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聊斋志异与川剧聊斋志异
7710100000031

第31章 巴蜀文人对聊斋戏的历史性贡献(1)

川剧聊斋戏之所以能在川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取得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具有社会改良和民主进步思想的蜀中文人积极参与川剧聊斋戏的创作,同时,对清代后期在四川民间流行的聊斋戏进行了广泛的整理改编,为川剧聊斋戏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在晚清至民国年间,川剧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吉安,20世纪20年代的冉樵子、30年代的刘师亮,他们的眼光无一例外地都投向了《聊斋志异》这一文学的百花0,不断的从中采撷奇花异草移植于川剧艺7,精心培育出了一片姹紫嫣红的川剧聊斋戏奇葩。

这些文人作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如黄吉安先生生活于晚清没落的封建社会,冉樵子、刘师亮生活于民国前期的动乱年代,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观念。但他们也有许多方面的一致性,比如都与基层民众有密切的联系,跟随社会进步,向往民主自由,坚持正义,疾恶如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他们改编的聊斋戏普遍具有同情弱小、惩恶扬善、追求婚姻自由、向往政治清明的倾向。作为文人剧作家,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还有一些共同的优长,比如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有着广泛的生活阅历,熟悉川剧艺术形式,与川剧艺人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的剧作大都能达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他们的剧本都是为演出而作,具有结构完整、线索清楚、唱词合律、韵白上口、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引人入胜的特点,与单纯的案头之作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剧作家必然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正是这些个性迥异、色彩斑斓的剧目,构成了川剧聊斋戏艺术的独特景观。

下面分别论述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一、川剧文学的奠基人黄吉安及其作品

1.黄吉安生平及创作思想

黄吉安(1835-1924)原名籍安,字云瑞,晚年自号余僧,原籍安徽寿春县,出生于湖北江夏,后随父入川,少时聪颖过人,1远岁在成都应童子试,名列第三。后因家贫废学,投笔从戎,帮办文案,随军辗转湖北等地,同治十年脱离军营,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幕僚生涯。他曾在四川泸县、珙县、永川、荣县、纳溪、璧山等县作过县幕,中途曾回成都寓居赋闲,后复赴外地继续幕僚生涯,终因不8与上司同流合污,于璧山县幕僚任上辞职,1904年回到成都直至去世。黄先生擅长诗词戏文,日以诗书琴弦自娱,博览史书传奇,学识过人,一生主要作品有剧本、曲本、诗词多种。黄吉安先生对巴蜀文化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川剧作品,被艺人称作不可移易一字之黄本,堪称川剧剧本文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亦有重要的地位。

黄吉安先生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爱国主义诗人、剧作家,这可以通过他大量的诗歌、剧作得以证明。现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珍藏有黄吉安晚年手书整理的《黄吉安诗集》远册,系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黄先生外侄骆渐衢捐献。诗稿分别以长24厘米、宽14厘米的薛涛笺线装而成,共录有律诗、绝句、长句等古体诗888首,内容涉及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花草动物、生活用品等,也颇多感时抒情、怀古发幽之作。阅读其诗稿,给人以学识渊博、阅历深厚、恢弘驳杂、色彩斑斓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其言志明心的诗稿中,读出黄先生的人生态度、思想倾向及其艺术观、戏剧观。他一生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帝国主义侵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有深切的体会。他在《无题·辛丑》一诗中写道:

“持枪逼金阙,满地皆汉奸。阖门忠义死,几至殓无棺。西幸复西幸,隔岁未回銮。开衅究为谁,误国良可叹。光天为鬼祟,行在枳栖鸾。街市添猪叫,宫门作羊栏。动辄四百兆,国穷民力殚。君子预为防,登高眼界宽。”对八国联军的暴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示了满腔愤慨,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国贫民困、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他对挽狂澜于既倒、舍身请命的民族英雄的热切期盼。他在《清心歌》一诗中表达了对历朝历代民族英雄的赞美称颂:“世既生管仲,亦必有鲍叔。在唐郭子仪,在宋岳武穆,在汉邓钟华,在明于忠肃庙堂需用才,才又不当轴,始终误一和,绍兴前车覆。”在他从事川剧创作的20多年中,写下了大量以歌颂民族英雄、反对卖国投降为主题的川剧作品,由于他的作品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所以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观看了他的《柴市节》之后,发自内心地感叹:“作者就是文天祥!”

