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在10月初推出了将部分银行国有化的救市方案。这一方案有三步:英国央行向银行提供2000亿英镑的短期融资贷款,以增加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建立“银行资本调整基金”总额500亿英镑,有条件购买银行股份,补充银行的资本金;政府为银行间相互贷款提供大约2500亿英镑的担保,以增加银行对彼此失去的信心。英国政府直指核心、迅速行动的政策,比购买坏债更能迅速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加快金融系统中的资金流动,银行也因此重新开始向企业、消费者和同业发放贷款。此后欧盟各国开始陆续以英国救市方案为基础向银行体系注资,以共同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15个成员国在首次欧元区峰会上通过了一项行动计划,各成员国政府即日起便以此为基础抛出了各自的大规模救市方案,打响了欧元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联合反击战。随后,欧盟27国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达成一致,在原则上采纳了欧元区的行动计划,从而将救市统一战线从欧元区扩大至整个欧盟。欧盟之所以能够迅速达成救市共识,英国布朗政府救市方案功不可没,正是其推出的成效显著的救市方案,让欧盟各国看到了一致采取类似救市措施成功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丝希望。
法国卷入危机旋涡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作为欧洲的经济大国,法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于危机之外。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法国进入危机的时间稍晚一些。2008年9月29日,巴黎CAC40(Cotation Assistée en Continu 40,指在法国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0家公司的股票报价指数)股指再次大跌,创下40多个月的新低。如果说大企业目前还未受到这场金融海啸的强烈冲击,那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牺牲者就是中小企业了,特别是建筑、房产、酒店、餐饮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已使数以千计的企业濒临倒闭,房产交易量持续下跌,居民购买力下降,失业率走高……
由于金融危机,银行银根吃紧,不仅各银行之间彼此不敢借贷,而且对个人和企业也收紧了放贷条件。中小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原本就弱,经济形势一恶化,想向银行申贷就难上加难了。这样一来,企业因缺乏资本而濒临倒闭就不足为奇了。
法国巴黎银行因投资美国次贷债券,蒙受巨大损失,导致股市重挫,但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真正传染到法国的房地产业。这是因为法国的房产市场与美国相比,贷款结构安排不同,规则习惯不同,参与的角色也不同,特别是法国房价持续攀升,近6年上涨了80%;另外,法国人是根据家庭收入而不是根据地产抵押申请贷款,而且在还款期间,大部分低收入贷款者都注册了失业保险,因而房东都是有偿还能力的借款人;再次,法国住房严重短缺,需求强劲。估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的住房需求量将达到50万套,即使贷款抵押房产被收回拍卖,也不愁找不到买主。
当然,对于快速蔓延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法国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其房产业必然受到拖累。据法国研究机构预测,2008年,法国房价将会下降5%。为了应对可能对法国房产业造成的伤害,自2007年夏天以来,法国银行贷款的标准变得更加严格,过去申贷完全没有问题的客户,现在有可能被拒绝。在每月8000份的贷款申请中,被拒率已从3%上升到8%,预计这一数字2009年还要升高。次贷危机对法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将会渐渐显露出来。
随着世界经济出现问题,法国经济形势将变得更加暗淡,法国人手头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偿还能力也就越来越有限,现在一般还款平均期已由过去的17年拉长到22年,相当一部分贷款期已上升到25年,有的甚至达到30年。还款期限越长,意味着贷款利息越高,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法国各家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是收紧贷款条件,就是提高贷款利率,这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客观地讲,虽说美国次贷危机对法国房地产业没有带来直接的冲击,但是间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危机对法国零售业的影响更为明显。现在巴黎的游客多了,利润反而少了。原因在于,次贷危机使美元贬值加剧,欧元却变得更加坚挺,欧盟国家的游客多了,而出手大方的美国人少了,且花钱也变得抠门儿了,所以商品越来越卖不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在危机的打击下,法国人民首先坐不住了,他们痛斥政府的不作为,纷纷上街游行,2009年3月20日,法国示威的民众达上百万人,他们纷纷要求政府拿出方案来,萨克奇政府面临下台危险。这说明,经济危机已经对一些国家的政治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冰岛,已被次贷“巨浪”淹没的地方
