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休闲管理
7738100000028

第28章 乡村休闲(3)

3.景观氛围

可以构筑氛围浓厚的景观建筑以加深休闲农业区块的独特性和人文性。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以体现农趣为主题,用破与立的方式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案例分析】

我国台湾休闲农业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台湾的传统农业逐渐转型为休闲观光农业,以体验经济理念为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创值,以服务为主舞台,以商品(休闲农场硬体设施)为素材道具,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感觉活动的高附加经济价值,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

(一)我国台湾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始于29世纪79年代,至今已有39多年的历史,它的兴起有很多因素:首先,从台湾农业内部发展看,长期为台湾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农业已经高度发达,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逐步进入滞胀期;其次,从台湾农业外部发展环境看,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环境污染加重,使得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增加;第三,农产品销售问题突出,农业利润下降,迫切需要农业经营方式转型。

截至2004年,台湾已有休闲农场1102家,投入休闲农业的资金总额为128亿元新台币,平均每家投资额为1164万元新台币。其中,投资额1009万新台币以上的只有308家,占27.9%。可见,台湾休闲农场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台湾休闲农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最近5年,新成立的休闲农场达584家,占现有总数的53%,超过此前的总和。传统农业正向兼具企业生产加工及旅游休闲服务的一、二、三、四级混合产业发展。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1.农业企业化发展方向:以策略联盟方式整合农民团体及相关专业化团队,创造结盟的效益并推进传统农业组织迈向企业化经营形态,促进休闲农业者组成休闲产业联盟,共同投入成立旅游公司,整合资源,活跃休闲农业市场。

2.类型多样化发展方向:发展观光体验、采摘、种植、认养、挤奶、煤炭、手工食品、原野寻宝、标本制作、生态教育、动植物保育、农业体验、宅配直销等项目。

3.经营规模化发展方向:提供接待、教育解说、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场、休息室、资讯、住宿、餐饮、厕所、产品展售、农产品和工艺加工品。

4.生产生态化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有机栽培,环境管理有机生态,公共设施生态工法,运用丰富的田园环境、自然植栽、动植物、昆虫、鸟类、文化、艺术、规划设计生态农场。

(三)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

台湾休闲农场经营的成功除其自身所具备的具有吸引力的资源以外,充裕的资金、良好的通达性、经营者自身高度的经营意愿及管理才能、完善的服务和有创意、多元化、有趣、有深度且有计划的体验活动也是成功的主要方面。具体如下:

1.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使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自29世纪79年代以来,台湾农业面临效益下降的难题。为促使台湾农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结构,台湾农政当局致力于推动农业生产向观光休闲方面发展。

1983年实施“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并先后制定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以及提倡“一乡一休闲农业”等,并在技术、经营、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健全的法制保证了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注重规划管理,重视制度与法令相衔接的规范条文。如配套实施《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专案辅导实施作业规定》、《非都市土地申请作休闲农业设施所需用地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建筑物设计规范》等。这些条文明确规定了审批过程的程序、审核的标准,并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使条例的执行和管理顺利通畅,既保证了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依法经营,又限制了部分人借办休闲农业之名进行圈地和违法经营。

3.合理的规划布局达到了整合资源的目的

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整合区域资源,合理规划,才能发展地区经济。

4.经营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1)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娱乐的综合。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2)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

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景观、文化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更加吸引游客的特色之处。

(四)中国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启示

由于台湾休闲农业较之大陆有更长的发展历程,加之其休闲农业的发展环境与大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政府、业务部门加强组织和协调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主动做好治安、物价、金融等各部门组织协调工作,科学规划,大力引导、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种所有制方式,体制明确,形式创新,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尊重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注意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积极性。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引导开展休闲农业的农户成立协会,通过协会自律,规范发展行业协会的间接管理,可有效地弥补政府直接管理的盲点。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涉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包括土地、水体、山林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作为一种产业,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都应该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区块内纳入相应的管理机制,得到指导和监督,这是农业旅游有序经营的必要前提和保证。休闲农业旅游要避免无序竞争,应纳入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大框架中,有序地、健康地发展。在休闲农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区县,可以考虑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管理。

