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所致的疾病。患者可出现意识、运动、感觉、认知、反射等神经功能异常。
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传递神经冲动,中枢神经系统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一、常见症状体征
(1)头痛。
(2)意识障碍。
(3)言语障碍。
(4)感觉障碍。
(5)运动障碍。
二、护理问题
(1)疼痛:偏头痛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2)意识障碍与脑部病变、受损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构音困难、失语有关。
(4)感知改变与脑部病变、受损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平衡或协调能力降低、偏瘫、肌张力增高有关。
(6)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肢体瘫痪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协助生活护理。
(2)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多种康复训练,如采取感知训练等。
(3)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坚持锻炼,树立信心。
(4)皮肤护理:对四肢瘫痪的患者每2h翻身一次。
第三节 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护理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结构改变称周围神经疾病。临床上较常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很多,包括炎症、压迫、外伤、代谢、遗传、变性、肿瘤、免疫、中毒等。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局限于三叉神经某一分支,多为一侧发作,表现为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至1~2min。疼痛以面颊部、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敏感,轻触即可诱发,称为“扳机点”。
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都可诱发。发作时患者常双手紧握拳或用力按压痛处,以减轻疼痛;严重者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因为以上的疼痛特点,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
二、护理问题
(1)疼痛与三叉神经受损害,导致面颊、上下颌及舌疼痛有关。
(2)焦虑与周围环境刺激疼痛加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环境安静、安全。饮食宜清淡,保证机体营养,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严重者予以流质饮食。
(2)疼痛的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帮助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与诱因;指导放松、按摩疼痛部位等技巧,减轻疼痛;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的休息,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减轻疼痛和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减少刺激因素如洗脸、刷牙、刮胡子、咀嚼等。
(3)用药护理:按时服药,将药物副作用向患者说明,使之合作更好。用卡马西平可致眩晕、嗜睡、恶心、行走不稳,多在数日后消失;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
(4)心理护理:由于咀嚼、哈欠、讲话等可诱发疼痛,以致患者不敢做这些动作,且出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疏导和支持。
四、健康指导
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有关的治疗和训练方法。如进软食,禁食较硬的食物,洗脸、刷牙时动作轻柔,以免诱发疼痛;遵医嘱合理用药。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自发性面神经瘫痪中最常见疾病。
一、心理社会评估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可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起病急,于数小时或1~3d内达高峰。病初可有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后疼痛。出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提眉,眼裂增宽,闭合不能或闭合障碍。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不能吹口哨等。因为以上的特点,患者紧张、焦虑,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
二、护理问题
(1)自我形象紊乱:由于面神经受损而致面肌瘫痪、口角歪斜等。
(2)疼痛与面神经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注意休息,避免风寒,特别是患侧茎乳突区周围应加以保护,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严重者给予流质饮食。
(2)对症护理:对不能闭眼者,应以眼罩加以保护,局部涂眼膏、滴眼药水,以防角膜炎。瘫痪侧食物残存时应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尽早加强面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患者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min,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3)用药护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患者因口角歪斜,特别是在说话时面肌抽搐加剧,造成心理负担,应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给予正确引导。
四、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激素治疗应该遵医嘱逐渐减量;避寒、预防感冒,坚持面肌康复锻炼。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为多发性脊神经根麻痹和肢体瘫痪的一组疾病,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多可恢复。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呼吸麻痹的抢救是增加本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患者常因为病情影响情绪,出现恐惧、悲观、烦躁、易激动。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二、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肌无力、神经肌肉受累、呼吸不完全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四肢肌肉进行性瘫痪有关。
(3)焦虑与健康状况改变、语言交流困难、运动量下降有关。
(4)吞咽困难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肺部感染致分泌物增多有关。
三、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如出现呼吸无力、吞咽困难应及时通知医生。
(2)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如有缺氧症状,宜及早使用呼吸机。
(3)必要时吸氧。
(4)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及肢体运动的重要性。保证肢体轻度伸展,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防止肌萎缩,保持功能位。
