,要自上而下地编制计划。

2.局部计划

局部计划限于指定范围的计划。它包括各种职能部门制订的职能计划,如技术改造计划、设备维修计划等;还包括执行计划的部门划分的部门计划。

局部计划是在综合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它的内容专一性强,是综合计划的一个子计划,是为达到整个组织的分目标而确立的。例如,企业年度销售计划是在市场预测和订货合同的基础上,确定年度销售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以及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渠道。另外,在制订局部计划时,要注意各种局部计划相互制约的关系,如销售计划直接影响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等其他局部计划。

3.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针对组织的特定项目作出决策的计划。例如,某种产品的开发计划、企业的扩展计划、与其他企业的联合计划、职工俱乐部的建设计划等都是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综合计划,它的特殊性在于其目的是为了企业结构的变革,即针对企业所拥有的结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法。它的计划期限可能正好为一年,这时它就要包括在年度计划之内。

也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完成,比如企业的扩建计划,这时年度计划仅包括它的一部分。项目计划与组织结构的变革相关,而结构的组成要素有许多,比如企业中的市场、设备、产品、财务部门等,几乎包括企业的一切领域。项目计划就是使这些因素具体地朝着将来的方向发展下去。

(四)按计划约束力的大小划分,可以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指令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必须遵照执行,而且要尽一切努力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指令性计划是衡量一个组织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2.指导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参考作用的计划。这种计划下达之后,执行单位不一定要完全遵照执行,可以考虑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按指导性计划工作。这是一种间接的计划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五、计划的作用

计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计划的最终成果是对未来发展的行动方针作出预测和安排,尽管各项管理职能都必须考虑组织的未来,但都不可能像计划那样以谋划未来为主要任务。无论是规划、预算,还是政策、程序,都是为了未来的组织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方案作指导。在管理过程中,人们把计划列为第一位,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们认为计划是火车头,而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为一列牵引着的火车车厢。因为计划工作指出方向,减少变化带来的影响,尽可能避免重复、遗漏和浪费,并制定标准以利于控制。因此,有效的计划是一切成功的秘诀。

(一)提供方向

计划为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是管理者行动的依据。通过清楚地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可为未来的行动提供一幅路线图,从而减少未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二)合理配置资源

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计划就是要对组织有限的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合理的配置与安排,即达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因为计划工作说明并确定了组织中每一部门应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应在什么时候去做。目的和手段都很明确,通过计划对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安排,综合平衡,减少了重复和浪费活动,并协调各项活动,使之与其他有关活动相配合。

(三)适应变化,防患于未然

计划通过预计变化来降低不确定性。为了制订合理的计划,管理者必须不断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这就迫使管理者习惯于在决策时考虑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当然,在“计划不如变化快”的市场经济年代,再好的计划也不能消除变化,因此计划工作的开展是为了预测各种变化和风险,并对它们作出最为有效的反应,而不是为了消除变化。

(四)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

由于目标、任务、责任明确,可使计划得以较快和较顺利地实施,并提高经营效率。通过清楚地说明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可制定出指导日常决策的原则,并培养计划执行者的主人翁精神。

(五)为控制提供标准

计划尤其是中短期计划总是通过具体的计划指标来体现的,正是这些具体的计划指标使管理者能将实际的业绩和目标进行对照,有利于对计划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偏差、进行控制。通过计划明确组织行为的目标,规定实施目标的措施和步骤,来保证组织活动的有序性。计划不仅是组织行动的标准,同时也是评定组织效率的标准。所以说,没有计划也就无所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