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经济危机教你学理财
7549400000039

第39章 2008年——全方位的世界经济大败局(8)

虽然2008年人们从报纸上读到的新闻已很恐怖,但事实是,2008年的银行贷款坏账率并不高。但2009年就没那么好过了,随着商业、零售业转冷,银行将计入更大笔的坏账。更多的房屋将被收回,银行不得不想法处理这些时刻在缩水的资产。美国金融机构的部分借贷也会随着在海外市场遇困而无法收回,这可能是美国金融机构遭遇的下一波冲击。

这些是否意味着发达国家正步入萧条,如上世纪30年代一样?当然不是。政策制定者们在2008年的表现让人相信,随着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政府正在迅速降低经济崩盘的可能。大萧条能够避开,衰退无可避免,经济复苏将很缓慢,比很多人期待的要漫长。2009年政府们的救援力度会一如既往,目前的低通胀率为政府减息刺激经济留足了空间。

在恼人的经济复苏期,新兴市场受损较小,它们有持续不断的内需支撑经济,但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助长通货膨胀。2009年,新兴经济可能面临外冷内热的困境--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遇挫,国内消费会随着人们荷包缩水而疲软。曾经蜂拥而入的外资此时再也难现往日盛景。

将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一并论之,2009年或许是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灭后最黯淡的一年。而对发达国家来说,可能更糟糕:这是上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后的最低谷,并且危机风暴仍在肆虐,一切都还云山雾罩,难以分辨。

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

中国再难置身事外

中国经济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长足发展的,且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因此以往的历次经济危机,包括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都很小,但是这次,中国已经再难置身事外。

2008对中国绝对是独特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少有的大苦大难,大悲大喜,先是南方地区的大雪灾,接着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又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但也不可避免地被源于美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入其中。但2008年对中国人而言也是十分成功的,不但是北京奥运会,面对不期而遇的天灾时也是如此,天灾虽然不可躲避,但大家团结一致,出色地完成了战胜了困难。不过却也有一个困难没有完成,起码是截止到2009年 3月时仍未完成,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危机。

中国虽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但程度相对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要轻得多。这一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政策好,一是因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是因为中国人的储蓄习惯。

中国人为明天储蓄,而美国人花起钱来就像明天不存在一样。在美国,人们的消费观念是先使未来钱。当一个人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美国人只要有了工作,无论有没有现金,他们也会买房买车,先把最必要的买回来使用了,再从以后的工作中慢慢赚回来还钱,这是一种超前消费的观念。

在经济好的时代,人们并不会为这种消费方式而感到经济的压力,因为工作总是会有的,钱也会能赚回来的。但是,一旦发生这样的经济困境,失业率大增,很多人就马上遇到经济危机。可是在中国,虽然也有贷款买楼买车的活动,但相对来说在社会中所占的比率也并不太高!在中国,银行的储蓄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相对来说,中国人因为观念文化的不同,很多人愿意先努力赚钱,等钱财有了一定的积蓄,经济有了一定的能力才进行大宗的消费。正是这种文化底蕴的本质区别,才使今天的中国拥有世界第一,总额近两万亿美元的雄厚外汇储备;又持有数额最多的美国债券。

还有一点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重,家庭成员在经济上的联系非常紧密,通常儿女的经济其实也是整个家庭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这样的经济结构更能抵御危机的冲击!因为一旦有危机的出现,抵御危机的并不只是个人,其实也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共同责任。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就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在劫难逃。在1998年11月《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上,一艘挂着五星红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涡,旁边一行大字:“中国,金融风暴下一个牺牲品”。但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在沧海横流当中,唯独中国经济巍然不动。中国的稳定极大地遏制了金融风暴的蔓延,为亚洲经济以至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转机,中国的贡献也得到了各国政府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高度评价。

也许当初中国的出色表现冲昏了某些人的头脑,当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袭来时,他们认为,亚洲金融风暴如此厉害,也拿我们无可奈何,现在又有什么可怕的?其实他们就没有想到,当年中国之所以能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是因为那个时候尚且没有对外开放金融,中国有一道很好的防火墙。但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外部金融环境就完全变了,这道防火墙已不复存在。时过境迁,如果拿昨天的皇历来讨论今天的问题,非出大纰漏不可。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机成为老百姓街头巷议的话题时,理所当然,它就成了中国的“事儿”。

国际上很多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许多国家期盼中国能成为这次危机的救命稻草,于是仍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一样,外界对消除危机的期盼慢慢转移到中国身上。

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恐慌中,截止到2009年 3月时中国表现出一种泰山般的镇定,在对美国提供援助的同时还确信能够应付自己的危机。那是因为多年来,中国都是美国财政部账单、蓝筹股和国债的大买家,帮助偿还美国债务和财政赤字。长期以来,这种安排看上去对双方都很好,中国为剩余资金找到了安全的投资场所,美国人则享受着中国购买其国债带来的低利率。

长时间以来,亚洲邻国在对外开放金融领域之后吃了很多的亏,但中国从中也得到了不少经验。若讲经济规模大小,中国不如日本;讲经济发展的时间长短,中国比不上“四小龙”;讲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不相上下。但在金融狂暴中,他们纷纷中箭落马,难道中国就有什么先天的免疫能力,一定能够避免金融风暴的袭击吗?现在的中国是市场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洪流中,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就是这样的关系,所以现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是难以置身事外的,因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此时的中国不但只是需要保护自己,也需要救助别人,因为救人也是救己呀!

