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故事
7559900000032

第32章 施洗者约翰

只要有机会,约翰就会谴责国王和王后。他的大声演讲能够引起人民暴动。

时间为上帝开道。

希律王死了,奥古斯都也一命归西,那时耶稣已经长大成人,在拿撒勒安居。

耶稣的童年以后,发生了不少事情。

希律王结过十次婚,所以他的遗产的分配,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他原先儿女成群,但因为谋杀和被处死的结果,有资格的继承人最后只剩下四个了。

罗马人不爱听那些利欲熏心的继承人之间的争吵,而是把希律的土地分成不均等的三份,分给了最适合当时罗马帝国政治需要的继承人。

最大的那份几乎占了全部领土的二分之一,其中包括犹大地区,分给了长子亚基老。亚基老的弟弟希律·安提帕则获得了加利利和北方的大部分土地,这兄弟俩是同一个母亲(撒马利坦人)所生的。剩下的一块很小的土地,分给了一个名叫腓力的人。这个人看来连希律的亲戚都算不上,不过罗马人却非常喜爱他。因为那时叫他的这个名字的人非常多,给历史学家的研究造成不少困难。

更糟糕的情况是,另外还有一个叫腓力的,人们一般按照他父亲的名字,叫他腓力·希律。他的父亲同一个叫做希罗底的女人结了婚。希罗底是老希律王的异母弟阿里斯托布鲁的女儿,又是一个叫撒罗米的女孩的母亲,也就是这个撒罗米此时恰巧统治着位于加利利海北部的腓力。

几年后,所有这些叫腓力的和叫希律的人在一件极其糟糕的家庭丑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此事恰巧也是促使施洗者约翰早死的间接原因。当然这也是本书要提到他们的惟一原因。

为把这一章写得尽可能简短些,我们只能简单地告诉读者:老希律王的遗产分掉了,一向顺从的臣民迎接了他们的新主人,同时,罗马皇帝提庇留则叮嘱主管犹大地区的总督关注这一多事地区事态的发展。

这位总督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他是本丢·彼拉图斯(后人又叫他彼拉多),是皇帝在一个行省中的私人代表,这些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元老院负责。

彼拉多当时的地位很难讲得清楚。

但是,在荷兰和英国的某些殖民地上,目前还残存着与犹大地区类似的情况。西印度群岛的很多地区当前虽然仍为所谓的苏丹和酋长统治,他们在形式上颁布法律,也统率军队,实质上却毫无实权,完全受外国主子的辖制。

从政策上讲,最好不要把这些领地吞并掉,所以这些领地表面上是自治领土。但是,在自治领土的首府设置一个“总督”或“常驻代表”或“总领事”,由他监督国王和大臣们的行为。只要他们按他的意图办事,就可以保住官职,万一忘记自己是从属于一种无形但又始终是在监视着他们的权力的时候,那就要命了。总督大人就会公开表示不满。如果总督又感到他们对他的第一次警告没有反应,宗主国就会出动军队,不久就会把深色皮肤的人孤零零地放逐到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岛上去自我反省。

本丢·彼拉多刚好就当了这样一个官员,他身负的使命便是对犹太人执行这种既隐蔽又明确的权力。他管辖的那个领地非常大,他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有时还不到一次)离开该撒利亚海岸到耶路撒冷去的机会。他把出访的时间安排好,使他可以出席犹太人的重大节日,从而可以见到本地区的所有官员,不必再费时费力亲自到各个村子去。他可以听他们讲些什么,还可以提出他自己的看法。要是遇到麻烦事(这在那些极为容易激动的群众中是常有的事),他还必须亲自监督那些重新建立秩序的手段。

本丢·彼拉多在首都没有自己的总督官邸,每次来此,总是住在宫殿的一个角落里。这个古老宫殿的主人可能并不喜欢他这样安排,可是这位直率而严肃的罗马官员对一位犹太国王的个人看法并不感兴趣,正像印度总督对一位没有多少地位的信奉伊斯兰教王公的个人爱好不感兴趣一样,而那王公的领土尚未被英国人直接并吞为殖民地呢。

