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色境真言
7570000000018

第18章 施肩吾篇(1)

施肩吾,字希圣,唐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唐宪宗元和十年进士,后隐而修道。

清而不浊,静而后动守无为之道,得自然之理,清而不浊,静而后动。移神于希夷之域,何形于仁寿之途。一念不生,万惑俱息,长生延年,安闲自乐。后人因之不悟,择静绝迹,默默忘机,经年竞不见功,误也。

外境不入,内境不出,神识自守,闭目内视,降君火于下田,布黄云于四大,笙簧车骑罗列往来。后人因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谨守顽空,失于昏寂;阴灵出于天门,止于投胎就舍,误也。

[译文】修炼要恪守无为之道,遵循自然之理,清而不浊,先静而后动。移心神于积精养气之境,置身于长寿之途。一念不生则万惑俱灭,由此便可长生延年安闲快乐。后人因袭这种说法但没有悟透,就去到静处消声匿迹,默默地忘掉世间一切是非,然而终年不见成效。这是因为在理解上有误。

不受外界干扰,不让心神外游,闭目内视,使意念下至丹田,让真气充满全身作周天运转,贯通脏腑--许多人照着这样做结果形如枯木,心如死灰。谨守顽空,死守昏寂,企望最终灵魂出壳,投胎转世。这是一种失误。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舍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舍,炼气成神,炼形成气。阳禅未聚,三华不入泥丸;真气未朝,五彩不生丹阙。无形笼络神气两离。故天地大也,未免轻清重浊之象;日月明也,难逃圆明缺暗之形。积阳生神,上以丽乎天者,星与辰也;-以壮乎地者,土与石也。水中气升,而为雨为云;气中水降,而为雾为露。万象群生不能无形。惟人也,集灵以生资道以成。不知养形之端,精魄耗散而阴壳空存,未死之前已如槁木,余喘既绝,尽为粪壤。

[译文]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屋舍。炼气生成元神,炼形生成元气。阳神未聚充足三华不入泥丸。真气未能充实丹田,五彩之光也不会于丹田融汇。没有形笼罩,神气会两相离散。所以,天地虽大,也不免上清轻而下重浊;日月虽明,也免不了有圆缺晦暗之时。聚阳生神,在上装点天的,是星辰;在下充实地的,是土石。水气上升,则成云雨;气中水降,形成雾露。万物群生,都不能无形。只有人是集天地之灵气而生的,可以借一定的方法修成长寿之体。可是,如果不知道养形之要旨,精魂耗散,就会只剩下一具空壳,未死以前,已如枯木,咽气以后,更是尽为粪土。

身处有身超凡入圣

仲夏仲冬之月,善养形者处于深堂,避其大寒大热之I气,而伏其肌肤。非特此也,先寒而衣,衣不得顿多;先暖而解,解不得顿少。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暑不当风,当风则荣闭而卫结。夏不卧湿,卧湿则气散而血注。冬不极热,极热则肾受虚阳,而春夏肝与心有壅蔽之疾也。夏不极凉,极凉则心抱寒,而秋冬肺与肾有沉滞之患也。不可极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损胃。不可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沐用旬,浴用五。夫五则气流传遍,浴之荣卫通畅。旬则数满复还,真气在脑,沐之则耳目聪明。若频频浴者,血凝而气散,虽肌体光泽,久而气自损矣。故有瘫痪之病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若频频沐者,气拥于上,脑滞于中令人体重形疲,久而经络不能通畅。古人以阳养阳,阳不耗散;以阴炼阳,阳不损弱。如一年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借阴养阳,以阳消阴也。

一日内,午前炼乾以气,前起炼形,后起金晶。午后炼坤以药,有药则聚气炼丹,无丹则收火煮海,皆以真阳见用于自身。不然敛身聚之,可以无中养就真气升身,真气以灭魔阴焉。奉道之士,广览多学,徒以劳损,不知阴阳为之总领之元也。真阴真阳为胎,凝于丹田,次以真阴为气真阳成形,身外有身,超凡人圣矣。

[译文]仲夏仲冬之时善于养身的人,要住在深屋中,避开大寒大热,以免肌肤直接受寒受热。不仅要如此,还要在寒气到来前添加衣服;但不要一下子添得太多。要在暖气未到之前,减少衣服,但不能一下子减得太多。劳累久了,就要休息一下,以保护用力太过之处;安逸久了,就应当运动一下,以运行稍有阻滞的气血。暑天不要让风直吹,如果受了风,就会使荣气闭塞卫气凝结。夏天不要睡卧于潮湿之处,卧在潮湿的地上,会使气散而血凝。冬天住的地方:不要过热,过热就会使肾受虚阳侵扰;而春夏之际,肝和心易会发生壅蔽之疾。夏天不要过于贪凉,过于贪凉,就会使心受寒;而秋冬的时候,肺和肾易发生沉滞之患。不可饿极"了才进食,食不可过饱。太饱就会伤神,太饿就会损胃。不可渴极了才饮水,饮不可过多。喝太多水会伤气,太渴会伤血。十天要洗一次头,五天要洗一次身。五天洗一次身,可以使真气传遍周身荣卫通畅。十,就是数满再从头开始,真气在脑,洗头能耳聪目明。但是如果洗身太勤,就会使血凝而气散;虽然肌肤是光泽了,但久了,气必然损耗。所以有瘫痪病的人,都是由于气不能胜血,神不能胜形所致。如果洗头太勤,就会使气壅于头部,使脑力滞于头中,令人感觉体重形疲,久之则经络就无从通畅。所以古人以阴气来养护阳气,阳气就不会被耗散;用阴气炼阳气,阳气就不会弱。如一年之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借阴养阳,以阳气来消除阴气。