于是在2007年,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全球一起努力:“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世界各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疫病和自然灾害频发、恐怖主义蔓延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面对当前金融、能源、粮食三大难题交织爆发的严峻局面,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其外,也难以单独应对。全世界的人们,包括各国的领导者,只要消除敌视、隔阂和偏见,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终将克服危机,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和主权基金,并且中国曾表示过它愿意在华尔街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个亚洲巨人有能力弥补美国和欧洲的需求放缓。于是很多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中国帮他们稳定情绪。对于如何应对危机,温家宝总理坚持中国一贯的立场和作风。他说:“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时刻准备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努力,应对挑战。”中国准备出手已没有悬念,问题是在于中国可能出手的时机与方式,以及过程中如何做明智的投资判断,并应对处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战略性的疑虑。

危机来临,中国该如何应对

中国经济发展能有今天的辉煌,与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特色就是要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现在世界金融危机,经济放缓之际,应该摒弃传统的美国经济理论的束缚。从新理性的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高速增长是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以资源能源和人力资本高耗费、生态环境高污染为代价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中国不仅以廉价商品,而且以廉价的资金来满足美国负债型高消费、过度消费。这也正好配合和促成了美国资本贪婪、资产膨胀、过度消费的经济模式。

中国在源源不断地向美国供给廉价产品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把逐年积蓄的外汇储备变成美元资产购买美国国债5000多亿美元、短期债3000多亿美元、次级债2000多亿美元、“两房”债券3600亿美元及金融投资上百亿美元,再加上中国企业在美的应收账款1000多亿美元,据说现已总共持有美国债权约1.5万亿美元。

在愈演愈烈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随之可能接踵而来的经济危机,美国可能出现财政危机、国债危机,美国政府可能推迟若干年偿付国债,也可能对国债的海外投资者征税,甚至干脆赖账不还。因此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更为突出。

中国的近两万亿外汇储备这一财富是中国人民积30年艰辛奋斗、付出无比沉重代价换来的血汗钱,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经济下滑、通货膨胀、美元贬值,部分债券违约,尤其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美元资产大量缩水,损失惨重。

美国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很难量化的。对美国而言,伴随美国危机而来的是美国经济衰退、消费萎缩、市场停滞,若干年之后或有转机。更为严重的可能是华尔街丧失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元丧失世界主导货币的地位,美国丧失经济霸主的地位。美国危机不仅意味着美国资本贪婪、资产膨胀、过度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历史的尽头,也意味着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过剩生产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到历史的拐点。

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

世界在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也应该要被修正。当前的中国经济各种数据的参考,首先要相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大环境去比较,而不能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标准来衡量。就物价来说,中国的GDP增长是每年10%以上,而CPI的增长速度最高才8.6,相对于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的GDP、CPI数据比较的话,我们的数据并不是恶性的。那么,8点多CPI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传统的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和比较强大的基础技术工人。这注定了我们生产的产品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无形之中就对资源的需求相比以前要加大很多。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这么大的消耗势必会带来输入型的通胀。

另外,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民的收益逐年的提高,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百姓的收入的增加无疑会形成了强大的物资消费能力。这些由自身和外部所影响带来的CPI其实根本就不能用传统数据所衡量,所以中国现阶段应根据世界经济和自身特点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的状况现在远比美国好很多,更没有理由陷入美国的困境。但是,如果不小心翼翼的处理好各种问题,不作相应调整,中国经济风险也会增加,甚至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最终给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伤害。所以我们在高度关切、紧急抢救中国的美元资产的同时,也应把握好这次虽然不幸却又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际货币博弈之战

当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充分暴露了出来,国际社会因之普遍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2008年10月16日,欧盟27个成员国首脑在布鲁塞尔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峰会,这个集体一改前期不团结的形象,变得合作和强硬,一致支持“对国际金融体系大刀阔斧改革,并授权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向美国施压”。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新口号则是: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新资本主义。

面对美元走向衰落的局面,欧盟希望借助这次危机巩固和提高欧元的影响力,以进一步获取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主张要求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能够体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亚洲国家建立亚洲区域货币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在风暴渐去后的新格局中,美欧中将如何协作?美元、欧元、人民币将如何博弈?一切都在不确定中。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对美国、对美元的一场货币战争已经打响。也许未来将出现美元、欧元、亚洲区域货币并驾齐驱的新局面。

美元贬值失风光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重塑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秩序。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连续发生经济危机,黄金大量外流,导致美国黄金储备急剧下降。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美元停止官价兑换黄金。此后,各国也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分崩离析。

自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弱势之旅,美国经济也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崛起中,表现得平淡无奇。美元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带动美元的真实有效汇率下降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