这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给予黄吉安先生最简要而又最崇高的评价。

黄本具有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流畅、结构精巧、内涵丰富、可视性强的优势,尤其重要的是,他是川剧发展史上第一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作家。在1905年,他的作品被四川官方主持的戏曲改良公会作为“样板戏”印发全川,对后来川剧的发展起了规范、表率作用。由于其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所以为川剧在20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同时也为21世纪川剧乃至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今天我们探索其戏剧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以从他的诗作中找到依据。

黄吉安在《慰马怡斋先生吊亡桂林》一诗中写到:“吁嗟兮,戏场即世界,兴灭古今快。老翁应作如是观,死死生生焉足怪。”“戏场即世界”,这就是他的戏剧观。综观先生的全部剧作,上通远古,下至清末,历朝历代均有涉猎,形象地勾画出一道中华民族抗争发展的历史主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独到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性,故而具有跨朝越代的艺术生命力。黄吉安先生极注意观察生活,往往能从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细小生活事件中领悟出艺术创作的真谛。他在一首七言排律中,描写一群邻家女孩踢毽子的生动场景:“门前稚子闹嘈嘈,女郎围踢鸡毛毽。异哉三女貌如花,一女大足麻其面。佳者双钩包玉笋,鞋底尖儿落花片。又如一只凤点头,点得凤毛左右旋。高高矮矮侧弓鞋,足之蹈之迅若电。数到初一词且多,清声丽语莺百啭。可知花样喜翻新,俗语童言罔不变。唯貌恶者可憎人,曲踊三百丑态现。盈尺莲船舵尾拖,白抹一团面涂面。猛悟梨0搭配宜,四旦不能尽美善,终有一脚粉鼻花,凡事皆然贵灼见。”①他从一群女孩嬉戏踢毽,联想到戏曲舞台角色形象的设置,必须形成美丑搭配、善恶对比的情势,生旦净丑一个都不能少,方能相映成趣,进而得出“凡事皆然贵灼见”之结论。推而广之,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也应遵循美丑相宜的原则,这也许正是黄本深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世纪初,一位民间川剧作家能提出这样的艺术见解,并身体力行贯穿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2.黄吉安川剧作品辨析

黄吉安先生一生究竟编写过多少川剧剧本,这是一个始终没有彻底弄清楚的疑案,据1987年出版的谭韶华先生着《川剧群星·黄吉安》一节介绍:“他一生创作的剧本很多,到1924年他离世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8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柴市节》《金牌诏》《春陵台》《闹齐庭》《审吉平》《鞭督邮》《九里山》《绵竹关》《百宝箱》《青囊恨》《林则徐》《黄天荡》《潞州围》等等。”1997年出版的《成都市志·川剧志》记载:

“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远5岁时开始创作到逝世,历23年,共编写川剧剧本80余出及扬琴唱本多种。”同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安民着《川剧简史》第一次较全面的辑录了黄本82个,并对其中绝大多数剧本附有简介。看来,黄本共有80余个是川剧史家较为一致的认识。

2000年4月,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份黄吉安剧作及曲本目录,1远开黄毛边纸,书写顺序从左到右,其中剧目名为竖写,其他字横写,全篇无句读。此系195远年远月20日徐建安先生亲笔,上录有黄吉安川剧剧本名目89个(不包括重复剧名),扬琴曲本名目24个,现全部抄录如下:

(黄吉安先生所编剧目)底稿

《女探母》《甄刘5》《昆仑山》《战金山》《黄天荡》《朱仙镇》《小商桥》《金贿金》《.城退》《假金牌》《刺秦桧》《元灭金》《宋灭金》《百宝箱》《粉蝶配》《凌云步》《娘子军》《白杆军》《缇萦女》《大陵台》《函谷关》《沙丘宫》《闹齐宫》《闹齐庭》《银瓶击》《浣花井》《困潭州》《止水池》《熊湘阁》《邺水巫》《大孝传》《跨凤台》《蟠桃寿》《龙马配》《湘裙配》《困邢州》《晋阳围》《沽酒市》《欢喜庵》《欢喜5》《凤仙记》《玉箫5》《断双枪》《潞州围》《三锤岗》《破夹寨》《功臣阁》《立义状》《青梅酒》《江亭战》《复徐州》《审吉平》《诛五族》《困土山》《赐须囊》《出五关》《灞陵桥》《卧牛山》《宰古城》《聚古城》《打督邮》《取桂阳》《破头风》《分香记》《上徽号》《三尽忠》《元庭劝》《柴市节》《江油关》《绵竹关》《鸳鸯冢》《神农涧》《檄文召》《刎颈荐》《聘专诸》《约战季子》《一瓶醋》《渡芦》《浣沙》《吹箫乞市》《回銮》《九华宫》《惊梦》《九里山》《五台下发》《廖观音》《辞守》《荐韩》《忠义图》

扬琴曲本:

《木兰点军》《木兰从军》《木兰荣归》《拾子》《闹家》《雷报》《黑虎5》《宫门挂镜》《楚道还姬》《破冀纳甄》《踏灯嘱后》《北海救融》《截江救主》《安安送米》《送儿换学》《文昭关》《渡芦》《辞剑浣沙》《漂母饭信》《李陵饯别》《托妻寄子》《白帝托孤》《渠江打子》《北海祭祖》北京京剧院同北京评剧院代表来川者樊放、赵戈风参加川剧鉴定,发掘黄先生着作,瞩余照抄黄先生所着剧本。此外尚有流散者余不能深悉,上列剧本系就我所知者。

