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
如果这些条件基本得到满足,企业便可以利用存货模式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这里所说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够使现金持有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与转换有价证券的交易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当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现金管理的相关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因此,它是从现金管理的相关总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现金最佳持有量。存货模式因类似于存货管理中经济进货批量的计算方法而得名。
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持有成本+交易成本
如果平时持有大量现金,而少量投资于有价证券,则持有成本高,交易成本低。平时持有少量现金,而经常变现有价证券,则持有成本低,交易成本高。
这两种成本的变化是反方向的。持有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
【讨论题4-3】
某企业预计全年现金需要总量为400000元,其收支状况比较稳定。每次有价证券(年利率10%)变现固定费用为800元。你能否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并确定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低现金管理成本、证券变现的次数与时间?
三、现金的日常管理
企业在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后,加强现金日常管理就可以围绕着控制现金最佳持有量来进行。但控制现金最佳持有量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现金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因为,只有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反馈系统,才能在企业发生现金运转不灵,或现金的流入流出变化导致实际的现金持有量偏离确定的最佳值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如何增加现金的持有量才是加强现金日常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增加现金持有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现金回收的管理
企业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企业账款的回收,而现金回收管理的目的是尽快收回现金,加速现金的周转。为此,企业应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控制制度,并且根据成本与收益比较原则选用适当方法加速账款的收回。企业账款的回收通常需要经过四个时点,即客户开出付款票据、企业收到票据、票据交存银行、企业收到现金。这样,企业账款的回收时间就由票据的邮寄时间、票据在企业停留时间、票据结算时间三个部分组成。票据在企业停留的时间可以由企业本身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奖惩激励机制等方法来控制,但对于票据邮寄时间和票据结算时间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客户和银行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对此,可采取以下方法。
1.折扣、折让激励法
企业与客户之间共同寻求的都是经济利益,从这点出发,在企业急需现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定的折扣、折让来激励客户尽快结付账款。方法可以是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一次性给予客户一定的折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付款期限,给出不同的折扣。使用这种方法的技巧在于企业本身必须根据现金的需求程度和取得该笔现金后所能发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此而折扣、折让形成的有关成本,进行精确地预测和分析,从而确定出一个令企业和客户双方都能满意的折扣或折让比率。
2.邮政信箱法
邮政信箱法又称锁箱法,它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企业为了加速现金流转而惯用的手法。具体做法是:企业在各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并开设分行存款户,授权当地银行定期开箱,在取得客户票据后立即予以结算,并通过电子汇兑等最快捷的汇兑方式将货款及时拨回企业总部所在地银行。这种方法,可以使客户直接将票据邮寄给客户所在地的邮箱,而不是身处异地的企业总部,它不仅缩短了票据的邮寄时间,还免除了公司办理收账、货款存入银行等手续,从而有效地缩短账款收取时间。但由于被授权开启邮政信箱的当地银行不可能免费提供服务,它不仅要求扣除相应的补偿性余额,而且还要加收办理额外服务的劳务费用,这样,企业的现金成本必然增加很多。因此,是否采用邮政信箱法,必须视企业提前收取这笔资金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预计为此增加的成本大小而定。
3.银行业务集中法
这是一种通过建立多个收款中心来加速现金流转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企业指定一个主要开户行(通常是指定企业总部所在地的基本结算开户行)为集中银行,然后在收款额较为集中的各营业网点所在区域设立收款中心,客户收到账单后直接与当地收款中心联系,办理货款结算,中心收到货款后立即存入当地银行,当地银行在进行票据交换后,立即转给企业总部所在地的集中银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缩短客户邮寄票据所需时间和票据托收所需时间,也缩短了现金从客户到企业的中间周转时间;其缺点是同样由于多处设立收款中心,相应增加了现金成本。
4.大额款项专人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企业设立专人负责制度,将现金收取的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在责任人的努力下,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加速现金流转速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管理,缺点是缩短的时间相对较少,且也会增加相应的现金成本。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因为处理同样类型的业务,有经验的通常比没有经验的要方便、快捷。
5.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现金收入的管理方法还有很多,如电子汇兑、企业内部往来多边结算、减少不必要的银行账户等。
(二)现金支出管理
现金支出管理的症结所在是现金支出的时间。从企业角度而言,与现金收入管理相反,尽可能地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是控制企业现金持有量最简便的方法。当然,这种延缓必须是合理合法的,且是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否则,企业延期支付所带来的效益必将远小于为此而遭受的损失。通常企业延期支付账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推迟支付应付账款法
一般情况下,供应商在向企业收取账款时,都会给企业预留一定的信用期限,企业可以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支付的时间。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信用期的最后一天支付。如信用条件为“3/10,2/20,n/30”的,则在10天或20天或30天付款。
2.汇票付款法
这种方法是在支付账款时,可以采用汇票付款的尽量使用汇票,而不采用支票或银行本票,更不是直接支付现钞。因为,在使用汇票时,只要不是“见票即付”的付款方式,在受票人将汇票送达银行后,银行还要将汇票送交付款人承兑,并由付款人将一笔相当于汇票金额的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才会付款给受票人,这样就有可能合法地延期付款。而在使用支票或银行本票时,只要受票人将支票存入银行,付款人就必须无条件付款。
3.合理利用“浮游量”
