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桑榆情
7552900000028

第28章

我在中共玉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4年零8个月时间,是我思想走向成熟,也是我人生正当中年的辉煌年代。我的进步,都是与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的。我除了感谢张井梧、赵光亚、马昕、周嘉林等领导,还要感激李永祥、罗大义、黄双林、潘存民、杜仲银、武立华、鲁光临和牛培勇等同志对我真诚帮助和支持。他们中,不论在我日后往兰州工作调动问题上,还是在我从玉门南站搬迁到市区中心的住房等问题上,给予了不少的帮助和方便,在此刻由衷地感谢他们。

六在有关领导的关注下,我决定实现人生“归根”的计划。一是我的父母双亲都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企盼漂泊在外地20多年的我回到他们身边;二是我的同学们都早我几年前回到都市。

助长了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思想的膨胀;三是我也想试试自己的能力和动量,能否实现“归根”的计划和目标。等等因素,使我决定“铤而走险”了。但我行动之前,做了调查。得知一位过去的挚友在省上某单位负责人事调配工作。后来又得知一位下乡插队的插友在省府某机关搞人事工作。他们对我的工作调动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一举使我调入了省级财政部门。在常人看来,在我工作调动顺利实现不久,我爱人及孩子也来到兰州工作或上学,成了“天方夜谭”的奇迹,但在这“台后”的酸甜苦辣甘的滋味和其个中原因,只有当事人的我知道得最清楚了。

我母亲说我出生时辰在吉时,将来有出息,但磨难总是伴随左右。开始我不置可否。现在想起来,我初到兰州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总是有些什么“禅语”的意思在其中。我此言一出,绝非空穴来风。在省府财政部门工作的伊始,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我的第一任领导是位甘肃籍的思维有些问题的老同志。在他手下“当差”,确实苦了我。在我的理念里,初来乍到,工作一定要勤恳敬业,所以在克服无房住(租住市郊区农民房子)和孩子小等困难,全身心投入了为单位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中去。干得很苦,也很“累”,但是却换不来那位顶头上司的正确评价,他常向别人诋毁我。有一次他口出污言,竟骂我是“狗东西”,忍无可忍的我,像发怒的狮子向他诘问:“你是什么?”若不是有人(一位姓王的女同志)劝住了我,我真要大打出手和他拼命了。我实在忍受不住,“马善被人骑,人‘熊’被人欺”的感受。

直到如今,我仍记住这位“老干部”的名言:“……要水平没水平,要墨水(指文化)没墨水,是走‘后门’进来的……”对我的伤害言语(我今天能写出一本书,就是让你睁开眼睛看看,被你宣布为“无德又无能”的我,无能?还是你不行?)好在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是理解和同情的。在我经受了苦难的洗礼和磨难之后,王儒芳大姐(王大姐是人事处处长)和老干部白玉林、薛耀斌等同志深明大义、明白事理,为我主持公道,在党员整风会上对我工作和人品等做了正确评价;接着调动我去新成立的农业税征收管理处工作,使我免受了那位“领导”的无理伤害……现在回想起初来省城某机关工作的经历,犹如噩梦般,让我浑身战栗不已。而深感世上还是明理的好人多。社会在前进,社会主流和大方向是正确的。就如改革开放,进来几个苍蝇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道理一样。

七从1989年4月起,我成为省级财政厅机关正式一员,到2001年4月,整整12年时间,我从头学起,在新长征路上,爬、滚、摔、打度过了我为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生涯。我在这期间,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也享誉了自己努力工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奖赏。我的工作历程,除去开始在老干部科(兼搞工会工作)时间短,暂且不说。真正干事业的时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91年起,到1995年,4年时间在农(业)税处工作。这段时间我参与了农业(五)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基本跑遍了全省各地(州、市)的县(市区)。在与基层理财的同志们的接触中,感受了他们为国聚财忘我工作态度和待人之虔诚的热情。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郝尊功、谯恒贵、辛德、牟世贤、刘XX、李永峰等一大批同志的帮助下,我对—牧业税征收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对“契税”的征收和管理,写出了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如—改进甘肃省契税征管办法之我见》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初探》等。并且在全省通报了—甘肃省加强城乡房屋交易市场管理,完善契税征收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情况。在有关报刊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上发简讯,对农业税征管工作做得好的天水市、敦煌市、甘谷县等县(市、区)的征管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推广和宣传。并对1993年和1994年全省的农业(五)税征收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和弘扬。值得一提的是对“农林特产税”征收管理做出新成绩的酒泉地区财政处的做法,专题做了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在全省推广和学习。在调查研究和学习的同时,我增长了知识,加深了我和同志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省财政厅农税处的杜志远、王广军、郭峰同志和陇南地区财政处的孟育青、田广慈、牟世贤及康县财政局长——畅勇才等同志成了莫逆之交。在此,我现在仍想念那些与我曾一起共过事的同志们。

