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规范经营阶段(2009-2010)。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人们更加注重亲身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二是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三是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四是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五是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特点
(1)我国休闲农业的分布从最初的大城市周边地区慢慢地发展到中、小城市周边地区,然后又从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至城市中、远郊区。休闲农业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新的格局正慢慢成型。
(2)我国休闲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功能休闲体验型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软硬件设施较差。现在休闲农业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内容,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的同时,还要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3)我国休闲农业从无序经营向规范化经营发展。过去,我国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发展的,没有经过规划论证,经营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各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的评定标准,有的对农家乐和休闲农庄还制定了星级标准。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评出一级、二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及类型
目前,我国学者对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这里我引用郭焕成等对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划分。主要有以下7种模式29种类型。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以下4种。
(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2)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3)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如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以下4种。
(1)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2)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3)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4)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藏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3.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以下六种。
(1)农业观光农家乐
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2)民俗文化农家乐
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3)民居型农家乐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4)休闲娱乐农家乐
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5)食宿接待农家乐
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6)农事参与农家乐
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
(1)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2)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3)古镇建筑游
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
(4)新村风貌游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
(1)休闲度假村
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2)休闲农庄
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
(3)乡村酒店
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
(1)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观光园。
(2)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
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如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 教育活动。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3)少儿教育农业基地
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4)农业博览园
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
(四)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因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科学合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欠缺
我国现有的休闲农业活动大都在市场需求拉力的作用下自发行发的,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由于政府缺乏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开发商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以至于休闲农业开发布局不尽合理。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或雷同。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其经营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
2.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生态、人文环境破坏严重破坏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目前,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部分休闲农业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以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致使休闲农业的民族化、地方化、特色化、生态化缺失。
3.休闲农业开发档次不高,品位偏低
目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休闲农业的后续发展。
4.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
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旅游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以致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5.管理粗放,软硬件质量不高
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休闲农业经营服务理念落后于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虽然休闲农业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直接转变,但这种转变是表面的,相关单位还未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服务的思维方式。此外,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休闲农业地区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用地结构和布局还比较散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行其是。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在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各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系统性的培训。
三、休闲农业设计
(一)休闲农业产品设计原则
所谓休闲农业产品设计原则就是应体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计导向就是使旅游消费者在差异化休闲农业体验和活动参与中追求身心享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休闲农业产品的设计主要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参与性原则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地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2.全面体验原则
即营造全身心的旅游体验。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要素向游客提供感观刺激。 “全面”首先体现在“体验”要涵盖体验的五个领域,而非局限于某一方面;其次强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全方位的感官冲击,因为一项活动越能有效地刺激感官,就越不容易让人忘记。
(二)休闲农业产品的设计
1.主题鲜明
休闲农业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要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能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在项目设计中,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特别需要体现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性。休闲农业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主题,例如采草莓、插秧、骑马、挤牛奶、剪羊毛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区域,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品尝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达到休闲娱乐的效果。
2.科旅结合
将农业高科技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推出的休闲项目,是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新的趋势。一方面,充分开发农业自身所蕴含的文化,通过展示农产品历史、传统生产过程,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如通过无土栽培繁殖的农作物、嫁接的农作物以及太空作物等展示,让游客在寻求体验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不断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