3.规划中要把握市场定位、确立发展模式

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 将都市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景点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目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

4.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其次,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都按规章办事。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总之,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潜力巨大,只要积极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开辟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发展新路子,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新课题。

四、杭州农家休闲茶室研究

(一)研究背景

农家休闲茶室的经营管理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因此,农家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有关顾客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模型在我国农家休闲茶室文献研究中并不多见。

美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关于建立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Index,ACSI)的调查和研究,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ACSI,正式确立其在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权威地位。

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模型在美国模型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它由7个结构变量、29个观测变量和11个关系构成。在结构变量中,形象、顾客期望、感知到的产品质量、感知到的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是顾客满意度的原因变量;顾客忠诚是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变量。

(二)杭州农家茶室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杭州农家休闲茶室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服务设施档次低

总体来说,目前农家休闲茶室的服务设施档次较低,未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层次进行规划建设,且规模小、硬件设施差、卫生条件有待改善。

2.娱乐方式单一

农家乐娱乐方式单一,无法吸引游客的长久注意力。其娱乐方式主要为麻将、棋牌、茶艺表演、跳舞、唱歌。真正能吸引游客的娱乐方式很少。

3.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

目前制约农家休闲茶室发展的瓶颈因素就是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还表现在产品的开发、项目的策划创意及专题活动的设计上,从而阻碍了农家休闲茶室的进一步发展。

4.营销意识薄弱,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一些农家休闲茶室凭借当地深厚的旅游基础和鲜明的茶文化特色,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传统知名品牌就难保长盛不衰。

5.内部整合机制尚未建立

农家休闲茶室往往聚集经营,有时一个村会聚集上百个农家休闲茶室,如此宏大的规模,从客观上讲,必将产生集聚效益,即各茶室均能分享共同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旅游资源、信息以及知名度所带来的利益。然而,这种效益目前表现得并不突出,主要是因为内部整合机制尚未建立。对于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营销宣传等公益活动,大多数农户认为不能得到短期经济效益,不愿投资共建,往往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阻碍了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这些问题可知,顾客对农家休闲茶室的满意度还不尽如人意。从农家休闲茶室的发展趋势看,提升农家休闲茶室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仅是满足农家休闲茶室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农家休闲茶室经营者提高销售业绩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农家乐和茶文化休闲旅游的方式之一。

(三)测量农家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

参照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本研究构建了测量农家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的量表。

杭州茶乡梅家坞、龙井、龙坞、茅家埠、翁家山等的农家休闲茶室以其融茶园与茶室于一体的独特的环境氛围、朴实的经营风格,迅速成为休闲年代人们品茶的新宠。因此,调查对象界定为那些曾经在梅家坞、龙井、龙坞、茅家埠、翁家山等农家休闲茶室消费过的顾客,对他们进行调查。本研究总共发放问卷389份,回收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82.11%。

1.描述统计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我国农家休闲茶室的顾客满意度指数(CSI)为3.1979,折合成百分制为63.94。与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总体满意度均值65.18基本吻合。

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农家休闲茶室的顾客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2.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

以初始变量环境分析为例,图7‐2所示是关于产品的因子提取碎石图,从碎石图上看,从第2个公共因子开始,坡度线变得甚为平坦,因而保留2个因子较为适宜。

据所有因子分析的结果得知表7‐2中对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比较适用,并总共提取出7个公共因子,分别重新命名为:因子1“外部环境”、因子2“内部环境”、因子3“茶水、茶点、菜品”、因子4“娱乐”、因子5“服务态度”、因子6“服务水平”和因子7“服务便捷性” 。这就验证了研究假设一,我国农家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可以用“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茶水、茶点、菜品”,“娱乐”,“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便捷性”这七大因子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