二是1995年至2001年,财政体制和机构进行改革,我又到了新成立的基本建设处工作,负责地质勘探经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管和使用资金分配等工作。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理顺了中央下划各省市区管理的地质勘探单位(省地质勘探局、省有色地质勘探局、核工业地质勘探局和省煤田地质局等)的人员经费拨付关系和程序。

2.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地质勘探项目的经费的审查和拨付工作。

在这期间,我与省计委同志经过实地调查,对陇南地区的武都县、西和县等县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对这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是我感到欣慰的事情。

3.对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了检查和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和意见。

4.对分管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进行调查和研究,写出了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如—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加强征管——我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中的问题及对策》,—应从严征缴矿产补偿费》,—甘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并向上级单位发送了—甘肃省矿产补偿费征收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通讯和报告,为上级领导决策做好基础工作。

5.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在有关领导的支持鼓励下,与省“发改委”“国土办”的同志一起调查研究,对我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的陇南市的武都区、西河县等的泥石流灾害,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和危险,亲临现场,和施工单位同志一起寻找问题和施工中的困难,为项目的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及时准确地匹配项目所需资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或少受损失,受到了县(区)政府和人民的赞扬。例如,在接到西河县政府关于治理泥石流灾害的报告后,我往返数次前往该县,逐段勘查灾害的来龙去脉,和工程人员一道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资金的正确使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和依据,保证了治理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得到了时为主管副厅长刘XX同志的肯定和表扬。

6.为了指导基本建设财务人员依法理财,我和同志们主持收集整理编写了1995年至1999年五年的—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业务手册》。

7.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协助处(室)领导,做好职工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此段时间,我介绍了2名同志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在最后工作的时间里,我的勤恳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1995年“省财政厅系统工会积极分子”;1997年“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先进个人”;1997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工作先进个人”;我的—改进甘肃省契税征管办法之我见》专题论文,荣获甘肃省财政学会第三次优秀科研成果鼓励奖一项;在党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甘肃省财政厅直属单位党委1997年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声明:2001年的“创先争优”活动,我又被组织和同志们推举为“先进党务工作者”,由于我的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未能实施)。

我最后还要说的是,在我的工作生涯里,有几位领导同志,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是向我伸出救援的手。我往兰州工作调动的时候,我的工作具体安排去向,是时为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萧绍良同志,第一个提出接纳我去他所在单位工作(后来因故未去),我对此事一直记忆在心;我在农(业)税处工作时候,主管领导是刘茂兴同志,他在工作上给我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指导性意见。让我难忘的是在我去湖南开会的时候,因为参加会议统一安排的活动,需要乘坐飞机去,按条件像我这样的一般干部是没有资格乘坐飞机的。刘茂兴同志考虑到我为党为人民工作多年,且现在年龄偏大,出去参加会议机会不多,破例让我和一位同去的年轻同志乘坐飞机,返回工作单位。事情过去许多年,至今我仍感激他的关爱;已故的农(业)税处的第一任领导张书第同志,在我离开老干部科工作单位的时候,欢迎我去他所在的单位工作,使我感受到同志加兄长般的关爱。

虽然他人已故去,但是他给人世间留下了关切和友爱;现在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同志对我的关爱有三件事让我不能忘:一件事是,他来财政厅主持工作不久,就将像我这样一批工作多年、勤恳敬业、年龄偏大、不宜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他们享受县(处)级待遇的非领导职务,这是我在财政厅工作10几年知道的第一次公开为老同志考虑今后待遇问题的领导同志;二件事是,在2001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时候,苏志希同志唯才是举,鼓励并号召同志们积极进取,竞争上岗。对于一些将岗位让给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而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高风亮节,在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表彰并致谢,使同志们深受感动;第三件事是,对于已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我,仍表示极大的关心。在我的小说散文集—情海轶事》出版前,请他对我所写的文集能说一些话,他欣然同意,并在百忙的工作间隙提笔写序。为的是对那些即将开始人生“第二个春天”一代人的关爱和理解。

