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小企业的雇员占了韩国就业人口的88%,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金融海啸面前毫无抵抗力,如果政府不保护它们,那将意味着高失业率、内需减少和大量银行坏账的出现。
此外,韩国经济往往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特别依赖欧美消费市场。由于美国市场疲软,“胃口”缩小,韩国汽车企业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已锐减。
受上述情况影响,2008年上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5.3%,但至第三季度已降为0.6%,为过去4年来的最低增幅。从2008初到11月初,韩国股市下跌38%,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超过30%。外债总额已达3990亿美元,总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90%,已接近1997年最糟糕的情况。外部的金融危机已对韩国的银行系统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虽然韩国的金融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已经重陷1997年的金融危机。人们对于韩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忧心忡忡,韩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以2009年春季的表现来看,韩国的外部经济环境较2008年已进一步恶化,内需难以迅速恢复,出口增长也已放慢。
由此看来,韩国总体经济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对韩国人来说,当前的经济灾难令人眩晕的似曾相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韩国,韩元对美元贬值52%。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再次冲击韩国,并对其经济造成重大伤害,韩国经济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媒体认为其可能成为“亚洲版的冰岛”。
但好的一面也是有的:近几年韩国一直谨慎执行财政政策,拥有相对稳定的政府财政收支。韩国GDP居世界第11位,外债对GDP比例是40%;韩国主要银行的韩元仍是净流入;韩元的疲软有助于促进该国的出口,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使经常项目收支有望转亏为盈,物价上涨压力逐渐消失,因美元的贬值,韩元兑美元汇率有望提升。
韩国总统李明博还驳斥了韩国面临金融危机重演的臆测。他开始着手应对面临的经济困境,并借鉴上世纪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每周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国家团结共渡经济难关。
经济前景黯淡的印度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下,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一向对国内市场和内向型经济充满自信的印度经济也难逃一劫。2008年一年之中,众多“坏消息”笼罩着印度,尤其是印度出口正在下滑、汽车销量继续减少、失业率的增加让经济学家下调了对印度经济增长率的预期。金融危机的乌云正逐步逼近印度。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印度还自信地宣布其内向型的主体经济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将让其安全渡过这场由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然而时间未过一年,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便也加入到了“受害者”的行列。
2008年末,《商业标准》杂志编辑尼南表示:“之前有关印度可能会小范围陷入金融危机的警告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破坏实体经济的狂风暴雨。”不少经济研究机构预测印度2009年的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为6%以下,是近些年来的最低点。也有众多经济学家也对印度的经济能否增长表示怀疑,并称印度急需救助国内因危机而增加的上百万贫困人口。
因物价飞涨,很多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2008年7月2日,数百万印度卡车司机开始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燃料价格和燃料税上涨,致使印度的交通运输立即陷入全面瘫痪。
印度2008年农副产品价格与去年相比,涨幅平均在20%左右,个别蔬菜的价格上涨了2倍以上。土豆和西红柿是印度人主要消费的两种食品,在新德里的英迪拉市场上,这两种蔬菜的售价是每公斤14卢比,而2007年的价格是10-12卢比,胡萝卜的价格还涨到了史无前例的35卢比1公斤;红豆、青豆、黄扁豆的平均价格上涨了一倍,洋葱是普通印度百姓的看家菜,居高不下的洋葱价格引起了印度管理层的不安。大量印度人仍然生活在最低生存水平线上,洋葱或扁豆价格的轻微波动就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对物价水平节节攀升的担忧进一步成为印度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5月份是印度的结婚旺季,讲究排场的印度人在婚宴上通常要消费掉500多公斤的蔬菜。但是蔬菜涨价的确让一些有钱人掏了不少腰包,人们只能尽量减少使用一些贵的蔬菜,如红辣椒、花椰菜和胡萝卜。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只要人们天天都要吃的食品价格有了变化,多数商品的价格就随之调整。人为也好,供求关系的变化也罢,食品价格似乎在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变化。价格杠杆最后如何调整供求和市场,只有时间能给答案。
