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03

第3章 肺炎

疾病简介

肺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终末支气管以下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疾病解析

【病因】

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②理化因素包括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水、食物或呕吐物的吸入。③免疫和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风湿性疾病。

【临床表现】

有全身不适、寒战、常突然发生,持续约30分钟,继之高热39℃多呈稽留热。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应是青霉素。咳嗽、咳痰、患侧胸痛,有时伴有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可出现神志不清、谵妄、黄疸、尿少及末梢循环衰竭。

【治疗原则】

1.抗感染。对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为首选。用药剂量及途径视病情而定。重症患者还可改用其他第1代头孢菌素,疗程一般为5~7天,但在退热后3天停药。

2.止咳化痰。咳嗽咳痰是机体的自动保护机制,一般肺炎患者应给予祛痰药为主,当咳嗽剧烈,影响患者的休息或睡眠时,给予适当的止咳药如可待因。

3.末梢循环衰竭时的治疗。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24小时内输液总量2500~3000ml;纠正酸碱失衡,有明显酸中毒时可补充5%碳酸氢钠;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随时监测并纠正钾、钠和氯紊乱以及酸、碱中毒。②抗感染:应联合应用抗生素,剂量要大,并一定要静脉给药,待病菌明确后再做调整。

【护理】肺炎患者常大量出汗,应勤更衣及更换床单,并给予擦澡,以确保皮肤完整与身体舒适。

1.一般护理

(1)休息:①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访客及谈话时间,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②病房内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空气湿润。③护理人员举止应冷静稳重,从容不迫,以免引起患者心理紧张,应尽量将护理和治疗集中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时间休息。④给予止咳药或止痛药物,保证患者休息。⑤肺炎患者常大量出汗,应勤更衣及更换床单,并给予擦澡,以确保皮肤完整与身体舒适。⑥口腔清洁卫生,以免继发感染。

(2)病情观察: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30次。③血氧分压小于8.00kPa(60mmHg),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浓度(PaO2/FiO2)小于300者须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低于12.0kPa/8.00kPa(90mmHg/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⑥少尿,尿量每小时少于20ml,或每4小时少于80ml。若肺炎患者出现以上情况时,提示为重症肺炎,预后不良,应密切观察,以便及早发现,积极救治。

避免使用抑制咳嗽的镇咳药,不单独使用强镇静药。

(3)采取合适的体位:胸痛可妨碍呼吸及咳嗽,可采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并减少无效咳嗽。避免使用抑制咳嗽的镇咳药,不单独使用强镇静药。

(4)氧疗:若患者感气急或有发绀,血气分析提示有低氧血症时可给予吸氧,预防呼吸衰竭。

(5)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地咳嗽,一般取坐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数秒钟,在呼气时咳嗽。若患者咳嗽时感胸痛,可帮助其固定患侧胸部,以减少呼吸动度,减轻疼痛。②给予祛痰类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维持足够的液体量,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蒸汽或超声雾化吸入,以利于稀释痰液易于排出;对痰液量多的患者可采用体位引流,但体质虚弱者慎用。③当患者无咳嗽反射或咳嗽无效时,必须用吸痰管帮助排痰,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让患者充分呼吸或吸氧,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0秒钟,每次间隔3分钟左右。④做好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咳嗽的性质和程度,痰的颜色和量,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呈铁锈色痰,必须正确留取痰标本并及时送检,退热后鼓励其参加活动促进排痰,减少并发症。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⑤如果病情恶化,准备好气管插管。

2.营养与补液。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

3.应用抗生素

(1)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诱发真菌感染,应注意患者有无鹅口疮,痰中有无真菌。应鼓励从口进食,注意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抗真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如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注意前庭功能和肾功能,定期留尿检查。

1.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劳、受凉及酗酒,积极防治感冒。

2.指导继续用药及门诊随诊时间。胸部X线的吸收好转,常滞后于临床好转,因此不必等X线表现完全吸收,应在门诊复查,以评价肺炎的恢复情况。

3.出院后继续做呼吸操及扩胸运动,并积极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4.对老年人、有心肺慢性疾病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进行有关接受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注射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