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理论与实践
7584600000014

第14章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作用(6)

宁夏灌区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农田建设成形,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农业灌排体系畅通,十分有利于各类高效农业机械化机具的配套应用,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我们要抓住当前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大胆工作,以加强农民观念教育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抓手,以实施农机具补贴政策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导向,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基层干部和种田能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宁夏农业现代化进程。

3.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指的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实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农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我国的农户家庭承包小规模土地经营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有稳定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也难于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后,能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大生产,能够不断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在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优质化生产管理,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及有机食品,能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向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管理和服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发展农业信息化就是要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充分,市场设施落后,订单合同关系不稳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作为农产品市场的最初交易者,因自身素质较低,市场观念淡薄,单个农户无法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和信息,始终以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来应对变化莫测的大市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后,会产生“公司+种植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中介组织+种植大户”“村级合作组织+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这些规模较大且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经营模式后,规模经营者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利于掌握按市场机制和调拨需求决策农业、操作农业的信息。在新型产业化模式的发展中,他们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及数据技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有效地将市场——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基地联系起来,满足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信息需求,包括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要素价格信息、产品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序发展。这种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能够把农业发展引领到更高的阶段和层次,最终能够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5.劳动者的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要依靠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具备较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要求农民素质也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否则就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由此看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农民现代化的过程。农民现代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也就是怎样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过程。为有效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适应推进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业职业高中教育;要引导农村教育与市场化接轨,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强化农民的文化技能。

6.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农业现代化既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的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装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的作物、畜禽品种,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作制度和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同时要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

1.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现代化农业的本质就是集约化农业。集约化农业要求对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金、农业装备进行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以此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集约化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适度规模的土地上才能更好的发展集约化农业,也才能使以先进农业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先进管理理念和服务手段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有可能实现。

2.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把部分土地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生产单位或农户,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能够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使不愿意放弃承包权的农民,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和出租等形式有偿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在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基础上,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放心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同时,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3.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现农产品安全优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的。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区域化生产基地,使动植物品种统一化,种植规模扩大化,生产管理规范化,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管理和经营成本,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条件下,有利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和追溯。

4.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进步。

农业现代化既包括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也包括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够打破一家一户封闭的土地经营格局,能够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解放出大批农村劳动力,在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业内部二、三产业和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既能够提高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也能够加快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还能够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为城镇化发展聚集人口,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能够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通过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可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光热资源利用率及土地产出率;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益,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三、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盘活土地功能,提高土地资源价值的有效手段

农村土地是极其珍贵的农业资源和资产。农业土地既承担着提供人们生存所需食物和能量的基本功能,也承载着接纳劳动者就业、为农产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料、供人们休闲观光及保护生态环境等项功能。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又会致使农业用地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由国家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盘活土地功能,千方百计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农业价值。

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与具体国情下,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使用权及受益权进行相对独立的分割,既能维护土地的公有制性质,又能稳定农户家庭承包农业经营体制,还能实现农业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所有者有其土,承包者维其权,经营者得其利,资源尽其用”的农村土地的资源和资产特性。

在维护土地公有制性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体制下,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在规模经营条件下,经营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能够将先进机具、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等生产力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组装配套和充分利用,从而能够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以说,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充分体现土地对国家政体的保证性功能、对全体国民的公益性功能、对农民的福利性功能及对土地经营者的效益性功能的有机结合,从而能够盘活农村土地的复合功能,充分实现土地资源的珍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