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04

第4章 肺结核

疾病简介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带菌的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侵入,可引起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咯血、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疾病解析

【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如带菌者的痰液飞沫传给吸入者或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把结核杆菌传给接触者。其次是与肺结核患者共餐经消化道传播。

【临床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面部潮红、心悸、失眠等,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咯血易引起结核播散,当胸膜受累时可有胸痛。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肺结核发热具有3个主要特点,即长期发热;热型多样,多半表现为午后低热;多不伴畏寒、寒战。

2.呼吸系统症状。系肺部病灶损害所致。慢性咳嗽(3~4周)早期咳少量黏液痰,病情加重或有空洞形成时,呈绿色脓性,偶可见黄白色干酪块。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轻者仅于痰中带血丝,重者可大量咯血,咯血易引起结核播散,当胸膜受累时可有胸痛。

3.结核菌素试验。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临床上一般均以5U为标准剂量。以0.1ml结核菌素稀释液于左前臂屈侧中1/3做皮内注射,观察48~72小时。

4.痰结核菌检查。涂片法是至今最常用的病原菌检查法。急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沉加快,白细胞轻度增高或在正常范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可有白细胞减少或类白血病样反应,血沉增快。

【治疗原则】

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五大原则:即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其中联合、规则用药尤为重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中毒症状,加速渗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咯血须及时有效地控制。

1.镇静与体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患侧卧位以防血液吸入健侧肺而发生窒息。

2.止血药物的应用。①垂体后叶素最常用,其作用是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肺血流量减少或促进止血,同时引起冠状动脉、肠道和子宫平滑肌收缩。滴速过快有头痛、心悸、面色苍白、恶心、有便意等不良反应。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孕妇及以往用药有严重反应者禁忌。②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止血,插入球囊导管,充盈球囊,压迫止血或明胶海绵止血。③小剂量输血有助止血。④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出血时,可行外科手术止血。⑤一旦出现咯血所致窒息先兆,应紧急抢救。

【护理】

1.一般护理

保证每日营养的摄入,如鸡蛋、牛奶、豆制品、蔬菜等。

(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热型变化及呼吸状态,包括呼吸深度、频率和呼吸类型,必要时进行动脉血气监测。

(2)营养支持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豆制品、蔬菜等,以保证每日营养的摄入,必要时鼻饲。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予以补充、纠正。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2.对症护理

(1)发热:体温高于38.5℃者,应多休息,多饮水,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重症患者可遵照医嘱进行强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按高热护理。

(2)盗汗:及时擦干以免着凉,给予更换衣服、被单,温水擦浴,使患者感觉舒适。

(3)咳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适当给予止咳祛痰药如棕色合剂、盐酸溴环己胺醇(沐舒坦)等,必要时辅以雾化吸人,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4)胸痛:患侧卧位,必要时给予止痛药以减轻疼痛。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较多时,应及早抽液,以减轻压迫症状。

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较多时,应及早抽液,以减轻压迫症状。

(5)咯血:对小量咯血患者,嘱其保持镇静,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使血块不能咯出而发生窒息。咯血较多时,在给予止血药物治疗的同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轻轻将气道内存留的积血咯出。取患侧卧位,以免波及健侧肺。大咯血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吸痰管、开口器、气管切开包等。若有窒息征象,患者突然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或咯血不畅时,积极配合医师,尽快抠出或吸出口、鼻、咽、喉部的血块,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3.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护理

(1)加强医患间的交流,让患者了解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及用药的重要性,熟悉抗结核药物剂量、不良反应,消除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恐惧不安因素,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帮助并保证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完成规定疗程。

不得因症状改善而随意中断治疗或减少药物品种、剂量等。

(2)了解正在实施的化疗方案。患者要知道治疗药物品种,使用方法、剂量及全程治疗时间等,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不得因症状改善而随意中断治疗或减少药物品种、剂量等。如发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应请医师调整治疗方案,不得随意自行调换药物。

(3)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抗结核药物除对肝脏有损害外,每种药物都有它特殊的不良反应。例如:利福平可能出现橙色尿或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畏寒、寒颤、呼吸困难、头晕、发热等"流感样综合证";异烟肼会出现周围神经炎;乙胺丁醇会出现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吡嗪酰胺有胃部不适,关节疼痛的反应;链霉素则会出现口唇麻木、耳鸣、耳聋等现象。在服药过程中除定期检查肝功外,如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护士。

4.心理支持,适当休息。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心理安慰。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有条件时,提供一些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对症状明显者应嘱其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孤独感。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孤独感。

5.预防感染。排菌患者可将结核病传染给密切接触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的最主要措施,与家庭成员一起督导患者按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起到化学隔离作用。教会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2层餐巾纸掩住口鼻,以防飞沫传染,如离开病房,必须戴口罩。所用日用品如餐具、痰杯均应正确处理和消毒,室内保持良好通气或用紫外线消毒;痰液咳入带盖的痰杯内,用火焚烧或加消毒液浸泡1小时灭菌;被褥、书籍可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数小时灭菌。痰涂片阳性者须住院治疗,并进行呼吸道隔离。督导密切接触者去医院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化学预防。

1.心理疏导。宣讲有关结核病的常识,结核病起病时常可出现感冒样症状。

2.指导和监督合理的化疗。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与适当休息。

4.督导患者戒烟。

5.消毒隔离指导。患者症状未控制期间,不互串病房,不外出或到清洁区活动,告诉患者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痰液、唾液及密切接触传染,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合理化疗。为获得疾病的彻底治愈,督导患者坚持规则、合理化疗。因为不规则服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须备好足够的药物,将每日服药纳入日常生活。

7.定期随诊。X线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血常规、血沉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