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曾对中国戏剧界产生过广泛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戏曲来说是利弊兼而有之,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如像导演制度的建立、追求戏剧结构和舞台形式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性格化、真实体验角色感情等等,对戏曲艺术综合水平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旧时的川剧,舞台设施十分简陋,虽然在40年代出现了电光机关布景,但同舞台艺术的有机融和尚处于尝试阶段。至50年代,一些着名演1如周裕祥、刘成基、熊正堃、李笑非等学习斯坦尼戏剧理论后,成为川剧的第一代导演,对川剧舞台艺术的整体性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聊斋戏恰好具有故事内容奇特,表现领域宽广的特点,对舞台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碧波红莲》可视为代表之作。
《碧波红莲》是代表四川文艺界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优秀剧目,此剧在探索戏曲艺术的形式美方面有重大突破。1959年初,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和招待到四川观光的外宾,需要排演一出喜庆祥和、好听好看、歌颂太平盛世、具有鲜明地方艺术特色的川剧大幕戏。经过四川省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统一运筹,决定改编传统剧目《金霞配》。早在1951年贺龙元帅来四川,就提出想看这出戏。当时该剧已失传,经过一名叫邓鼎山的老艺人口述剧本,徐文先生进行加工整理,李笑非任导演推上舞台。演出后贺龙元帅大加赞赏,后来又到省外演出,深受省外观众的喜爱。
鉴于《金霞配》具有喜剧性强、场面欢快热闹的特点,非常适合建国十年大庆的喜庆气氛,因此,决定重新改编此剧并定名为《碧波红莲》,由范光祥执笔、邓先述导演。据范光祥先生介绍,此剧是在三个传统聊斋故事剧《金霞配》《洞庭配》《游泾河》的基础上重新编创的,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书生金王孙游湖,遇上美貌的龙王公主霞姑,不顾一切追入水底龙宫。在公主婢女红儿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相会。不料遭到太子的阻挠,危难之时幸得龟丞相巧言劝说,龙王终为二人举行了婚礼。
此剧以《金霞配》情节为故事主线,选取《洞庭配》书生游湖的情节,把《游泾河》中公主与书生相见的曲折过程加以丰富,形成了一出在表演上特色鲜明的做工戏。为适应外宾观看的需要,增加了“采莲”的内容,以突出歌舞升平的场面,并丰富和提高了传统表现技巧,尤其是在舞台布景方面,使用了灯光及绘景,艺术地显现了水域龙宫的奇幻景致,充分显示了戏曲艺术的整体美。大幕一拉开,碧波浩淼、红莲曳、天水一色的艺术视像便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迥别于传统川剧的新、奇、美的舞台景观,给当时已不满足于旧舞台面貌的观众以极大的吸引力。
该剧以优秀的剧作、名家的表演、精美的舞台呈现实现了川剧艺术品位的升华。为确保该剧的演出质量,当年由雅安川剧团、南充川剧团及成都市川剧院联合组成强大的演出阵容,一经上演便在成都引起轰动,成为建国十周年四川舞台的一道亮丽景观。
4.喜剧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为地方艺术的川剧,具有擅长表演喜剧的传统,但在旧时代,喜剧性与低级庸俗甚至黄色淫秽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点在以生旦戏居多的聊斋戏中尤为突出。“戏改”以及剧目鉴定工作的主要成就之一,应该说是正确区分了健康高尚的喜剧与低级趣味的表现之界线,使川剧喜剧沿着审美趣味高尚、艺术特色鲜明的正确方向发展。由于四川观众对喜剧的偏爱,剧目鉴定委1会十分注重对喜剧剧目的选择,在剧目鉴定工作停止以后,各剧院剧团仍然十分尊重观众的这一选择,整理上演了许多传统喜剧,其中聊斋戏有《菱角配》《青梅配》《曹操过殿》《投庄遇美》《青梅赠钗》《尔成说亲》《痴儿赶凤》《教鬼学》《宫会》等。
