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求: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
7564700000017

第17章 达观是一种大人生(3)

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分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做错事时,此时你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冷静地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解脱,极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气愤和悲伤是追随心胸狭窄者的影子,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异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伤害了自己(利益或自尊心等)。一言以蔽之,认定别人做错了,于是勃然作色,恶从胆边生;咬牙切齿,怒从心头起。凡此种种生理反应无非在惩罚自己,而且是为他人的错误,显然不值。

宽容地对待你的敌人、仇家、对手,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要知道你并非踯躅单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纷纷攘攘,难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战车上。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未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不争是个好心态

有纷争就会产生矛盾,有矛盾就会造成伤害,我们只有让内心平静下来,将那些不知的争吵、纷争的事情看得淡了,才会如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两千多年前的大圣人老子就说过:“夫唯不争,故无尤。”——由于不争功名,不求私利,所以从来都不会有过失。

老子心目中的“不争”,即要求个人在处世过程中要具有谦让而不你争我夺的品格,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即便是处在十分卑下的地方,也能始终如一地永远付出着,能够“心善渊”、“事善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没有怨咎、遗憾、悔恨。

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多了也会扰乱人的心绪,动摇人的意志。人是十分脆弱的,也是经不起诱惑的,不拼命追求好事,也是对自己的爱护。人们应该有顺其自然的心态,凡事不要过于强求。

在许多企业热衷于把自己定位于行业“龙头”、集团“航母”、销量“第一”的时候,国内厨具知名品牌方太的当家人茅理翔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不争第一,甘当老二。”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认为,老大、老二均是行业的首领,何必一定要去争老大呢?更何况第一也好,第二也罢,关键在于谁是强势品牌,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是长寿企业。尤其是正处于企业成长阶段,定位于“老二”更有助于减少浮躁情绪,稳下心来精耕细作。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可能有人会讥笑说:“你没能力拔头筹,才故意自圆其说,这是懦夫哲学。”而茅理翔的理解是:“当第一太累了,会成为众矢之的,天天战战兢兢怕掉下来。事实上,当老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而甘当老二,更难能可贵。现在有很多大企业,扩张太快,几年后立即倒下去。有的图个盛名,内部千疮百孔,不堪一击;有的是泡沫,有风吹草动,就会破灭。所以,关键还得苦练内功、保持实力,真正成为长寿企业。”甘当老二,也是一种策略。老大最怕有人超过他,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打击和扼制,不叫老二跟上来;老三老四也往往首先把目标对准老二,以便把他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所以老二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这时,如果你表个态,不争第一,甚至还要同情第一,保护第一,老大就可能不恨你,不防你,你就可以保存实力、趁势发展了。甘当第二,还有一个理由。像方太的市场定位是中高档,而中高档消费阶层不可能占大多数,从市场占有率来讲,市场份额就相对比较小。能长久当老二,就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

茅理翔这种甘居第二的态度,同样是老子“不争”的智慧。然而这种智慧对于企业来说,却能使企业不急于求成,走稳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把根基立稳了,实力自然就上去了,便不会出现类似秦池酒厂这样的“空架标王”了,在客观上可以称它为一种“不争”中的胜利。

进一步而言,老子的“不争”并非是消极我们的头脑,而是让我们能够以冷静的心态面对那些没有意义的纷争,省出更多的时间做那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老子的“不争”正是让我们不要去争一时的高下,而是积蓄力量去争取人生更长远的成功。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人的一生少不了一种叫做执着的精神,或者说是一种信念,但是现实生活和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多变让我们意识到:其实机智灵活的变通往往比执着更能获得“完美”。

有的人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不愿意每分钟都固定不动。“七十二变”确实很厉害,但是怎么也敌不过稳如泰山的如来佛;有的人追求飞蛾扑火的壮烈,以为那是一种执着的美。扑火的一瞬间,飞蛾毅然决然,但终究还是化为灰烬。其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只有既坚持执着又坚持变通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这样说似乎是有些矛盾。执着是指面对一个方向坚持走下去,而变通则是灵活应变,随时改变方向。这两个词似乎是反义词,但是,矛盾总是统一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每当我们面临困难时,我们要选准一个方向,执着地去搜寻解决的方法。如果丝毫也不见效果,那么我们的方向可能错了,就要开动脑筋变通一下,重新确定个方向再坚持不懈,直到解决困难为止。在这里面的“一定条件”就是指“丝毫不见效果”。所以说,只有在需要变通时才能变通,否则我们永远也不能找到正确答案。

两个人进山洞寻宝,但是迷了路。后来干粮快吃完了,只剩下了一支手电筒。第一个人起了坏心眼,夺走了余下的干粮和那支手电筒,离开了第二个人。山洞中漆黑无比,第二个人每走一步,因为没有了手电筒,都有可能摔倒。但是也正因为没有手电筒,使第二个人的眼睛对光亮异常敏感,最后终于爬出了山洞。而第一个人吃光了干粮,拿着手电筒搜寻出口,怎么也找不到洞口,最后终于饿死在山洞里。

这虽然只是一个杜撰的小故事,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许多道理。一般人在黑暗之中都需要光亮,但是第二个人却因为没有手电筒而走出山洞,这是变通的表现。当然,如果第二个人缺少了执着搜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不能爬出山洞的。

现代社会是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就必须具有临危不惧的头脑和以静制动的思想,不能随波逐流,飘摇不定。不过,我们也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灵活作战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淘汰。

适时的变通往往需要一种灵活而又迅速的转变,来一个对规则束缚的挣脱,否则我们就会一味地钻入“执着”的套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成为“钻特殊牛角尖的英雄人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地开阔思维,寻找多种渠道来解决问题,或许你会从中得到不用劳神费力、盲目蛮干的意外收获。

如果我们缺少了变通,一味地执着,或许我们也可称这种行为是蛮干,这种“执着”往往使人身陷困境并湮没于困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命的长途中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有春光明媚万紫千红,也有寒风凛凛万木枯萎。在生命的寒冬里我们需要执着,然而当面前就是万丈深渊之时还固执前行就意味着死亡。变通就是:一指间的距离却让你获得生命。

一个林场主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片的林场,每天驾车穿梭于林场中,他都万分欣喜地看着这些能给他带来大笔财富的森林。然而。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一棵棵百年树木变成了焦木。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发现许多人排队购买木炭取暖,他灵机一动,把焦木加工成木炭销售,结果获得了大笔财产。

聪明的农场主在苦心经营的林场成为焦木时,没有盲目地执着种树,而是利用焦木获得大量财富。这一指间的变通让他重获财富。

变通能带来成功,转机能给人以新生。“变则通,通则久。”“历史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这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给我们的科学真理。

商鞅二次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唐太宗唐玄宗的变法改革于是有了开元盛世,有了贞观之治;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发展。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则使清朝严重落后于世界历史的潮流,造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大量财产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血泪史。

一个人需要变通来获得成功,一个企业需要变通来获得效益,一个民族需要变通来获得发展。变通就在你不经意的一瞬间,就是一指间的距离,变通会让你看到柳暗花明。

因此,人的一生不能缺少执着,更不能缺少变通;只有突破思维的束缚,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事物的是与非,才能在理想的道路上执着而又灵活平稳地前进。当我们真正地将“变通”和“执着”融合,真正获得思维的解放,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