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新说
7597300000051

第51章 好个三姑娘——也说“玫瑰花”贾探春(1)

贾府四姐妹“元迎探惜”四春在《红楼梦》中各有风采,而独以探春最为突出。三姑娘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胞姐。她是贾府女性中一个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她的结社、理家、反抄检等一系列果敢行为以及日常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使人们对她刮目相看。她是作者极力塑造的极其偏爱的闺中女儿,在贾氏姐妹中独冠群芳。

探春容貌出众,气质高雅,独具胸襟。小说第三回,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描绘她的外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里写出了探春的身材、体型、脸蛋、眼睛、眉毛之美,尤其是写出了她的神采和风度。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气度不凡的印象:高雅、脱俗,迥异于一般庸俗之人。小说第四十回,作者又这样来描绘她的闺房:“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这就是探春的住处——“秋爽斋”!案大、花瓶大、挂图大、鼎大,屋子也大。人如其斋,斋如其人。疏朗的气象,高雅的情调,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表现了探春高雅的性情和独特的风格。

探春既不是只知脂粉针线的大家闺秀,也不是愁绪满怀的贵族少女,而是一个胸怀大志、性格英豪而“阔朗”的非凡女子。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何等的英豪!第三十七回写她在菊花诗会中自名“蕉下客”,并宣称“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何等的气魄!第三十八回她写诗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何等高雅的诗情和不同流俗的情操!第二十七回写探春喜欢“新奇精致”、“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民间工艺品,讨厌那些“金玉铜磁没处撂的古董”。可见其审美标准之高和审美情趣之雅!所有这一切,都显示着她与以往贵族小姐只知女红或低吟浅唱、缠绵纤弱的不同。

探春机敏灵巧、精明能干,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自精明志自高”,“心里嘴里也来得”的。贾琏的小厮兴儿说她是“玫瑰花,又红又香,只是有些扎手”。脂砚斋评曰:“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确实,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三从四德,看不到循规蹈矩。她首创贵族女子诗社,而她最出色的表演是第五十六回写凤姐病时,王夫人先是令李纨协理,因李纨制服不了众人,便命探春会同李纨裁处,后又特请宝钗来做监督,这样就有了“三驾马车”共同治家的故事。受命于贾府“代总经理”的“敏”探春,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贾府颓败的局势。探春上任处理的第一件事是,她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呢?而老管家媳妇吴新登家的又故意刁难不说明往例,不提供办法,想难一难这位年轻姑娘。这不但考验着探春的办事能力,而且考验着探春办事是否公平。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会说许多笑话、风凉话来取笑。结果探春看了旧账,便对李纨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此一决定虽然引起赵姨娘的吵闹,而众人无不心服口服;同时表现了探春的大公无私与英明独断。

探春所推行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节流是指免除经济上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减小财政压力。如她认为宝玉、贾环、贾兰等“爷们”的使用每月都有月钱,但在家学中上学,每人每年又可得到买点心、纸笔的公费银子八两,属重复不合理的开支。于是她立马果断地取消了这笔开支。又如,姑娘们每月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银,丫头们又另有月钱,但头油脂粉费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和学里的八两一样重叠,属不合理开支,也一并取消。开源则主要是指开拓产出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蹋,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她委托几个园中的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把大观园分包给她们,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使大观园每年可收入“四百多银子”。开源与节流并举,兴利与除弊共存,不但节约了开支,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探春的这些改革,虽然无法扭转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但却充分展示了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儿”!所以,平儿向凤姐儿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凤姐儿也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正因为这样,她决心要和探春“协同”,拉她“做个臂膀”。

探春性灵敏锐,做事敏捷,心地敏慧,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第四十六回写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做妾而动怒责骂贾赦、邢夫人等,并且连王夫人也一并被责骂了一通。在这种情景下,众人都不敢发一言。这时在窗外的探春,便迅速分析了形势:“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儿、宝玉一发不敢辩;迎春老实,惜春小。这正用得着女儿之时……”这时,她便面带笑容走进屋来,向贾母说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一语未定,贾母就大笑着承认自己是老糊涂了,紧张的气氛立即缓和下来,大家又开始说说笑笑。这一描写体现出探春是一位聪明机灵的姑娘,她善于抓住时机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是有胆有识,令人佩服。

小说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有一段对话,王熙凤是这样评价探春的:“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第六十二回黛玉在宝玉面前评价探春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一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他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这些评价充分肯定了探春的才干与敏捷,而且比王熙凤更胜一筹,因为探春“知书识字”,所以王熙凤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层了”。凭着自己的聪明干练,探春获得了尊敬和信任。人们遵从她如同遵从凤姐一样,但她和凤姐又不同,正如蒋和森先生《红楼梦论稿》里所云:“凤姐给人带来的是恐惧,而探春给人带来的是严厉。”

探春头脑清醒,有独到的远见和卓识。在贾府的众多女儿中,她最早感觉出这个大家族所潜伏的种种危机,她清醒地看到了百年望族必然没落的趋势。第七十四回,针对“抄检大观园”之事,她愤怒地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由现在抄检大观园预料到将来抄检荣国府;由甄家的被抄预料到贾府的将要被抄;由外头一时杀不死预料到自我残杀才能一败涂地。这三层对比预料,如此深刻,岂是凤姐一流人物所能想到、看到、说出来的!表现了她对贾府内部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及其所面临的大厦将倾的深刻危机有着客观、冷静、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