2008年10月,印度国内的汽车销量下降了6.6%,这是印度逾三年来的最大衰退。印度工厂10月的出口额创三年半以来的同比最低额,下降了15%,这是印度出口额自2003以来的首次缩减。而像支柱型的出口产业,如服装、珠宝和纺织业等也都告急。裁员风潮从纺织业席卷至房地产行业。
通货膨胀加剧和外贸逆差增加使外国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外资纷纷开始从印度撤离,这反过来又使本已受到原油进口高成本挤压的印度本国货币卢比面临进一步贬值压力。2008年下半年开始后,印度股指下跌50%以上,印度卢比也大幅下跌,卢比兑美元的汇率比下跌了17%,这导致了印度股市在2008年流失了近8500亿美元的资产。印度央行在降息的同时还担心通货膨胀的走高,因为印度CPI涨幅有数月都超过10%,经济前景可谓相当黯淡。
重蹈1997年危机覆辙的越南
在全球经济的版图上,越南并不显眼,GDP在2007年刚刚超过700亿美元。然而在2008年,这个国家却上了众多财经媒体的头条: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使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1997年的夏天,随着国际游资大规模攻击泰铢,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迅速蔓延。11年后的今天,人们惊觉越南经济的一系列乱象与那场危机前的泰国经济不无相似之处。这一次越南会不会成为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为促使越南盾对美元升值并降低通胀,越南央行自2007年底至2008年先后三次提高每日越南盾兑外币交易浮动幅度至2%。同时,越南央行设定了每日参考汇率。然而,越南盾情况却不见好转。2008年越南通货膨胀的加剧,引发了一场从股票市场到外汇市场的大起大落,从而导致了外汇储备不足以支付外债和外逃资本,本币更是急剧贬值,由此引发了一场粮食抢购、楼市大跌、股市腰斩、货币贬值的结果,最终导致了越南的经济“危机”。
2008年3月到6月,越南物价的上涨首先是从米粉、咖啡和摩托车这三个具有越南特色的消费品开始的,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米粉指数上涨60%,咖啡指数上涨100%,摩托车指数5%。环顾全球,米价的上涨早已不是越南的独特景象,进入2008年米价暴涨从东南亚地区蔓延扩大,席卷从北美至非洲的广大地区。
民以食为天,越南人和中国人一样,都特别看重米袋子和菜篮子,粮食价格上涨,是他们对正在发生的通货膨胀的最直接感受。一遇风吹草动,他们的最直接反应就是赶紧捂住自己的米袋子。于是,一则并不确切的传闻,就引发了越南人的大米抢购风潮。
越南盾,同样走出了“过山车”式的行情。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越南盾对美元还升值了2.6%,外汇市场成交量显著扩大,而2008年4月起,越南盾就开始对美元明显贬值,2008年1-5月越南盾从1∶15500跌至1∶16850。到2008年6月6日,越南盾距高点下跌2.9%,基本回到了2007年第三季度的水平,截至2009年3月底,越南盾跌至1∶17435,且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
“人人自危”的第三世界国家
虽然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家的经济并没有西方那么的发达透明,金融制度相对西方来说,并没有那么的开放融合,人民的生活也没有与金融的投资投机活动丝丝入扣,但是在金融危机的狂风中,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也被吹得晕头转向。
2008年初以来,次贷危机这股金融飓风几乎波及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远至偏僻挪威小岛的财政破产,高到世界顶级金融CEO黯然谢幕,广至中国在内的世界股市,一次次骚动不安,甚至在更深的经济层面不断地搅局,美国雷曼兄弟和房地美、房利美公司倒闭了,冰岛政府破产,韩国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就连中国银行都受到了株连,损失了上万亿投资,老巴菲特都被套了。但事态仍在延续,灾难没有停歇,至今还没有人能准确预知它的最终结局。
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只是初级工业化,工业化发展正处方兴未艾的朝阳时刻。就在这社会的发展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潜力的挖掘其实无穷无尽的时候,这棵幼苗就遭遇了金融海啸的摧残而变得奄奄一息。
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时间内,引发的“海啸”一浪高过一浪,在同属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里面,东南亚国家首当其冲,再次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击。
20世纪后期,日本经济高速起飞之后,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也很快甩掉了穷困的帽子。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崛起更使人们对亚洲经济充满乐观。有的经济学家把亚洲经验总结成“雁阵模式”,好像亚洲经济就可以按照这个序列继续发展下去了。可是,1990年以后,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日本一头栽进了泥淖,直到今天还没有挣扎出来。雁阵序列可谓昙花一现,东南亚国家只能靠自己发展