一天之内,午前炼阳用在气上,让气走任脉以炼形,走督脉送金晶入脑。午后炼阴用于丹药;有丹药就聚气炼丹无丹药收火汶气海,这都是把真阳用于自身的办法。不样,收敛身聚之,也可以从无中养成真气。真气是用来消除阴魔的。信奉道教的人士,有的广览博学,但白费了力气是不知道阴阳在修炼中具有总领的地位。只有让真阴真阳结合为一体,凝聚于丹田,再以真阴为气,使真阳成形,炼得身外有身,就超凡入圣了。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古今养气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宝,徒劳而吐纳,终不能住矣。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上咽下搐,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形也。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嘘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之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养气矣。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阳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气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才所不敏,强思,伤也。力所不及,强举,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求欲,伤也。戚戚所怀,伤也。或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拽弓引弩,耽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故善养者,淡然无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冬则阳生,至春分之后阳盛而阴散,防其余阴人腹,而为苦寒为疾。夏则阴生,至秋分之后,阴盛而阳散,防其余阳入腹,而为酷暑之患。勿观死者,防死气触生气。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真气未壮,而朝不虚食,常充口;真气欲绝,而暮不实食,常减口。夫气如线触之则断,气如烟扰之则散。不能养者,失保形之道。然养气未及采药,采药未及炼气。

采气还元结成金丹,炼之出壳迁变羽客。未炼先采之,未采先养之。

[译文]古今养气的人,仍不免于疾病死亡,是因为不清楚其中的道理。过去人们指修炼者不说话当做养气,其实那只是保气;只知道保气会失之于昏。有人以吸清气呼浊气当做养气,其实那只是换气;只知道换气,会失之于虚。昏就是气散而神狂,本真走失,无所归依。虚就是指丹田空虚,白费吐纳的工夫,真气不能久住。多入气少出气,治病可以,要认为那就是胎息,就错了。上边咽口津,腹下收缩,聚气可以;要认为这样做就是还丹,就错了。呼吸绵绵若存,而且次数不多,那是聚气和神的方法。每一吸气,纳入后不立即呼出,那是闭气炼形的方法。一口一口地咽唾液,双收两颊,那是以嘘咽借气聚水灌溉之术。端坐挺身,使真气充满全身,血脉经络顺通,荣卫和畅,那是布气焚身之法。以上这些,都不是养气之道。养气之道,是在身体强壮时,养之使气不衰;身体衰弱时,养之使气不散。古时以行屯养气者在早晨太阳初升之际炼取真气,为的是使自己的真气强盛。古时以行蒙养气者,是一阳处于群阴之中,暗而不明,在夜晚炼取,以求阳议。才思不敏捷,却总爱苦思冥想,会伤气;自己气力不足,强行承重,会伤气;悲哀以至身形憔悴,会伤气;喜乐过度,会伤气;欲求急切,会伤气;患得患失,会伤气。或者久谈言笑,睡眠失时,拉弓引弩,酗酒呕吐,饱食便躺,奔跑急跳,欢呼哭泣,这些都容易造成阴阳不能交合,积伤至尽,就会早亡。所以,善养气的,淡泊无欲,常处于寂静之中,自得其乐。冬天阳气生,到春分之后,天暖寒去,要防余寒入腹,而得苦寒之疾。夏天阴气生,到秋分之后,天寒暑去,要防备余热入腹,而为酷暑之患。不看死人以防死气触扰生气。不近污秽,以防秽气触扰真气。真气未壮,早晨不要不吃东西,要常多吃一些。真气欲绝,晚上不要吃得太多,要常少吃一些。气像一根线,碰它就断;又像一缕烟,扰它就散。不能护养的人,也就失去了保形之道。但是养气还未涉及采药这一步,采药还未涉及炼气这一步。采气还无能结成金丹。阳神炼就,就可迁变羽客。但未炼丹以前,要先炼采气,未炼采气以前,要先学会养气。不为事惑物役人以形为舍,心为主。主于国则君臣之分,主于家则父子之礼。心为君父,气为臣子,身为家国。心气一注,无气不从。在五行为火,南方盛阳之精,宿应荧惑,神受朱雀。状垂三叶,色若朱莲。神明依泊,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一地,细人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狂。清静道生,浊躁神亡。但能空寂,得之有常;永葆无为,其身则昌。惟狂克念,可以作圣,惟圣罔念,可以作狂。古今达士养以寡欲,务于至诚;真源湛然,灵光自莹于丹台也。

不为事惑物役,可以超凡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