此系老徐抄1957、7、20老徐者,徐鉴安是也(188919远3),四川崇庆县人,川剧玩友名流,号称“南方圣人”。他幼年熟读诗书,擅长绘画、篆体书法,文才出众。清朝末期,他先后在四川省长官公署、教育厅和周孝怀的道台衙门做过文书。时值周孝怀倡导戏曲改良,主持成立戏曲改良公会,聘请黄吉安等专门为之写戏,并印行一批改良剧本颁发给全省各地戏班。由于工作之故,徐先生在这一时期曾清缮、抄录过大量剧本。之前,光绪二十四年他在礼和洋行做雇1时,拜玩友名家许子慎为师学唱生角,并获得数十本剧本,他很快就将这些剧本全部唱会熟记,后又陆续搜集许多川剧剧本。由于他收藏记忆的剧本甚多,为川剧界公认的“徐万本”。新中国成立后,徐鉴安任内江市川剧团编导,20世纪50年代应四川省戏曲研究所邀请,整理出了大批川剧剧本,并将自己数十年收藏的剧本——其中包括黄吉安先生的剧本,捐献给四川省戏曲研究所。据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退休的资深研究人1柯静先生介绍,20世纪50年代搜集剧本时,黄吉安的剧本主要来4于徐鉴安的捐献。经柯静先生分析,这份195远年远月20日“老徐抄”的资料,应该是目前认定黄本的最为可信的资料。

笔者认为,以上89个剧本并不是黄本之全部,原因有三:

其一,老徐抄件中已说明:“樊放、赵戈风参加川剧鉴定,发掘黄先生着作,瞩余照抄黄先生所着剧本。此外尚有流散者余不能深悉,上列剧本系就我所知者。”可知,徐先生只是凭自己的记忆写下了这些剧目名称,其中尚有两出重复和一处圈改,有些遗漏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林则徐》一剧可以断定为黄本。其根据是:在19远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吉安剧本选》朱丹南所作序言中说:“如最近他的亲戚骆渐衢又献出他所写的《林则徐》《廖观音》两本残稿”但在老徐抄件中却漏掉了此剧。仅加上《林则徐》,黄本剧目已达90个。

其二,其他一些书籍中涉及黄本的记述,有少量经过后人考证确系黄本而又为“老徐抄件”所无者,选录于下:

邓运佳着《中国川剧通史》中介绍黄吉安的代表作品远远个,其中《托妻寄子》《迎离宫》《刘项荐》《金枪会》《伐梨树》《乌江渡》《林则徐》《弑董妃》《施全刺秦》《岳府探信》,为老徐抄件所无。

安民着《川剧简史》录黄本82个,其中《弦高犒师》《持杖留餐》《荆轲刺秦》《咸阳宫》《濠州援》《林则徐》《破冀纳甄》《木兰从军》《黑虎5》《清风亭》《破镜重2》,为老徐抄件所无。

以上剧目中大部分如《弦高犒师》《持杖留餐》《荆轲刺秦》《咸阳宫》《濠州援》《林则徐》《金枪会》等,在多种川剧着作中都被认作黄本。

其三,黄吉安作品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是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改编,也有一些是由传统剧目加工改编而成,如《渠江打子》《北海祭祖》本来就是川剧《绣襦记》中的两折戏,《拾子》《雷报》两折则是出自传统剧目《清风亭》。其所作之扬琴曲本中相当一部分如《木兰从军》《黑虎5》《楚道还姬》《破冀纳甄》《踏灯嘱后》《安安送米》《文昭关》《渡芦》《辞剑浣沙》《漂母饭信》《托妻寄子》等,长期以来一直可以作川剧剧目演出。根据20世纪上半叶之前,四川戏曲、曲艺界演1交流频繁的情况来分析,两栖演1在演出中的交流必然带来剧目的交流,同时也不能排除作者本人将剧本与曲本相互改编的可能性,如像《楚道还姬》《黑虎5》《安安送米》《文昭关》《漂母饭信》等川剧均有同名剧本,至20世纪90年代仍演出于川剧舞台;再如《破冀纳甄》川剧名《破冀州》,《踏灯嘱后》川剧名《五丈原》,均是黄吉安作品。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来统计黄本,虽难以得出准确数目,但总数已经超过了100本。这笔宝贵的剧目财富,值得我们珍视。

3.黄吉安创作的聊斋戏剧本

黄吉安剧本的题材大多来4于历史故事,他一直以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为人所熟知,但他的不少剧作也不时闪现出人眼目的浪漫主义的璀璨光辉,其创作的聊斋戏就是这类剧目的代表。

他写作的聊斋戏尽管数量不多,但为我们全面准确认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展示了一个重要的侧面。现在能够确认为黄本的聊斋戏剧目有四出:《甄刘5》《凤仙传》《粉蝶配》《湘裙配》,下面分别介绍。

(1)历史寓言讽刺剧《甄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