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现金账户上现金金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额之间的差额。
有时,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已为零,而银行账上的该企业的现金余额还有很多。这是因为有些企业已开出的付款票据,银行尚未付款出账,而形成的未达账项,对于这部分现金的浮游量,企业可以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合理地分析预测,有效地加以利用。要点是预测的现金浮游量必须充分接近实际值,否则容易开出空头支票。
4.分期付款法
如果企业与客户是一种长期往来关系,彼此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用,在出现现金周转困难时,适当地采取“分期付款”的方法,客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拒绝支付又不加以说明,或每一笔业务无论金额大小都采用“分期付款法”,则对客户的尊重和信用度就会大打折扣。为此,可采用大额分期付款,小额按时足额支付的方法。
5.改进工资支付方式法
企业每月在发放职工工资时,都需要大笔的现金,而这大笔的现金如果在同一时间提取,则在企业现金周转困难时会陷入危机。解决此危机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这部分现金在同一时间提取。为此。可在银行单独开设一个专供支付职工工资的账户,然后预先估计出开出支付工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与大致金额。举例说明如下:
某企业在每月10日发放工资,而根据多年经验判断,工资发放不可能在10日一天结束,通常10日、11日、12日和12日以后,各期的兑现率分别为30%、25%、20%、25%,这样,企业就不必在10日足额开出支付工资支票的金额,而开出月工资的30%即可,这样节余下的现金则可用于其他支出。
(三)闲置现金投资管理
企业在筹集资金和经营业务时会取得大量的现金,这些现金在用于资本投资或其他业务活动之前,通常会闲置一段时间。对于这些现金如果让其一味地闲置就是一种损失、一种浪费。为此,可将其投入到流动性高、风险性低、交易期限短,且变现及时的投资上,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如:金融债券投资、可转让大额存单、回购协议等,但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虽然可行,因风险较大故不提倡。
任务3 掌握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应收但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距离原因和结算原因不能及时收回账款和采用赊销手段促销,本模块只研究后一种情况。采用赊销手段促销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但也有可能形成坏账损失。
归纳起来,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增加销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的促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更具有重要意义。
(2)降低存货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的功能。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下列三项成本。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如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一般来说,机会成本的计算主要取决于假设的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或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
其中:维持赊销业务所需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日历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期
式中资金成本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计算。
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金额取决于赊销金额与平均收账期,例如,一家公司的平均收账期是30天,只要有赊销实现,将有30天价值的销售收入尚未收款,如果每天销售10000元,公司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就等于30×10000=300000(元)。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信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
因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坏账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额成正比,即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
以上三种成本中,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数额不大,控制起来也比较容易。那么如何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的控制机会成本。一方面,企业如果持有较多的应收账款,会丧失很多再投资的机会,造成机会成本过大;另一方面,如果降低应收账款量,会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甚至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合理地确定应收账款持有量是应收账管理的关键。
二、信用政策的确定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措施,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方面,也是应收账款控制的主要内容。
应收账款信用决策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信用条件、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的监督系统、做好应收账款的收账管理工作。
(一)信用标准的确定
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的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条件,即用户必须具备的财务实力。
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负责确立信用标准,并以此为准绳来评估用户的财务实力,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断标准。
1.信用标准的影响因素
影响信用标准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同行业的竞争状况,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三是客户的信用品质。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品质才能够有把握地给予对方信用,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保护自身利润,降低风险。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客户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同时也会减少销售量,库存增多,企业竞争力受到削弱;
如果信用标准较宽,愿意向信誉不好的客户提供赊销,其产品的销售量会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提高,但同时本企业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和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都会相应增加。可见,决定最优的信用标准需要考虑信用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只有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适当放松信用标准才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