但希律王也知道他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位不受欢迎的客人赶走。

假如税收能全部按时收齐、路上没有遇上劫匪、犹太教公会的宗教领袖们个人之间的分歧没有导致内部不和,那么,这位总督是很希望一来就走的。

像罗马的其他许多制度一样,政府的这种双重形式一点也不理想。但它就这样运行着,而征服者们所希望的也仅仅如此而已。他们很乐意把有关政府的理论让对这类事感兴趣的希腊政论家去做,他们自己则只管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由于他们这种实用主义方针通常是成功的,所以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就接受了他们的这种简便的方法,把这当作人们迄今作出的最现实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现在,正当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犹大地区的和平却因为一个从旷野来的狂热分子,的突然的、不合时宜的出现而被打乱了。

住在约旦河以西的人们对那些视钱财如粪土而只热衷于宗教的戒行派并不在乎。戒行派与世无涉,他们安分地住在自己小小的居住区,很少到村子里去,也从来不进城,因为城里的坏人在作买卖,他们逐渐变得富有,根本不去想那些虔诚的隐士们非常关心的来世问题。而那位新出现的先知,虽然衣着和生活方式都像戒行派,却一点也没有他们的那种人所周知的内向与羞怯。他在约旦河畔往来,专心从事于宗教方面的训诫,这类训诫通常是通过前些年很盛行的福音布道会来发布的。

假如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用严厉的词语谴责他们。

没过多久,他和撒都该派发生了矛盾。这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因为扰乱治安就意味着官方会从巴勒斯坦向罗马报告,罗马的调查委员会就会到巴勒斯坦来调查,可能还会放逐犹大的国王,改组政府,使国王在罗马的一个城市或在黑海边的一个遥远的村子苦度余生。

所以,远在该撒利亚的总督听到发生骚乱之前,法院就已先行对那个胆敢扰乱当地社会治安的宗教煽动分子进行了制裁。

你看!此人已被证实是撒加利亚和以利沙伯的儿子,他是这对老夫妇在大约三十年前马利亚访问他们时生下来的了。

约翰(他比耶稣大一岁,是耶稣的远房表兄)性格沉稳,他青年时代就离开家到荒野上去,在死海的僻静海湾,思索着永恒的宗教问题。

他离开喧哗的旷野,深沉地思考着世上的种种邪恶,其实,他在这方面仍然一无所知。

他自己没有任何需求。

一件骆驼毛做的旧衣裳是他惟一的财产。

他非常朴素,仅仅可以使他能活着而已。

他只读他的祖先写的书,别的一概不读。关于东欧地区的一些比较文明的人们讲过什么,想过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他一无所知。

他一心一意地信奉耶和华,不久就把自己同以利亚和耶利米相提并论,也同犹太民族中的其他伟大领袖相提并论。他是个善良的人,他也希望全世界所有人的德行都能与他一样。当他看到混帐的希律王父子干的那些坏事,看到他的同胞们对祖先的律法冷淡无知,他就觉得有责任把犹大地区人民应当知道的事告诉他们,因为,他们早已把这些本该记住的事忘记了。

他外表粗野,语言偏激,这就使他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一大群人来观看。

他头发蓬乱,凌乱的胡须迎风飘拂。当他谈到上帝的最后审判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就使劲挥舞着双手。约翰在执迷不悔的罪人心中是一个颇能引起疑虑和恐惧的人。

没过多久,人们就开始小声议论:莫非这个人就是人们等待已久的救世主?

但是,他并不想听这种言论。

他不是救世主。耶和华派他来的目的,只是为那位真正的救世主来到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而那些深信神秘事物的人们理所当然地怀疑这种简单的说法。他们想,如果这个人不是救世主,那么至少也是先知以利亚,是以利亚又到地球上来创造奇迹了。

但是约翰也不承认这种言论。

他严格地按照为自己选择的使命行事:他只是上帝派来的一个卑微的使者,奉命将令人绝望的和让人产生希望的信息传达给人们。

他一面静静地等待着所有人都得经受的最后的火的洗礼(它能洗掉人们的罪恶),一面也乐于用河水给那些已经出现悔改迹象的人施洗,以此来表示这些人重新相信了耶和华的力量。

这些事在犹大民众中引起极大反响。约翰很快就声名远播。犹太人都纷纷去看他,听他布道,并接受这位奇怪的新先知的洗礼。

约翰的使命进展顺利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加利利。

这时,耶稣在他的故乡拿撒勒当木工学徒,生活平静。

在十二岁时,耶稣在父母的带领下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这孩子对圣殿之行的印象非常深刻。必要的仪式刚刚结束,马利亚和约瑟就回到北方去了。耶稣没有同他们一起回去。他们以为这孩子同拿撒勒的其他人在一起,估计会在傍晚时刻回来。