除了剧本文学创作的成就以外,在喜剧表演艺术方面也有突破性进展。比如,《一只鞋》最初的喜剧色彩并不浓郁,角色行当的设置与传统《狼中义》大致无异,剧中毛大爷、毛大娘由老丑、老旦扮演,虎由花脸、正旦担任,县官由须生扮演,宁泰由文生扮演。这样的角色行当安排使剧作原本具有的喜剧性难以充分展现。在加工排练的过程中,导演决定深入开掘剧中的喜剧因素,首先对剧中角色行当进行调整,清一色由丑角扮演:毛大娘为婆子丑、毛大爷为老丑,县官为官衣丑,崇兴为武丑、二衙役分别为襟襟丑、烟子丑,宁泰为褶子丑,再加上两只极富人情味的老虎,这样,就使该剧变成一出风格统一的讽刺喜剧。据导演李笑非先生介绍,他在排演此戏时,有意识地要展示川剧丑行不同的表演程式,比如两个差役,一为烟子丑,一为襟襟丑,两人一同上山捉虎,但在动作、造型上有很大差异,一个动作鲁莽粗野,一个举止猥琐毛躁,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在上山捉虎的表演编排上,继承了《狼中义·爬山拿狼》的一些笑料,又化用了《黄河阵》中赵公明打虎的程式动作,舞台表演既传统又富有新意。导演以“成人的神话剧”来把握全剧,用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涵,可以说是对川剧丑角艺术从个体表演到综合创造的一次整体性突破。
对《碧波红莲》的改编同样也在增强其喜剧性上大做文章,将原来《金霞配》中由须生扮演的老龟相一角改为老丑,赋予其审时度势、巧言善辩、调和折中、成人之美的性格特征,由龟丞相说动龙王,玉成霞姑与金王孙的婚事。尤其是着名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家陈全波、王国仁出演龟丞相,为该剧增添了光彩,使《许配》一场成为丑角唱工折子戏。其中《宫会》一折虽然是生旦戏,却始终充溢着喜剧气氛,公主与书生不同寻常的思念与爱慕的表达方式令观众忍俊不禁,笑声迭起。由于剧作家和导演的巧妙构思,一出嘲弄封建礼教、宣传自由恋爱、唱做兼功、歌舞俱佳的抒情喜剧在众多传统剧目的母体中脱颖而出。
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鬼戏被赶下舞台
《碧波红莲》中的龟丞相,刘又积饰。
川剧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繁荣发展之后,远0年代初,由于自上而下“左”的思想影响,传统戏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聊斋戏的演出也遭遇了重创。19远2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批发了文化部党组《关于改进和加强剧目工作的报告》,12月7日,文化部又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关于改进和加强剧目工作的报告)的通知》,报告中点名批评了包括鬼戏《李慧娘》等一些传统剧目。
19远3年5月远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有鬼无害”论》一文,严厉批判孟超的《李慧娘》,由此,开始在全国戏剧界清理扫荡鬼戏。
受此影响,19远3年四川省文化局下达了关于停演35个鬼戏的通知⑨,通知中特别说明,这35个鬼戏来自于当时各地的演出剧目,不包括解放后已经停演或淘汰的剧目。其中聊斋戏剧目有:
《十王庙》《考弊司》《界会》《活捉宿介》《金生色》《前后楼会》《鬼排朝》(《夕阳楼》中折子戏)《姚安杀妻》《活捉姚安》《阴判》(又名《绿娥配》)《双魂报》《窦玉姐》《鬼画皮》《东院楼》《封三娘》(又名《仙狐5》)《飞云剑》《活捉石怀玉》《长亭配》《教鬼学》上述剧目共19个,占所禁演35个剧目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其一,那一时期四川各地聊斋戏的演出依旧十分频繁,其中鬼戏甚多。其二,这次对鬼戏的清理十分彻底,除了全本都是鬼戏的《考弊司》《鬼画皮》《飞云剑》《东院楼》等戏之外,一些大幕戏中涉及到有鬼的场次如《绣卷图》之《界会》、《夕阳楼》之《前后楼会》、《胭脂判》之《活捉宿介》等也统统停演。其三,只要是鬼,无论是善良的鬼如封三娘、《教鬼学》的小谢,复仇的鬼如《活捉姚安》《窦玉姐》中的绿娥、窦玉姐,还是凶残丑恶的厉鬼如《鬼画皮》《飞云剑》中的吃人魔王,色情妖冶的艳鬼如《前后楼会》《考弊司》等剧中的鬼魂,一个不漏地全被清除于舞台。
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包括聊斋戏在内的传统剧目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直至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传统戏曲重见天日,大批聊斋戏才重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