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甬商风景这边独好
7732800000019

第19章 金融危机下新甬商的品牌困境(2)

(二)走出关门做品牌的误区

品牌工程是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技术和人才,仅依靠企业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品牌要做强做大,必须依靠专业的咨询公司、广告代理公司。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是靠广告公司来打造品牌的。而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经济结构复杂,打造品牌的难度更大,企业对外脑的依靠也更多。许多跨国企业深谙此道,在进入中国的时候,都与为其服务的咨询机构、广告公司同行,事实上这些跨国企业本身是可以自己做品牌规划的,但他们深知依靠专业外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理念在成就一大批广告公司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伟大的品牌。

相比起来,中国企业家普遍有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认为企划宣传(这些企业大多把品牌和宣传等同起来)是个极其耗钱但又极其简单的事情,与其花大把的钱去养广告公司还不如自己操刀,殊不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品牌的缺失或者短视,企业也许在技术生产上是专家,但在营销传播上很难达到专业咨询机构、广告代理公司的水平。而这在甬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甚至是传播执行都是由企业一手包办的,不少甚至是企业老总头脑发热亲自凭感觉拟定的。

在实施品牌化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在内部组建专门的品牌部引进专业的品牌人才的同时还必须要靠外脑,依靠专业的企划公司来做品牌。

(三)走出做品牌等于做广告的误区

品牌建设不等同于产品诞生之后的宣传规划,而是应该深入渗透到市场选择、产品开发、渠道建设等各个方面。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企业是先生产出合适的产品,然后根据产品特色做宣传,认为只要产品过硬广告打得响,品牌建设就完成了。而上世纪90年代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媒介环境、受众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这一模式,品牌仅仅被简化成为简单的宣传工作。

在当时的环境下(短缺经济、计划体制、媒介相对单纯、受众比较盲从),“品牌=对现有产品做宣传”的模式是可行的,“宁波制造”也伴随着大量的广告宣传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但时过境迁,依然采用旧的思维模式无疑跟不上时代了。

在当前环境下,品牌理念必须融入到企业各个环节中去,从市场细分到目标市场选择,从后端生产到前端销售,都必须有品牌的身影,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华丽转身。

四、新甬商形成品牌竞争力的主要思路

(一)构筑品牌孵化的软环境

企业要大力培养尊重品牌、发展品牌、维护品牌的理念。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层面,树立正确规范的品牌理念,转变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观念,将品牌的管理和经营作为企业的发展重点,将企业品牌打造成为强势品牌。将品牌建设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使产品、品牌、资本、文化,通过资本运营,实现规模经济,提升品牌的市场需求和文化价值,最终达到塑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的目的。

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新一代甬商的高瞻远瞩和不懈努力,企业的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不在于规模大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和水平。经过30年的市场培育,新一代甬商传承了老一代宁波帮的务实诚信的价值理念,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改革精神和开阔眼界。这些都是企业孵化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二)深刻理解品牌的内在涵义

不少宁波民营企业在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模式单一、品牌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理解品牌战略,他们对于成功的品牌推广模式加以简单模仿,没有深入探究和总结品牌战略实施的内在规律,注定不可能打造一流的品牌。

品牌的涵义非常丰富,要充分合理管理一项品牌资产,需要以品牌定位为核心,由品牌定位来指导品牌战略的设计和具体实施,之后还要进行很好的品牌沟通和品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最终形成品牌的忠诚度和品牌联想。

企业在丰富品牌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提升品牌标志、广告等要素的文化蕴含量,注重品牌文化宣传上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新颖性和文化性。如果甬商本身对品牌运作并不能很好把握,也可以邀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咨询公司担任外脑,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咨询。

(三)实施高质量的产品战略

产品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实施高质量的产品战略是创名牌的关键。而产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质量水平、式样、特色、包装、安装、送货、信贷、担保、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实体以及非实体组合。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另外,质量高的产品并不等于名牌产品,企业除了要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之外,还要向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健全服务机制,建立承诺制度,打造服务品牌,以此扩大品牌的信誉度,增强品牌大额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四)政府要加大扶持民营企业创品牌的力度

遭遇此次金融危机,宁波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稳促调,包括完善金融保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从短期效果来看,宁波的10万多民营企业保持了平稳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总体正常。

但是从长远来看,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长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创品牌的扶持力度,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作用,建立完善各项政策法规、支持保护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宣传推介体系,为培育品牌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例如,为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可以推出各项激励措施,利用优惠措施支持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现有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

另外,针对品牌国际化过程中非常棘手的商标注册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开展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企业转变观念;邀请知名商标问题专家和成功企业家讲座;指导企业商标注册,特别是到销售国注册商标;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商标管理制度,规范商标使用行为等。

有实力的企业品牌,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宁波经济而言,宁波市政府有必要通过一些市场机制手段,为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并购、融资、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提供优惠条件,培育组建一批大企业集团,这样在提高生产集中度、扩大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可以使宁波企业有实力通过品牌并购等手段尽快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摘自新浪财经网

[2]摘自新浪财经网

[3]摘自网易.

[4]王其中.宁波企业出口创牌情况调查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