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护理学实训指导
7737500000015

第15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

第一节 概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生理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房肽、内皮素、内皮依赖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变,统称心血管病。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内分泌代谢异常或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引起,并受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常见症状体征

(1)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1)劳力性呼吸因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最轻的一种。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3)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患者平卧时有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坐位。

(2)胸痛。

(3)心悸。

(4)心源性水肿。

(5)晕厥。

二、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焦虑与呼吸困难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睡眠、病情呈加重趋势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嘱患者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氧气持续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及选择湿化液体。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者衣服宽松,盖被轻软,以减轻憋闷感。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绀是否减轻,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

(5)患者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6)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心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以改善肺泡通气。

(7)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允许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巡视、关心患者,告知患者通过避免诱因、合理用药可以控制病情继续进展,缓解症状。当患者活动量增加时应给予鼓励,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四、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有无临床症状又可分为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一、心理社会评估

(1)患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影响,是否能适应角色转变。

(2)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的了解。

(3)有无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情绪反应及其程度。

(4)患者的性格特征,是否容易情绪激动,有无精神紧张。

(5)患者的家庭情况;患者工作单位所能提供的支持;患者出院后的就医条件等。

二、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功能不全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钠水潴留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5)知识缺乏:缺乏诱因控制及用药知识。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时间长、水肿严重、营养不良有关。

(7)焦虑与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8)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食欲下降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给予不同休息:Ⅰ°心衰患者能起床活动,注意保证休息;Ⅱ°心衰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Ⅲ°心衰患者绝对卧床,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病情观察:注意早期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一旦发生,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如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应立即配合抢救,并定期监测血电解质变化及酸碱平衡情况。

(3)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洋地黄类给药前询问有无恶心、呕吐,并听心率及心律,心率<60次/min或节律变化时暂停用,做心电图了解心律失常性质。洋地黄中毒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反应。扩血管药静脉给药速度太快可引起头昏、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滴速一般8~12滴/min。使用利尿剂应准确记录24h尿量,观察利尿效果,若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消退、体重减轻、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利尿效果好。

(4)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5)心理护理:急性心衰发作时患者因极度呼吸困难而有濒死感,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剂支持,以免烦躁、紧张加重心衰;慢性心衰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往往悲观、失望,应多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其思想动态,防止意外发生。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功能不全的诱发因素,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戒烟酒。

(3)防止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4)强调继续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的重要性。定期门诊随诊。

【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功能不全系指由于某种病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一、心理社会评估

(同慢性心功能不全)

二、护理问题

(同慢性心功能不全)

三、护理措施

急性肺水肿属危重急症,应积极而迅速地抢救,其急救原则为: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支气管痉挛、去除诱因及病因治疗。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高流量氧气吸入。

(3)吗啡:吗啡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推注,于3min内推完,必要时间隔15min可重复使用一次,共2~3次。但肺水肿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年老体弱应减量。

(4)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注。

(5)血管扩张剂:可选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滴,如有血压降低者,可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合用。

(6)洋地黄制剂:适用于快速心房颤动或已知有心脏增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可用毛花甙丙或毒毛花甙K等快速制剂静注。

(7)氨茶碱: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有效。

(8)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啰音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诱因,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

(2)嘱患者在静脉输液前主动告诉护士自己有心脏病史,便于护士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第四节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传导到心房与心室。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的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房结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主要包括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主要包括房内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此外,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引起的称为预激综合征。

二、心理社会评估

(同慢性心功能不全)

三、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搏血量减少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潜在并发症:猝死。

四、护理措施

(1)体位:嘱患者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2)吸氧:伴有气促、发绀等缺氧指征时,给予氧气持续吸入。

(3)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5)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脉率及心率、呼吸、血压等。一旦发生如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猝死的表现,立即进行抢救,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或配合临时起搏等。

(6)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情况变化。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7)监测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及温度、尿量有无改变;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评估患者有无头晕、晕厥、气急、疲乏、胸痛、烦躁不安等表现。

(8)严密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监测血气分析结果、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9)建立静脉通道,为用药、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抢救措施做准备。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他抢救物品。

五、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指导患者自测脉搏。

(2)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饮食规律,忌饱餐,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烟草。

(3)有晕厥史的患者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有头昏、黑蒙时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

(4)嘱患者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说明继绫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擅自换药,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6)教给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病情监测;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避免劳累,服药定时定量。

第五节 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

心脏骤停指在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一种危重症,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使整个机体生命活动和功能得以恢复,这种急救称为心肺脑复苏术,简称复苏术。

一、心理社会评估

患者的家庭情况;患者工作单位所能提供的支持;对突然心脏骤停后的认知情况,患者出院后的就医条件等。

二、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骤停有关。

(2)恐惧与害怕再次发生心脏骤停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感知或认知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水肿、急性肾衰竭。

三、护理措施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应迅速、准确、熟练地进行抢救,保证心、肺、脑复苏成功。

(一)心肺复苏措施(1)气道通畅(alrway,A):迅速清除口腔黏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或器官切开。心脏骤停时,患者可发生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故应使患者头后仰,颏提高或下颌前移使气道通畅。

(2)人工呼吸(breath,B):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可口对口呼吸或放置气管插管后行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频率15~20次/min。如患者牙关紧闭,可改为口对鼻呼吸。

(3)恢复循环(circulation,C):心脏骤停后,立即先用拳头尺侧以中等强度力量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3次,如心脏仍未恢复搏动,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80~100次/min。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如一人抢救,可按压10~15次,吹气2次;如两人抢救,一人吹气1次,另一人按压5次。

(二)脑复苏

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最差,缺氧后可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呼吸、循环中枢,可再度引起呼吸、心跳停止。为防止脑组织永久性损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或加用冬眠药物。

(2)脱水:对神志恢复缓慢、有颅内高压表现者,可应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等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亦可用呋塞米40~60mg或依他尼酸25~50mg静脉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