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28

第28章 肝硬化

疾病简介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性脑病、肝癌、肝肾综合征等。

疾病解析

【病因】

①病毒性肝炎:我国常见,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②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引起。③寄生虫病:由血吸虫或华支睾吸虫引起。④淤血:心力衰竭及肝静脉阻塞导致肝脏长期淤血、缺氧、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⑤胆道梗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多见于胆道梗阻病变。⑥代谢性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和血色病所致肝硬化。⑦其他原因或原因不明的肝硬化。

代偿期就是虽然有病但通过自身调节还可以维持正常。

【临床表现】

1.代偿期。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小腹不适或隐痛,一般呈间歇性。可因过劳而诱发,经休息或治疗后缓解。

2.失代偿期。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症状。①全身症状:面容消瘦、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皮肤干枯粗糙,出现水肿、多发性神经炎、低热、口角炎、面部血管扩张、面色灰暗黝黑,有色素沉着。②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上腹饱胀不适、恶心、进食蛋白质或油腻肉食后引起腹泻、腹胀、黄疸。③出血倾向及贫血: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重者胃肠黏膜出血引起黑便。④内分泌失调:出现蜘蛛痣、肝掌。⑤门脉高压:有脾肿大、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电解质紊乱常为低钾和低钠。

研究发现:30%~50%的肝硬化并发有肝癌,50%~90%的肝癌伴有肝硬化。

3.并发症。①上消化道出血:由于曲张的食管静脉或胃底静脉破裂所致,表现为呕血和黑便。②感染:因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各种感染。③肝性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④肝肾综合征:表现为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少尿和无尿,但肾脏无器质性损害。⑤原发性肝癌:30%~50%的肝硬化并发有肝癌,50%~90%的肝癌伴有肝硬化。

【治疗原则】

①一般治疗:轻者可从事轻工作,重者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为宜。肝性脑病者限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有腹水者限钠摄人。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②支持治疗:食欲极差者静滴高渗葡萄糖加入维生素、氯化钾、胰岛素等。低蛋白者酌情给予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应用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③腹水治疗:限制水钠的摄入,应用利尿剂。

【护理】

肝硬化的患者活动量应视病情而定,量力而行,避免劳累。

1.合理的休息。早期肝硬化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失代偿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提醒患者休息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可使门静脉压保持在较低水平,肝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保证睡眠,可增加糖原和白蛋白的含成。肝硬化的患者活动量应视病情而定,量力而行,避免劳累。

2.正确的饮食。营养饮食是改善肝功能的基本措施之一,正确的进食和合理营养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反之加重病情,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腹泻等。因此,肝硬化患者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当限制动物脂肪摄入,不食增加肝脏解毒负担的食物和药物。为防止便秘,可给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昏迷先兆者,暂禁蛋白质饮食或进食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食物如藕粉、枣子汤等。伴有腹水者按病情给予低盐(3~5g/d)或无盐饮食,腹水严重时限制入水量,黄疸患者补充胆盐。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腹水护理。

病情较轻者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治疗性自我护理的方法。

5.服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利尿药,如排钾性利尿药有氢氯噻嗪、呋塞米,保钾性利尿剂有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钠、脱水的发生,利尿效果一以缓慢持久的体重下降为好,定期复查电解质。排尿多时嘱患者吃香蕉、橘子、橙子等高钾食物。

6.心理护理。

(1)病情较轻者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治疗性自我护理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宣教有关医疗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增强疾病预防能力。

(2)病情反复发作者,帮助使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忧郁悲观的患者,应给予同情,充分理解,帮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

1.指导和帮助患者掌握有关肝硬化护理的一般知识,做好自我护理,促使病情稳定和好转。不论是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均应禁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应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防止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6.忌暴饮暴食及油炸食品(有肝昏迷趋势者忌食带刺及粗硬食物,如骨头、鱼、坚果等)。

8.定期检查肝功能,观察有无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9.定期(1~3个月)门诊随访检查、治疗,如发现门静脉高压者,应按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