可是天黑以后,仍不见儿子回来,也没有人看到他。约瑟夫妇怕发生意外,就急忙奔回耶路撒冷。

他们寻找了一天,才在圣殿发现耶稣,他正在同许多拉比深入讨论宗教问题。

耶稣看到他可怜的母亲被吓坏了,就答应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这时,耶稣已经长大成人,对于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很感兴趣。他听到约翰(当时人们通常都已称他为施洗者约翰)的情况后,就离开拿撒勒,步行到死海,加入了总是跟随着那位坚强先知的追随者之中。人们纷纷吵嚷着要在混浊的约旦河河水中受洗。

耶稣一见到这位表兄就激动不已。

终于见到一个对自己的信念表现出勇气的人了。

约翰的言行举止并不完全符合耶稣的意愿。

耶稣成长于北方令人愉快的牧草地的环境中,而约翰却是在南方贫瘠的农田中成长的,这些早期的环境已经在这两个表兄弟的性格上打上了迥异的印记。

耶稣觉得自己能从这位表兄那里得到许多教益。他也要求约翰给他施洗。之后,他决定到旷野去,使自己也能在孤寂中探索自己的心灵。

耶稣从旷野返回时,约翰的事业却即将完成,此后他们两人就很少有谋面的机会。

这不是耶稣的过错,这是由他无法控制的一些情况导致的。

当那位施洗者只讲天国近了的时候,政府并没有对他横加干涉;但是当他开始攻击比较具体的犹大王国的时候,那就不是这样了。

约翰有充分理由找出国王在私生活方面的过错。他发现这个分封王希律与他的父亲老希律实乃一丘之貉。

当希律和他的异母弟腓力为某些政治上的事务被召到罗马的时候,希律却爱上了他的这个兄弟的妻子美丽的希罗底。

希罗底毫不顾忌她的丈夫。她认为,只要希律能先同他的妻子(她碰巧是名城佩特拉的一个阿拉伯女人)离婚,她就愿意嫁给希律。

那时,在罗马,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得到,离婚也是一样的。

就这样,希律把弟媳希罗底娶作王后,希罗底的女儿撒罗米也去跟她的继父一起生活。

这种乱伦使犹大和加利利的人们震惊不已。但是他们谨慎地不使自己的意见太引起注意,免得引火上身。

但约翰意识到他自己作为耶和华意志的使者的高度责任感,认为自己在这样邪恶的事情面前应该敢于开口说话。

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谴责希律和希罗底。他的大声演讲足以引起人民暴动。政府当局大光其火,尽一切力量制止这类事情发生。

已经下达逮捕约翰的命令。

就算到了这种时刻,这位先知还是不肯沉默下来。他在地牢深处继续怒斥这对夫妇,因为在他看来,他们不过是一般的奸夫和淫妇而已。

这就使这位分封王异常尴尬。他觉得这个陌生人有一种无法想象的力量,使他感到非常恐惧。

但是他更怕他的妻子希罗底的那张尖刻的嘴。

一天,他准备把约翰杀死。但第二天他又放弃了,说只要约翰能保持沉默,他就可以宽恕他。

希罗底终于感到不耐烦了,就打定主意不再犹豫。她知道她的丈夫非常喜欢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撒罗米。撒罗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家,希律很爱看她翩翩起舞。

希罗底要求她的女儿绝对不在宫廷跳舞,直到国王答应把她想要的东西给她为止。

希律很快地答应了,于是撒罗米在她母亲的指使下,要求得到施洗者约翰的头。

这位继父认为自己说了傻话,就说假如她能答应他不履行诺言,就把整个王国都给她。但是母女俩坚决不答应,就这样,约翰被杀死了。

刽子手冲进囚禁着先知的地牢。不一会儿,约翰的头就交给了惊恐不已的撒罗米。

圣徒约翰就这样被杀死了,只因为他敢于向一个只贪图享乐的社会揭露出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