人口仅有30.3万人的冰岛,人均国民所得排名却高居世界第三位。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金融业繁荣使得这个国家改变了很多,忧郁气质的咖啡店,龙虾餐馆以及售卖野外用品的风格商店。这个国家甚至一度被国际媒体吹捧为地球新发现的理想国(新乌托邦),雷克雅未克这个有着12万人口的首都显示出曾经长达十几年的繁荣带来的影响,冰岛人也被形容为人世间活得最快乐的人。
但谁也未曾料到,在2008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个理想的乌托邦就幻灭了。从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已全面波及大洋彼岸乃至世界各地。对于冰岛的金融体系而言,这无异于一场毁灭性海啸,欧洲甚至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的警报也不绝于耳。
经过了长达十数年的狂欢之后,冰岛的银行和一些人民透支了自身的能力,最终,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到了。2008年秋,冰岛经济遭遇了异常凶猛的寒潮,9月底至10月不到20天时间里,国内三大银行因濒临破产被收归国有。2009年前,冰岛克朗与人民币的汇率接近15比1,比两年前贬值将近1倍。
当政府在2008年9月份宣布国有化Glitnir银行之后,居民们纷纷冲向了食物店抢购食品,他们担心在这个只有鱼不需要进口的国家里,将会发生食物危机。由于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外汇市场停业,进口物品无法及时到货,大量日用品面临断供的危险。
撑持冰岛这个人间天堂的银行体系,经不起一波波的全球信用紧缩冲击,不良债务不断垫高,欠债额超过1000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倍,连带拖累整个国家濒临破产的困窘境地。曾经被誉为“世界最富裕”、“最具经济进取性”、“最和平国家”……现在却是“一夜致贫”,号称“破产”。
这次危机之中,冰岛经济经历了巨大困难和考验,主要银行倒了、货币急剧贬值、股市暂停交易。虽然最终的灾难会有多么严重现在仍然不太清楚,但是冰岛的居民们已经提早感受到了冬天的痛楚。有“世界上最温和的总理”之称的冰岛总理哈尔德甚至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2008年10月6日,哈尔德向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个人可以破产,破产后要么一蹶不振,要么从头再来;企业可以破产,破产后要么绝迹于江湖,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肆虐下,出现了一个国家濒临破产的传说。
之前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破产过,企业破产会有国家去保护,但国家破产,联合国也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没有过的事情自然无法想象。冰岛的命运还需要自己去拯救,但在这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依然有很多人保持着信心,他们认为,不管现在这个国家和银行到底在正在发生什么,经济最终都会反弹回来。
日本经济再度陷入停滞
随着次级债券危机愈演愈烈,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亚洲各国也未能幸免,亚洲的经济大国日本自是首当其冲。
从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就没有很好地发展过,进入2008年,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扩大后,日本经济便很快再度陷入停滞。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GDP增长率下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石油、原材料等国际价格的快速上升,使得日本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少,设备投资水平下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减弱,加上美国以及新兴工业国家的市场萎缩给出口行业造成的影响,支撑经济良性循环的“生产—收入—支出”框架出现障碍。几年来,日本经济虽然低迷,但仍处于经济扩张期,截至2007年年底,持续了71个月的经济扩张期已经结束。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日本的GDP增长率2007年时为2%,2008年则没有增长,有人预测2009年则是负增长。
2.企业收益减少。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依赖海外旺盛的进口需求,实现了年均2.2%的增长率。6年来,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和提高海外增产创收能力,企业收益增长了2.3倍,成为牵引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自2007年夏天以来,受日元升值的影响,丰田、索尼、本田等日本主力出口企业收益大幅减少。根据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日元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日元,日本企业平均经常收益将下降0.5%。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日本企业收益水平下降约6%。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条件下的经营恶化,使得中小企业倒闭明显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和中小企业破产增加,导致了设备投资水平下降,这是造成社会总需求萎缩的重要原因。
