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
7730200000004

第4章 财务管理基础(3)

3.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利益的方法

为了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利益,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解聘。所有者通过对经营者的监督,如果发现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就解聘经营者,经营者因害怕被解聘,而被迫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这是对经营者的一种行政约束。

(2)接收。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兼并,相应地,其经营者也会被解聘。因此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接收,经营者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这是对经营者的一种市场约束。

(3)激励。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挂钩,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措施。通常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股票期权”方式。它允许经营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价格高于约定价格时,经营者会行使选择权;股票市场价格越高,经营者所得的报酬越多。经营者为了增加自身的财富,就必然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来提高股价。二是“绩效股”方式。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的“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冲突

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冲突。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所有者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资金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加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必然会实际降低。若高风险的项目投资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但若投资失败,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2)所有者未经现有债权人同意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以致使旧债券或老债券价值降低。

2.所有者与债权人目标的协调

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寻求立法保护。例如,企业破产时优先接管企业,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资产等。

(2)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例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在还本付息之前,不得发行新债券与举借新债,或限制发债与举债的数额等。

(3)发现所有者有侵犯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拒绝进一步合作。包括不再提供新的借款,直至收回已借的款项。

(三)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候,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做出忽视甚至背离社会责任的行为。

(1)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主要表现在:①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促进员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②企业的产品大多受到社会的欢迎,实现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③企业的利税是对社会的贡献;④企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2)企业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社会的利益。主要表现在:①企业为了获利,生产伪劣产品;②不顾职工的健康与利益;③污染环境;④损害他人的利益。

(3)政府(社会)对企业进行约束。主要表现在:①政府通过立法,制定规章制度,强制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②通过行业,建立行业自律准则,使企业受到商业道德的约束;

③要求企业随时接受舆论媒体、群众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任务4 掌握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或因素。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下进行的,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制约,如生产、技术、供销、市场、物价、金融和税收等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有重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占用水平、筹资成本与风险、生产经营成本、投资报酬率与风险、利润及现金净流量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动趋势,判断其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财务策略。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及人力资源状况等。企业内部这些方面条件的改善,需要得到财务支持,但它们反过来制约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的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所需投入资本的数量,以及企业的财务绩效特征;技术条件则会影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及产品成本,进而对财务绩效产生严重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所有这些,都会制约和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

一、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

(一)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相对循环状态,一般经过复苏、繁荣(高涨)、衰退和萧条等四个反复性阶段。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机遇或挑战。由于经济周期影响的严重性,西方财务学者十分重视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应相应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

从财务的观点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以减少它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减少经济周期中上升和下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

(1)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主要通过增加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建立存货,开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来实现。

(2)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与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

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

(3)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的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

(4)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作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各项建设方兴未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宏观形势下,企业要想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就必须关注经济总体增长指标并努力保持个体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经济增长通常也是企业扩张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不仅给企业扩大规模、调整方向、打开市场以及拓宽财务活动的领域带来了机遇。但是由于高速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将长期存在,又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的总体速度已经放慢,企业成长的机会也就因此而减少,企业投资扩张就应更为慎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宏观经济政策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已经并正在进行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计划体制、价格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各项改革。所有这些改革措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财务活动的开展。如金融政策中货币的发行量、信贷规模都能影响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的预期收益;财税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和投资项目的选择等;价格政策能影响资金投向和投资回收期及预期收益;会计准则的改革会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而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以及事后的评价产生影响等。可见,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认真研究经济政策,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二、法律环境

法律和政府法规为企业经营活动规定了活动的空间,也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护。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规定和有关税收法规。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按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独资企业只有一个出资者,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独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独资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开办、利润独享、限制较少的优点;但独资企业的缺点是出资者负有无限偿债责任;筹资困难,个人财力有限,企业往往会因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筹资障碍。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依法设立的,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我国200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依法承担无限责任的人;合伙企业有书面合伙协议,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各合伙人可以以实际缴付货币、实物等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合伙人按照合伙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合伙企业开办容易、信用相对较佳,但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责任、权力不易集中、有时决策过程过于冗长。

3.公司

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登记设立的,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中所称的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股东按出资比例享受公司管理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按持有的股份数量取得股利。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只负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受某些股东死亡或转让股份的影响;股份的转让比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权益转让更为容易;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可以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这使得公司比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但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要缴纳公司所得税,税后收益以现金分配给股东后,股东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已经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的价值。但是,股票市值未必是公司的真正价值。因为,当一个公司的股票被大量出售超出了市场承受力时,该公司的股价会下跌。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供求关系。

以上三种企业组织形式中,独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比较简单,主要是利用业主的资金和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筹集资金,利用借款方式筹集的资金不多。独资企业的利润分配和资本回抽都比较简单,没有法律限制。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有所增加,利润的分配也稍复杂一些。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最丰富,其资金来源多种多样,这就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选择,以利用最佳方式筹措资金。公司的利润分配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内外多种因素。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已成为西方大企业所采用的普遍形式,也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本书介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财务管理。

(二)公司治理与财务监控

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涉及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

有效的公司治理取决于公司治理机构是否合理、治理机制是否健全、财务监控是否到位。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也就是说,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