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护理学实训指导
7737500000024

第24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

第一节 概述

血液病系指原发于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细胞组织,起造血作用。

第二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常见症状体征

(1)贫血。

(2)出血倾向或出血。

(3)继发感染。

(4)关节疼痛。

二、护理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恐惧与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4)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预防感染的知识。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损伤,受损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的部位、量和时间;有无内脏和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观察化验结果。

(2)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外伤,保证睡眠。

(3)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软食,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

(4)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皮肤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保持床单被褥平整轻软,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

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医疗操作时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各种穿刺、拔牙等必须动作快速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局部加压时间延长。注射或穿刺部位交替更换,以防血肿。

2)鼻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指导患者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的处理。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若无效则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的处理。加强口腔护理。

3)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牙龈损伤;经常漱口,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食清淡、少渣软食,以防口腔黏膜擦伤。

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和护理:一旦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于功能位,用冰袋冷敷或用绑带压迫止血,以估计出血量。

5)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小量出血者,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者,应禁食。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记录出入量。

6)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血的症状,若发现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

7)处理:立即与医生联系;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按医嘱使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瞳孔大小、意识状态、尿量等。

(5)预防口腔、皮肤、肛周和肠道感染。

四、健康指导

(1)帮助了解本病及疾病过程。

(2)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3)用药指导。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一般多有不同程度身体部位的出血,心情紧张,因此要注意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过激或悲伤或绝望的心理反应,并注意评估家属对患者的态度。

二、护理问题

(1)焦虑与随时有出血的危险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皮肤、黏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潜在并发症:内脏出血。

(4)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3)防止和避免加重出血。

1)减少活动,血小板过低时应卧床休息。预防各种外伤。

2)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3)便秘、剧烈咳嗽会诱发脑出血,及时处理便秘和剧咳。

(3)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范围及出血是否停止,有无内脏出血,分析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

(4)用药护理:本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应向患者解释该药可引起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和消失。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配合医师处理。

(5)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本病为慢性病,易反复发作,帮助寻找诱因,减少发作,增强治愈信心。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辨别出血征象,如淤点、黑便,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2)注意自我保护:预防感染,预防外伤,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较强体力活动。

(3)用药指导:按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

(4)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潴留。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的社会心理发展情况:本病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要评估目前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属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缺铁性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贫血引起口腔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颅内高压。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人体营养方面的知识。

(6)焦虑与记忆力减退,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的措施(1)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

(2)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自测脉搏大于100次/mim时停止活动。

(3)重度贫血伴缺氧症状者的处理:卧床休息,吸氧,保持房间温暖,做好生活护理。

(4)输血和铁剂治疗。

2.纠正营养失调

(1)饮食护理: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饮食。

(2)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时应注意:①餐后服用,若有胃部的刺激反应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②忌与牛奶、茶、咖啡、钙盐、镁盐同时服。③迅速准备好抢救物品,如静脉切开包。

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④用铁剂期间,大便呈黑色。⑤服铁剂有效者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后3~4d即开始上升,第10天达高峰,随后血红蛋白上升,一般需要治疗2个月左右,血红蛋白才恢复正常。贫血纠正后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

2)注射铁剂应注意:①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吸收,避免硬结。

进针时将皮肤拉往一侧,以防拔针时药液带出沾染皮肤。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②取药液后,更换针头再注射。③采用“Z”型注射法。④观察铁剂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促、头晕)有无改善,定期监察血象等指标,判断药物的疗效。

四、健康指导

(1)帮助了解本病及疾病过程。

(2)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3)休息。

(4)用药指导。

(5)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等。

第五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年发病率为74/10万人口,以青壮年多见。

一、临床分类

按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二、心理社会评估本病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要评估目前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属的支持程度。

三、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3)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丙酸睾丸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

(5)预感性悲哀与治疗效果差、反复住院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再障治疗及预防感染和出血方面的知识。

四、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指导休息与营养。

(3)吸氧。

(4)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5)用药护理。

1)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丙酸睾丸酮使用的注意点:①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②轮换注射部位;③经常检查局部有无硬结,一旦发生及时处理;④经常检查血常规及血生化。

四、健康指导

(1)帮助了解本病的常见原因。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

(3)休息。

(4)用药指导。

(5)对高危职业人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节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异常的白细胞及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学组织中进行性、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各组织,使正常的血细胞生成减少,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周围血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

一、临床分类

(1)根据病情缓急和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白血病(AL)和慢性白血病(BL)两大类(2)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ANLL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若干个亚型,分为M0‐M7八个亚型。慢性白血病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MOL)、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二、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的社会心理发展情况:本病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要评估目前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属的支持程度。

三、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的持续化疗、白血病引起的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有损伤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等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丙酸睾丸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

(5)预感性悲哀与患急性白血病有关。

(6)潜在并发症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指导休息与营养。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吸氧。

(4)用药护理:常用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防护知识。

1)局部反应:发生渗漏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此时应注意:①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按次序;若药物剂量大、刺激性强宜首选大血管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一针见血;拔针后轻压数分钟止血。②注药时尽力减少刺激:穿刺后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③疑有渗漏停止注射:不要拔针,在原有部位抽取3~5mL血液滴入解药中,如8.4%碳酸氢钠5mL,拔针后局部冷敷,再用25%硫酸镁湿敷,也可用普鲁卡因局封。

2)骨髓抑制:从化疗开始到停止化疗2周应加强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措施,化疗中定期检查血象,必要时,观察疗效及骨髓受抑制情况。

3)消化道反应: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用止吐药。

4)肝肾功能损害:如6‐巯基嘌呤、甲氨蝶定、左旋门冬酰胺酶可致肝损害。如环磷酰胺可致脱发、血尿,应多饮水,每日达2000mL;保证输液量;观察小便的量和颜色;一旦发生血尿,应立即停药。

5)其他:如长春新碱可致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停药后可消失。

6)化疗期间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注射药液后最好每半小时排尿一次,持续5h,就寝时排尿一次。观察是否有血尿。

7)注射化疗药物:注射宜慢,注毕去枕平卧4~6h,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并发症。

(5)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认识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危害。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每月巩固强化治疗。

(2)指导患者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方法。

(3)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4)用药指导。

(5)对高危职业人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七节 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后都有预感性悲哀,一般多经历否认、愤怒、忧伤、接受这几个心理阶段,心态复杂,因此要注意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过激或悲伤或绝望的心理反应,并注意评估家属对患者的态度。

二、护理问题

(1)预感性悲哀与患恶性肿瘤有关。

(2)活动耐力降低与大量、长期的持续化疗或放疗、营养不良和发热有关。

(3)体温过高与淋巴瘤持续发热有关。

(4)腹痛与淋巴瘤累及胃肠道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防治本病的知识。

三、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进“三高”饮食,以补充体内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

(3)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保持心情平静。

(4)化疗放疗期间,病室要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治疗操作注意无菌,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