3.需求萎缩。受进口原油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日本核心CPI指数(去除生鲜食品)10年来首次出现上升。此次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成本转嫁带来的商品价格上升,被称为“恶性物价上涨”。首先,受汽油、电力价格上升影响,家庭消费趋于紧缩,三越、西友等许多百货店大范围关闭分店的现象,集中反映了大众消费行为中“节俭意识”的增强。其次,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劳动者收入增加。2008年8月以来,随着总需求的减少,日本GDP偏差由正转负,经济衰退迹象逐步显现。第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由于价格转嫁不利导致企业收益下降,进而诱发生产、投资和就业的过剩。
4.日元财富流出。日元财富流出包括出口收入减少和进口支出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出口收入减少是指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收入减少。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出口企业纷纷调整内部汇率至1美元兑100日元,比上年同期升高15日元。进口支出增加是指石油、原材料价格升高带来的日元流出增加。从全球范围看,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了世界财富从发达国家向资源国家的转移流入。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2008年,日本因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交易损失将达到创记录的28兆日元,约占实际GDP的5%。这意味着同等规模国内总需求的外向溢出,也是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企业出口减少。随着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转变,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出现下滑趋势。受此影响,日本对欧美国家的汽车出口以及对亚洲国家的电子产品出口明显减少。因此,影响日本经济的外需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少,而日本经济也跟随美国经济的步伐,陷入于滞胀之中,衰退已是不可避免。
韩国——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版冰岛”
金融开放度较高的韩国,其经济受美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韩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股指大幅下滑和股票市值缩水,资本外流加剧,一时间,韩国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11年前因东南亚经济危机而引发的经济衰退似乎又在步步逼近。
由于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忧虑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表示怀疑,韩国金融市场出现严重恐慌情绪,自2008年9月底以来,韩股已累计下滑21%。仅10月16日一天,韩国股市市值就蒸发掉64万亿韩元(490亿美元)。现代证券的分析师预计,短期内韩国股市将维持下跌趋势。与此同时,韩国汇市也剧烈动荡。10月16日,韩元对美元重挫9.7%,创下自1997年12月30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10月24日韩国首尔综合指数跌破1000点,创下3年来的新低,较2007年7月的2000点左右的高点,下跌幅度超过50%,股市市值也随之大量蒸发。外汇市场遭遇剧烈动荡,韩元一度曾大幅贬值,增加了韩国企业和政府偿还外债的成本。2008年7月,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而抛售韩国股票和债券,使韩国资本净流出数额巨大。韩国资本市场在面对金融风暴的脆弱表现,增加了投资者对韩国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忧虑,以及韩国实体经济将遭受重创的恐惧。
韩国内需低迷和出口增速下降,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制造业、服务业增长势头大幅放缓,使其经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制造业仅增长了0.4%,而且汽车、半导体、计算机出口剧减。服务业在房地产下滑的拖累下,加上金融保险业的负增长,仅增长0.2%。建筑业虽增长1.5%,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
对外贸易方面,受原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韩国2008年6月至9月连续出现贸易逆差。2007年底,1美元可兑换936.1韩元。但在2008年10月9日上午,1美元竟可兑换1484.9韩元,韩元兑美元已贬值近32%,这也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大大提高了韩国银行和政府偿还外币债务的成本,很多韩国企业因还不起外债破产,在韩外资也纷纷抽逃。西方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至2008年10月16日,外资今年已从韩国股市撤出230亿美元。另外,从2005年底到2008年6月底,韩国的短期外债已增长近两倍,至1756.5亿美元。韩国经济危机四伏,可能步冰岛后尘,踏上“破产”之路。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导致韩国虚拟经济濒临破产,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较大冲击。韩国大山LCD是一家电视零部件制造商,年收入约为4亿美元。然而,随着韩元贬值,这家盈利颇丰的韩国企业在2008年9月不得不申请破产,因为该企业投资外汇市场损失了5420万美元。大山LCD公司这样的企业,成为次贷危机最直接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