1997年,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横扫东南亚。中国的邻居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了下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什么“亚洲奇迹”了。有些国家“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好不容易把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搞到三、四千美元,似乎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可是只经过索罗斯一个人在其金融系统上一折腾,转眼之间便让东南亚栽了一个大跟斗,人均GDP跌掉了一半多。亚洲各国由此已经饱尝金融风暴的厉害。
而时间走到2008年,东南亚各发展中国家再次感受了11年前的痛苦,进出口贸易、国内生产总值等各方面的经济数据都在下滑,却没有有效的振兴措施。
在南亚地区,巴基斯坦亦步印度后尘,陷于经济危机之中。2008年以来,巴基斯坦股市市值蒸发超过了1/3,标准普尔又调降了巴基斯坦债券信用登记为CCC+,仅高于破产评级,加之巴基斯坦即将有30亿美金的外债到期,实质上巴基斯坦已处于破产边缘。
至2008年低时巴基斯坦的外汇存底只剩81.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低。受高油价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巴基斯坦外汇存底在9个月内已经缩水67%,巴基斯坦卢比也频频贬值,已贬值21%,通胀水平也已经高达25%。
中东地区各国虽是世界油库,并因高油价而大发了一笔,但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它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其股市表现非常低迷,沙特阿拉伯股市曾在两天内下跌近10%,埃及股市也随着暴跌16.4%,这让一向自许富裕的中东人感到吃惊。
拉丁美洲也未能躲过这场金融风暴。该地区依靠前几年原材料市场繁荣所累积的外汇储备一度创下纪录,但如今这些地区的国家将不得不动用外储来救助自身受到重创的货币。巴西、墨西哥两个货币均出现至少10年来最大跌幅,巴西5年来首度抛售美元,墨西哥也在现货市场卖出25亿美元。巴克莱分析师表示,智利披索已经贬到近4年低点,也可能跟进抛售美元。拉丁美洲正面临19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货币崩溃,导致其区域内企业的美元债务压力大增,并可能引发通胀。
金融风暴继续席卷全球,世界惊慌失措,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危机的时刻,西方世界风声鹤唳,恐慌蔓延,全球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有些国家正面临着恐慌性经济崩溃。
危机何时休
2008年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一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来势迅猛,无国能逃,近年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难逃其害。应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招,但效果不大。从美国的7500亿的救市计划到欧洲的银行的国有化措施,并没有阻止形势的恶化。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美国金融海啸,还没有减速的意思,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因此甚不明朗。
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悲惨的:金融风暴刮倒脆弱的银行,美国房价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跌速,年初飙升的食物价格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爆发骚乱,暴涨暴跌的油价引起世人惊恐。
但报纸上不全是坏消息,除了房地产和银行业,欧美的其他行业都积极自保且成果尚可(汽车业、航空业算是例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活力令人印象深刻。总之,尽管金融业风暴尚未平息,甚至可能在2008年终最后的日子里再度恶化,但2008年全球GDP增速预计能达3.8%,这比悲观者们的预期要好些。
那2009年呢?很遗憾,不可能延续这个增速。2003至2007年是“GO-GO年”(向前冲、向前冲的年景),但它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放慢些,放慢些”的年份……2009年也会如此,此后一段时间也是。
对某些行业来说,情况可能好转,因为已是最糟,不能再坏了。投资银行在2008年终结了,一些著名投行或垮台或易帜或转型;供职其中的银行家们或修改简历另谋出路,或在自家后院修剪花草。对于这些人来说,2008年的灾难也许意味着2009年的转机。他们中的激进者将在2009年采取行动,在熊市中寻找机会。
“受重伤”的房地产业不可能立刻复原。美国房价可能会在2009年春触底,欧洲则要再等大概6个月,这个行业彻底稳定下来至少要等到2011年。
对其他行业来说,2009年必定比2008年更艰难。银行惜贷、经济疲软,都在打击着商业活动,多数企业不会很快从2008年的惊恐中镇静下来,它们会更凌厉地缩减开支;很多人将失业,这些人从金融、房地产业转移到更大的就业市场中,更大的失业人群意味着更少的花销,从电脑到餐饮,无一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