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通常按照权、责、利关系,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与协作,形成利益相对独立的内部责任单位。为了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责任与利益,责任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也需要进行计价结算。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资金结算所形成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在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也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应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以职工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从职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用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的形式进行分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企业与职工在劳动成果上的按劳分配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活动,从表象上看是资金及其流转,但在资金的流转过程中,都离不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企业财务的本质。
任务2 熟悉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理财目标而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一整套程序和相应的方法。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及财务控制等。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完整循环。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指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信息,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发展趋势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编制财务预算做好准备。因此,进行财务预测,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行财务预测的一般程序是:
(1)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
(2)收集和整理资料。
(3)确定预测方法,一般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
(4)利用预测模型进行测算。
(5)提出多种设想和方案,供财务决策时选择。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在理财目标的总体要求下,根据财务预测所作出的多种设想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其他管理环节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因此,财务决策的合理与否将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乃至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财务决策过程一般需要经过四个步骤:提出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收集资料,拟订方案;分析、评价备选方案;选出最佳方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进一步深化,它是以财务决策确立的方案和财务预测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并加以具体化,也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
财务预算的编制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分析财务环境,确定预算指标。
(2)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综合平衡。
(3)选择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财务活动如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指导、协调、监督和限制,以实现财务预算所规定的财务目标。
财务控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进行防护性控制(亦称排除干扰控制)和反馈控制(亦称平衡偏差控制)。一般的操作程序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确定差异、消除差异、考核奖惩。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公司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肯定过去财务工作中的成绩,并揭露问题、总结经验、查找原因,以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活动,促使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其工作程序一般可概括为:进行对比,做出评价;因素分析,抓住关键;落实措施,改进工作。
任务3 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依据。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总体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是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最终目的的高度概括,总体目标统驭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分部目标分别是指筹资决策目标、投资决策目标、资金营运决策目标和收益分配决策目标。具体目标是指某一具体财务管理事项所应达到的目标。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财务管理活动,其具体目标各不相同。
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也就是企业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和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取向。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
(1)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
(2)在自由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3)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利益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主体,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通过配比原则进行计算得出利润,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所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源泉。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利润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会使企业决策工作或经营工作缺乏时间观念,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例如,甲、乙两个企业在相同的起步资金500万元的条件下,都获得了200万元利润,但其中甲企业仅用了1年时间,而乙企业则花费了3年时间。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即投入产出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例如,甲、乙两个企业在相同的1年时间里,都获得了80万元利润,但其中甲企业是在300万元起步资金的条件下获得的,而乙企业是在600万元起步资金的条件下获得的。若不联系投资额,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例如,企业进入股票与期货市场,或进入高科技行业,虽然可能获得高利润,但风险也很大。
(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设备水平、职工的生活福利设施、社会责任等。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可以反映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取回报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投资企业的目标是取得资本收益,具体表现在净利润与出资额或股份数的对比关系上。
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但该指标仍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不是指企业账面资产总价值,而是指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因为企业的价值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只有投入市场,才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股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并受今后每年的净利润及其增长趋势与风险的影响。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需要以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进行折现而得出。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因而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股东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危害,这不仅不会带来企业价值最大化,甚至会对企业产生致命的伤害。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创造企业与股东之间利益的协调关系。
(3)加强对企业代理人即企业经理人或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4)关心本企业一般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培养职工长期努力地为企业工作。
(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请债权人参加重大财务决策的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6)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以便保持销售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
(7)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并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承诺,讲究信誉。
(8)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以企业价值是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但也存在着以下缺点:
(1)尽管对于股票上市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2)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现代企业不少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相互持股。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
(3)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讨论题1-2】
有人认为:对于股份公司而言,企业价值就是股票价值。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何理解企业收益越多,实现收益的时间越近,则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越大?
二、财务管理目标在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股东与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但他们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只有经营者在企业中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冲突,财务管理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企业是所有者(股东)的企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的利益,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所有者的目标。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的具体行为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往往不一致,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
1.经营者的目标
作为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不一致,他们的目标是:
(1)增加报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报酬。如增加工资、奖金,提高荣誉,提供足够的保障与社会地位等。
(2)工作尽量轻松,增加休息时间。包括减少名义工作时间与有效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等。
(3)避免风险。经营者努力工作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当他们的行为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经营者总是力图避免风险,希望得到一份有足够保障的报酬。
2.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由于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主要表现如下:
(1)工作不努力,存在道德风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不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一般来说,他们没有必要冒险工作,因为冒险成功的好处是股东的,一旦失败,他们的名誉将受损,他们的“身价”大打折扣。因此,他们不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这样做并不构成法律与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予以追究。
(2)逆向选择,贪图享受。例如,经营者可能借工作需要之名,装修豪华办公室、购买高档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