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了解疾病护理(实用生活文库)
7582600000014

第14章 急性阑尾炎

疾病简介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

疾病解析

【病因】

主要是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等。诱因有:

1.饭后剧烈运动,生活不规律。

2.腹部受凉。

3.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

急性阑尾炎主要是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等引起的。

2.消化道症状。早期有反射性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因肠功能紊乱可有便秘或腹泻。若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胀等麻痹性肠梗阻症状。

3.全身症状。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当阑尾化脓或坏疽后,体温明显增高,有脉搏、呼吸增快,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

【治疗原则】

1.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抗炎治疗。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3.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禁食、输液、抗感染。如肿块缩小,体温正常,可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若体温日渐升高,肿块增大,疼痛不减轻者,应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伤口愈合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护理】

1.术前准备

(1)入院后即禁食禁水,绝对禁止灌肠。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诊断未确定之前不能应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在诊断未确定之前不能应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3)按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4)观察病情变化

①生命体征: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快者提示炎症较重,或炎症已有扩散。

②观察腹痛和腹部体征:若腹痛加剧,范围扩大,腹膜刺激征更明显,说明病情加重;如腹痛突然减轻,但体征和全身中毒症状迅速加重,常为阑尾坏疽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

③若右下腹肿块逐渐增大,体温持续升高,压痛范围扩大,应考虑有阑尾周围脓肿穿破的可能。

(5)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适时地给予解释。

2.术后护理

(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直到稳定。

(2)回病房后,采取去枕平卧位,如是全身麻醉,清醒后可取半卧位,硬膜外麻醉者,6小时后方可半卧位。

手术后疼痛常限制患者活动,影响睡眠,引起血压升高。

(3)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但不要喝甜饮料或牛奶,以免引起腹胀。进流质后无不适反应,可改进半流质,如粥、米糊等,再逐渐过渡为普食。

(4)术后10小时即可起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减轻疼痛。手术后疼痛常限制患者活动,影响睡眠,引起血压升高,应遵医嘱适时给予止痛剂。

(5)观察术后并发症

①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阑尾动脉出血引起,表现为手术后24小时内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腹部隆起。

②切口感染:阑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者易发生切口感染,在手术3天以后,患者不活动时切口疼痛,切口局部红肿、压痛,按压有波动感,可确定为伤口感染。

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禁食、输液、抗感染。

③腹腔脓肿:常发生于年老体弱、阑尾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的患者,或者术中腹腔脓液清理不彻底者,表现为术后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④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脱落,盲肠损伤或并存盲肠结核、癌等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粪便样物从切口流出。此时要加强皮肤护理,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皮肤糜烂,避免感染,因粪瘘时炎症多已局限化,不致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瘘的位置较低,也不致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障碍,经非手术治疗可闭合自愈。

1.一般阑尾炎出院后饮食无特别限制,但应注意饮食卫生。

2.非手术治疗好转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以避免形成慢性阑尾炎或防止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3.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阑尾切除术。

4.合并有严重腹膜炎者,出院1年内,少吃或不吃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黄豆及豆类制品和红薯等。

5.出院后腹胀、腹痛、呕吐及几天不排大便(粘连性肠梗阻)者,应及早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肠梗阻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