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新说
7597300000004

第4章 匠心独运 含蕴丰富——也说《红楼梦》的命名艺术(1)

《红楼梦》作为一部天才作家的文学巨制,其思想主题、文化意蕴、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运用,均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现仅就其匠心独运的命名艺术,作一粗浅的分析赏鉴,以教正于方家。

一、数易书名,含蕴丰富

《红楼梦》前后共有五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1.《石头记》:小说第一回写女娲补天时遗下一“无材可去补苍天”之顽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并在石上记下自己所经历的离合悲欢与世态炎凉之故事。亦即作者所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后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这就是《石头记》书名的来历,即:所谓“石头记”,一是指这部小说的故事是“石头”所记下来的;二是指这故事是写在“石头”上的;三是指这故事是“石头”自己所经历的故事,亦即记的是“石头”的故事。小说以《石头记》命名,朴直、本色,不假雕饰而含蕴丰富。这“石头”,既是小说中心人物贾宝玉的“前世”,也是他今生的命根——脖子上挂着的那块通灵宝玉。同时,也蕴涵着贾宝玉这个人物,原本就只是一块“假的宝玉,真的石头”。封建家长硬要把他视为“宝玉”,寄以希望,可他就只是一块粗朴的“蠢石”,所以也就只能使封建家长们大失所望了。而体现在贾宝玉的性格中,自然也就表现出复杂的“玉”、“石”两重性了,顽劣与驯顺、伟大与渺小、崇高与低俗集于一身。

2.《情僧录》:小说第一回写道:“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首先,由这段话可知所谓《情僧录》,就是情僧所抄录的故事之意,情僧即指空空道人;另一方面,亦即小说主人公多情公子贾宝玉,因痴情恋人林黛玉之死而绝了尘缘,遁入空门,有情人做了和尚。其次,所谓“情僧录”,即“录情僧”,亦即小说所写的是情僧贾宝玉的故事。这一书名突出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不幸遭遇和个性特征,本是多情、痴情之怡红公子,却被迫绝了情缘,出家为僧。但以“情僧录”为书名,也许会招徕一部分读者对书名包含故事的好奇,却显得俗而不雅,缺乏内涵和诗意。

3.《风月宝鉴》:小说第一回写道:“东鲁孔梅溪题名《风月宝鉴》。”甲戌本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而小说命名为“风月宝鉴”,“风月”是指男女风月之情事,“宝鉴”意谓值得借鉴、警戒的一面镜子。意思是要读者戒妄动风月之情,小说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写贾瑞正是因为妄动风月而丧命。此书名虽浅显通俗,但却无法概括小说博大精深的内容,沉厚不足,低俗有余。

4.《金陵十二钗》:小说第一回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是指: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小说以“金陵十二钗”命名,虽突出了小说着重描写作者亲身所闻见的几个异样女子的“行止见识”的主要内容,也隐现了作家描写女性、歌颂女性、崇拜女性的思想主题,但此书名所限太窄,作品并非只写书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相反小说所描写的思想内容是极其广泛、丰富和深刻的。另外,王伯沆先生认为曹雪芹写这部书时,“其初未必不以秦淮诸艳入手”。即是说“金陵十二钗”这个提法及其形象之塑造可能受到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马湘兰、卞玉京等秦淮名艳之影响,此说仅可作一参考。

5.《红楼梦》:“红楼”即“朱门”,借指富豪权贵之家,或指富贵人家女性所居之华丽楼宇。“红楼”二字常见于古代诗词:如韦庄《长安春》诗“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白居易《梦游春》诗“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等等。“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小说第一回便开宗明义地指出:“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曲·引子》中,作者又明确指出要演出这“怀金悼玉”之“红楼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以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题旨。而“红楼梦”三字连缀成词,最早可能见于明末清初陈子龙的《春日早起》诗:“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书名,很可能借鉴于古代诗词,即指富贵人家的繁华如梦一般缥缈,所谓封建盛世亦如梦一般虚无。一切如梦如幻,一切缥缈虚无。

一部《红楼梦》,让人百读不厌,其书名的命名,也令人回味无穷。五个书名,各有韵味,但总而观之,实以初名《石头记》与终名《红楼梦》最为确切,而作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定名《红楼梦》,更是含蕴丰富,诗意盎然。

