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 理论基础
本项目阐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通过本项目学习,要求在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环节,认识经济、法律、金融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领会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各种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案例导入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4月28日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9年经批准,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1.5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经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转为社会募集公司,并增发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于同年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青岛海尔: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营业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4.8亿元,每股收益上市时为0.41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8年实现每股收益0.574元。公司主要从事电冰箱、空调器、电冰柜、洗碗机、燃气灶等小家电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券“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连续入选“上市公司50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
公司上市后,改变了公司生产用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方式,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69亿元,满足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将资金分别投资于出口冰箱技术改造项目、无氟冰箱技术引进项目等,使公司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有了大幅提高,为以后冰箱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改制上市后公司从根本上转变了经营机制,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产权关系也更加明晰,使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股东的投资回报有效地结合起来。
随后,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又先后进行了四次再融资:(1)1996年公司用配股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无氟冷柜项目的生产,使海尔在冷柜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公司保持无氟技术的领先地位以及向相关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2)1997年公司又将配股募集资金用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岛海尔电冰箱(国际)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电项目。使海尔公司在稳步扩大销售额,占据冰箱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尔的名牌效应,形成小家电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3)1999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产项目、出口洗碗机项目、出口燃气灶项目、建立国际物流中心等,这些项目的投产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4)2001年公司实施A股增发,利用募集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共20亿元,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74.45%的股权。通过整合空调这一高盈利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公司开展规模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加入WTO后的进一步扩张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将完善白色家电概念,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四次融资整合了市场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2006年5月,公司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49名激励对象授予1771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0.88元。公告称,公司首期激励对象包括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49人。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发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满意的业绩回报。
【讨论题1-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青岛海尔是怎样利用外部环境进行理财的?
任务1 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财务管理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具有两重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与此相联系的企业再生产过程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表现为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另一方面是将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支出的必要劳动价值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创造出新价值,并通过销售活动,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这就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其中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是有形的,是商品实物的运动过程;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则是无形的,是商品物资价值的运动过程。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商品的价值形态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化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资金运动。企业资金的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
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内容,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资金和资金运动,产生了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者构成了财务和财务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活动
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
企业的建立和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金,企业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方式筹措资金。所谓筹资,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从一定的渠道,采用特定的方式,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资金筹措和集中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企业要根据今后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各个时期企业需要的筹资规模,并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以保证投资所需的资金。企业的资金可通过国家、法人、个人等直接投入,或通过发行股票、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形成企业的自有资金,也称权益资金;企业的资金也可以通过从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形成企业的负债资金。筹措的资金,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也可以表现为实物资产形态和无形资产形态。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为资金的流入;企业偿还借款和支付利息、股利、各种筹资费用等,表现为资金的流出。这种由于筹措资金而产生的资金收支,便是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不同来源、不同方式筹集的资金都有不同的成本、不同的期限和不同的附加条件,从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不相同,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在风险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企业最合适的筹资方式来筹集所需的资金。
(二)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企业的投资,可以分为狭义投资和广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外进行投资,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与其他企业联营等;广义的投资,除了对外投资,还包括企业内部投资,即企业将筹措到的资金投放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如购置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产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需要支付资金,表现为资金的流出;当企业变卖对内投资或收回对外投资形成的各种资产时,表现为资金的流入。这种由于企业投资而产生的资金收支,便是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不同的投资涉及的投资成本、风险和报酬都可能不相同,企业财务人员必须通过分析和评价,选择企业最合适的投资方案。
(三)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采购材料或商品,形成储备,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还要支付工资和各种管理费用,这需要企业支付资金,表现为资金流出。当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购入的商品进行出售时,就取得收入、收回资金,表现为资金流入。如果企业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由日常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称为资金营运活动。
(四)收益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销售取得的收入,在弥补了各种成本和费用之后,形成利润或亏损;企业对外投资,也会形成收益或损失。对实现的利润,企业必须依据法规及公司章程进行分配:在依法缴纳了所得税后,必须按规定提取公积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或弥补亏损,剩余部分利润可以根据投资者的意愿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形成未分配利润,或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分配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活动过程。伴随着企业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财务活动也循环往复,不断进行。财务人员必须将上述的四个方面综合地加以分析、考虑,统筹安排,合理调度,才能取得较好的财务效果。
三、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过程中,与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必然会发生企业与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联营及并购等方式接受国家、法人和个人等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企业利用投资者的投资进行经营,实现利润后,按照投资者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企业的投资者按照规定履行了出资责任后,依法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并享有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净利润或承担净亏损。企业拥有投资者投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对投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责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受资与投资的关系。
(二)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以及购买供货商的商品或接受其服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除了利用资本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的债权人包括向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资金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单位、个人、债券购买者、提供商业信用的供应商等。企业作为债务人,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要按约定的利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安排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并作出相应决策。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债务与债权的关系。
(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凭借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中央和地方缴纳各种税款,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这也是任何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四)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被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关系越来越广泛。企业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依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受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五)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出借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合同、协议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债权与债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