(5)用药护理,护士应熟悉患者所用的药物,药物的使用时间、方法及副作用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6)心理护理。
(7)配合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鼓励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活动,以适应回归家庭及社会的需要。
四、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按时服药,保证足够的营养,坚持每天被动或主动的肢体锻炼。病愈后仍应坚持适当的运动,加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及感冒。
第四节 脊髓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高颈段脊髓或延髓,称为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一、心理社会评估
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d发展至完全性瘫痪。发病前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相应病变部位有背痛、病变节段束带感。继之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严重者出现脊髓休克。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患者常因为病情影响情绪,出现恐惧、悲观、烦躁、易激动。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二、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由于高位脊髓病变所致呼吸肌麻痹所致。
(2)躯体移动障碍与脊髓病变导致截瘫所致。
(3)排尿异常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4)焦虑与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呼吸困难者抬高床头;予以高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每日给予按摩,防止痉挛和关节挛缩;定时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预防褥疮;若排尿困难,可留置导尿,注意无菌操作,每4h放尿1次,以训练膀胱排尿功能。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及时发现上升性脊髓炎的征兆,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应护理。
(3)用药护理:使用激素剂量大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康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和功能锻炼。
(5)心理护理:患者因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焦虑,护士应高度同情和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过程和预后。
四、健康指导
保持健康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均衡饮食,积极预防便秘;做好心理护理,减少焦虑。
第五节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系由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一、心理社会评估
多数患者为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以静止性震颤最多,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手指呈节律性伸展和拇指对掌运动,如同“搓丸样”动作,静止时震颤明显,精神紧张时加重,随意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肌强直表现屈肌与伸肌张力同时增高,关节被动运动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患者出现随意动作减少、主动运动减慢;面部表情呆板,常双眼凝视,瞬目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如同“面具脸”。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起床、翻身、步行、变换方向等运动缓慢;手指精细动作如系纽扣或鞋带困难;书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患者站立时颈肌、躯干肌强直使躯体呈特殊屈曲姿势,走路两手摆动减少,呈“慌张步态”。患者常因为病情影响情绪,出现恐惧、愤怒、悲观、绝望、烦躁、易激动,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二、护理问题
(1)烦躁、焦虑:由于震颤、流涎、面肌强直等身体形象改变所致。
(2)躯体移动障碍与黑质病变、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震颤、肌强直、体位不稳、随意运动减弱有关。
(3)排尿异常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4)生活自理缺陷与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有关。
三、护理措施
(1)鼓励患者采取主动舒适卧位,对于完全卧床者,适当抬高床头15°~30°。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蔬菜等;对于流涎过多的患者可使用吸管,进食、饮水时尽量使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集中注意力。如手颤严重,可协助患者进食。
(3)康复训练:加强肢体运动锻炼,经常活动躯体的各个关节,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目的在于防止和推迟关节强直与肢体挛缩。鼓励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如鼓腮、撅嘴、示齿、伸舌、吹吸等训练,以改善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现象,协调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注意药物禁忌。
(5)心理护理:帕金森病患者因迟钝笨拙、表情淡漠、语言断续、流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产生自卑抑郁心理,甚至恐惧绝望。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病情变化与形象改变,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应做好解释与说明以取得其合作。
四、健康指导保持健康心态和规律的生活,均衡饮食,积极预防便秘;不要独自外出,防跌倒、摔伤;经常活动躯体的各个关节,防止强直与僵硬,在家属陪同下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按时服药,在服用左旋多巴时定时测量血压。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
1.病因
(1)血管类病变,如动脉硬化。
(2)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白血病、血友病。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
(4)其他,如颈椎病。
2.危险因素
(1)无法干预的因素,如年龄、基因遗传等。
(2)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病的最重要因素。眼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黏度增高、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吸烟与酗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等也与发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