另外坊间还有一个叫《金玉缘》的书名,所谓“金玉缘”,即指戴有金锁的薛宝钗与佩有通灵宝玉的贾宝玉的姻缘。此书名强调了“金玉姻缘”,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木石前盟”,顾此失彼,因小失大,且过于浅俗,不可取。

二、人物命名色彩缤纷,诗意盎然

《红楼梦》里的人物有数百人之多,据红学家徐恭时先生的统计,《红楼梦》计有人物975人。而《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决非作家率意而为,而是蕴涵着深刻的用意,需要读者细心的体会。所以太平闲人张新之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以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信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麾如意。”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皆是子虚乌有,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均属太虚幻境。

1.以同一偏旁部首或同一个字作为排行命名

贾府男人主要按排行命名:两个字的名字以偏旁部首作为排行,如“水”字辈——贾演、贾源;“文”字辈——贾敬、贾敷、贾赦、贾政;“玉”字辈——贾珍、贾琏、宝玉、贾环;“草”字辈——贾蓉、贾芸、贾蔷等;三个字的名字以中间那个字作为排行,如“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等。贾府女性主要以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排行,如贾府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皆以“春”字作为排行命名。在小说第二回,当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向贾雨村作了介绍后,贾雨村不解地问:贾府这么一个有着高深文化修养的“诗礼簪缨之族”,怎么给孩子取名也用此“春、红、香、玉”等艳字而落入俗套?冷子兴解释说,“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因贾府大小姐贾元春是农历大年初一那天出生的,所以取名“元春”(“元”即“第一”的意思,“元春”即春季的第一天),以后的二小姐、三小姐、四小姐便都以“春”作为排行了。当然,贾府四个小姐的取名,还有更深的寓意,那就是暗示这四个小姐的人生命运都是不幸的、悲惨的:元春正月初一所生,第一个得“春”,可见其福大,因而才选凤藻宫,“一声震得人方恐”。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宫里就传出话说元妃染恙薨逝,“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本应“迎春花”而得名,然而迎春花是春的使者,初春已逝,迎春寿短。迎春被其父以“抵债”的方式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一年后就被迫害致死;探春之名,意谓在严冬里探寻春天的消息,在黑暗中探索人生的价值,所以她有胆识,有气魄,敢于革除弊政。但命运也可叹,虽未早死,却被迫远嫁域外,“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惜春,珍爱春景、春光、春情,她要以潜心学画来留住春景。但贾府里的悲剧一个接着一个,所以她“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被迫出家为尼。因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小姐名字中的“元、迎、探、惜”实谐音“原应叹息”,预示贾府四姐妹的悲剧命运原应如此,令人扼腕叹息。

2.隐喻性格,暗寓褒贬,富有深意的命名

小说四大主角宝、黛、钗、凤,每一个人物身上都寄寓了作家的理想和情感,倾注了作家满腔的热情。同时,这四个人物的命名,也都颇富深意,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生遭际和命运结局,蕴含了作家对他们的崇拜、赞赏、同情与惋惜之情。

贾宝玉的名字,出自唐·岑参诗句“此乡多宝玉”。“宝”取之于“宝钗”,“玉”取之于“黛玉”,体现了宝玉“钗黛合一”的理想。“至贵者宝,至坚者玉”。隐喻宝钗生于富贵之家,黛玉为坚贞之人,宝玉则兼而有之。但全书中宝玉只有一个小名,无字。太平闲人《〈石头记〉读法》认为:“宝玉有名无字,乃令人在无字处追寻,所谓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又先天本来无字也。”作为荣国府实力派的正宗“独苗”(上虽有兄贾珠,但早夭;下虽有弟贾环,但庶出),贾府的家长们自然把他看做“心肝”,视为“宝玉”,寄予厚望;殊不知,他却是一块“顽石”,难以成器。因为,宝玉之前身原本为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后由渺渺真人、茫茫大士携入红尘,投胎于贾府,衔玉而生,方才为人。假“宝玉”而真“石头”,其名如此,这就难怪宝玉之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样奇异、荒诞,矛盾重重了。

林黛玉,林姓指草木,黛玉曾多次自称自己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隐喻其前身为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之绛珠仙草,因“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幻人形”。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而历世下凡,“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名黛玉,第三回中宝玉为之取字“颦颦”,宝玉解释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用这两个字,岂不两妙!”可见,表字“颦颦”,既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写照,又是对其名“黛玉”之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