加油,亲人

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对高考的事情格外关注起来,那是因为我的家族中的孩子们都陆续参加了高考。其中我的女儿是2000年以前考上大学的,而两个外甥女也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上了大学。最小的孩子是我小弟的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她的考试问题牵动了我们整个家族每个成员的心。按照常理,应该说,她的高考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且先不说我的小弟夫妇为了孩子的学业,“从娃娃抓起”,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倾注了关爱之情,对学业颇有见地的孩子的爸爸(我小弟),在工作百忙之中,不顾疲劳,亲自给孩子“开小灶”补课,制订学习计划和实现目标;到了孩子上中学,更是重视有余,不惜花重金出高价,聘请家教老师辅导,遍访名师,对学习优秀的孩子,要求好上加好……学习争气的孩子,年年都是以德智双优成绩向家长报喜。说到她的成绩的取得,那是牺牲了多少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流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她就是在其因病住院期间,还都在牵挂,怕耽误学业。这样懂事的孩子,确实令我这做伯伯的高兴而又自豪。

2006年的甘肃高考形势不容乐观,其原因多种,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报名参加高考的24.8万(兰州市区有3.2万考生)的全省考生中,考生比上届增加41566人,而招生比去年减少4743名;二是今年考生竞争激烈,据统计,有9万名往届毕业学生“杀”回来,参加今年的高等学府的录取考试,而9万往届生中,有不少是去年进入了重点线,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心意的高校所录取。

我对唯一的小侄女参加高等学府考试,倍加关注。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尽量不去惊扰她,有时实在耐不住自己的那份焦急惦念之情,便小心翼翼地通过她爸爸(我弟弟),传递我的心意(作为人父的我小弟,心情更是焦急万分,所以我与他的通话联系,口气尽量委婉,平淡,故“小心翼翼”,特注)。我为了鼓励孩子面对高考,在临考前,通过孩子的父亲,口传:“沉着勿躁,淡泊面对”八字应考心理必备体会给孩子。还亲书这八字做勉励语,放在爷爷奶奶处,以备孩子(或其父母亲)去看望老人时,传递给参加高考的她(侄女)。我和孩子的大娘,多次谈起孩子的高考问题,得出的一致看法,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是不容置疑的,这孩子从小懂事、学习刻苦,加上其父母对她抓得紧,倾注了关爱和苦心,将来考上大学是毫无疑问。待等到她名冠“三甲”,我们将表达我们的心意。

在2006年6月5日那天,我去探望父母亲,并送去老人所需治病药品,巧遇也去老人处的孩子大姑姑(我大妹),大家说起孩子参加高考的事情。奶奶提说起孙子参加高考的事情,称她常在睡眠中为孩子的考试问题,搅得夜不能睡。我们大家都能理解老人的心情,但也劝导她年事已高,要保重身体,静下心来,侯佳音。她情不自禁地说:“牵肠挂肚啊,由不得人!”深知孙子的爷爷无不自豪地说:“孩儿,立志考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大学院(校),志向不小,我高兴又自豪啊!”

我保持缄口。实是不愿意在孩子考试之际去打扰,即或是我的弟弟和弟妻,我也不能打搅,尽管心里发急,我几次拿起电话,都放下,这个时候,要的是沉稳,静观其变,内心使暗劲才对;我告诫自己,怕我的稍不留神,会说出对孩子和她家长情绪有影响的不慎言语,这是一。“缄口”之二原因,能达到使家人们知道我的沉稳情绪会对参加考试的侄女儿,有一种潜在的鼓励和关爱,这已使我很知足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是2006年6月7日,正式拉开新世纪第六个年头高考的序幕。对侄女的参加高考,我翘首拭目以待。

为了记住这难忘的时刻,特著文以记之。

2006年6月22日,胞弟打来电话,告诉侄女高考总成绩592分,第一志愿填报: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大家喜之。

写在“父亲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