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经济危机教你学理财
7549400000025

第25章 1987—1991年经济危机——跳跃后的盘整(1)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把大量的制造业工厂放到了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美国打着产业升级的旗号,利用专利、标准和品牌等手段,控制着产业链的高端,坐收渔利,终使美国虚拟经济达到巅峰状态。

但是起伏不定的经济规律是不会变的。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内各种股票价格纷纷疯狂下跌,价格变动之快失去了控制。交易商们不得不迅速“倾销股票”,成千上万的美元化为灰烬。被排挤到角落里的投机商们也开始慌乱不安起来,在不久以前还需要排队购买的股票在转眼之间完全卖不出去了。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工夫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本的经济宏图

二战结束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日本是一片废墟。然而,就是在这片废墟上,日本人用了30年时间,便创造出令全世界震惊的奇迹。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二战之后,自1955年起,日本经济更是快速发展,这场学习西方的改革用了100年时间,使得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样日本便将亚太的经济格局归结为所谓的“雁形模式”,并自封为大雁之头。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从政府官员到一般国民,无不沉浸在欢悦的海洋里,他们对80年代的经济繁荣普遍怀有较高的期望。

日本经济发展主要由大型企业的设备投资推动,并由国内需求和对外出口支持。为了满足化学,金属,石油等重型化学工业的设备投资的庞大的资金需要,日本形成了“大型企业—大银行—中央银行”这样互相连结,互相依存的制度网,金融市场形成了简单、安定的资金循环轨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认为不可能从宏观上控制货币供给,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货币供给增长率突然减少。当时由于石油危机、日元升值留下的不景气的后遗症,致使企业经营者意志衰退。就在经济已开始复苏时,大规模创造需求的紧急经济对策出台了,日本政府以6万亿日元来促进大规模的经济繁荣。80年代中后期,企业不问规模大小,都是一派繁忙,企业创造了每年增收增益的记录。经营者的经营能力迅速提高了,欣喜地叫喊人手不足,如果人手再多些,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盈利。

日本经济受8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整个80年代中的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资本主义大国中“一枝独秀”,成就骄人。其国民生产总值竟超过苏联,人均国民所得超过美国,并跃居世界头号债权国。

日本人把从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称之为“平成景气”。“平成”二字,系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其意源于中国《诗经》中“地平天成”一语。到1987年9月底,设在东京的日本银行的国际贷款净额达5090亿美元,超过纽约的美国银行的同类贷款,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外汇储备一度高达900亿美元以上,也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这时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在1987年世界5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日本独占6家,销售额占13%。在当年世界50家大银行中,日本独占21家,资产份额占50家资产总额的49.1%。日本股市10年间上涨了5倍,房地产价格一路飞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银行和股市,消费、投资空前旺盛,仅在1990年,日本人收购世界名画就花了33亿美元。所有这些,都表露出日本企业迅速崛起并日趋强大,国际竞争力赶超美国,经济状况达到了全盛。

在从1986年12月至1991年4-6月的五年间,“平成景气”为日本人所热情讴歌,人们期待这一景气能突破战后持续达57个月之久的景气时限,创下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纪录。

美国跌倒,日本垫背

里根的强势美元政策给美国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因为美元的强势意味着进口商品的廉价,但是,强势美元政策也带来了严重的经常项目赤字,到1984年时已高达1000亿美元。正是这1000亿美元的美国赤字,才有了“广场协议”(日美国签订的促使日元升值的协定,因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故名)。

里根总统主政期间,美国经济面临着两大难题:逐年增加的贸易收支逆差和急剧扩大的财政赤字。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两个选择,一是让美元贬值,减少经常项目赤字;二是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进入,以资本项目的盈余弥补经常项目的赤字。但是,让美元贬值不符合里根政府建立“强大的美国”政策,这是他上台前的保证,更是当时国际金融势力的需要。这样一来,美国就必须借款或吸引国外资本,里根政府决定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但是这些国债可以卖给谁呢?当时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根本没有这么多钱,只能依靠吸引国际资本,而欧洲和日本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地方。

当时欧洲人正趁着美元地位动荡不稳的关键时刻建立他们欧洲货币体系,根本不可能为里根政府买单。如此一来,里根政府只有靠日本帮忙了。1983年11月美、日两国成立了货币委员会,加强两国在货币领域里的协作,日本成了美国最亲密的经济伙伴。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在1976年,日本购买美国联邦债券总额只有1.97亿美元,但在美日加强金融协作后,日本就开始海量的吃进美国联邦债券,仅在1985年,日本就购买美国债券535亿美元,而这一年日本的对外投资总额为818亿美元。

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每年借债1000-2000亿美元,大部分资金是由日本提供。如果里根政府没有得到日本在金融上的支持,里根经济政策极有可能导致美元暴跌,甚至垮掉,在日本的鼎立支持下,美国度过了有可能失去金融霸权的危险期。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日本更加忠实和积极地支持里根时代的财政赤字和巨额花销的政策了,甚至连德国都不曾那样对华盛顿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过。而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政府把储蓄和大量顺差投在了美国,支持了美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但换来的却是日本经济泡沫解体的下场。这就像是美国跌了一跤,再快摔到地上时,日本及时地将自己垫到了美国下面,随了美国应有的痛。

繁荣经济中的危机酝酿

在经历了70年代的萧条后,美国经济与股市再次走向繁荣。美国二战后婴儿潮时出生的人正在成为年轻人并逐步走向社会,那时美国的人口是充分年轻化的。大量年轻人的就业、消费并逐渐地从囊中羞涩、心有余力不足的年轻人变成“富有的中年人”,为美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再次繁荣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到80年代时,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美国股市也已经历了50年的牛市,股票市值从1980年的2.47万亿美元上升到1986年的6亿美元。自1982年起,股价走势更是持续上扬,交易量也迅速增加,1987年日交易量达到1.8亿股。股市一派繁荣景象,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速度,金融交易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因为股市的高收益性,大量的游资及私人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当资本涌向某一类大家以为是高回报的资产,结果只能证明这是高风险的投资。金融界的巫师们人为地把不良债务集中起来,再将它转换成可以买卖的证券,然后把它切割成小块,让投资者们可以选择自己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这样的逻辑就像是,一大筐不良的债务比个别的不良债务更加安全。逐利而来的投资者,在股市上疯狂抬高股价,造成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证券资产严重高估,大大超出了其所代表的真实资产。一个虚假的大泡沫被吹了起来,和1929年一样,过度的炒作造成的泡沫必然会破裂。

1987年,道-琼斯指数从2700点急挫到1600点后,经济学界再次掀起看空美国经济的浪潮,而弥漫在投资者心中的一个最著名的预言则是:美国股市已走完长达200年牛市,从此将进入漫长的百年黑暗期。

1987年下半年,日本经济也出现过热征兆,一栋栋豪华的宾馆和写字楼在日本各地拔地而起,此外还大量兴建度假别墅和高尔夫球场。大量新住宅无人居住,从各种角度来看都足够了,可是盲目投资扩建仍在继续。同年9月,建筑业因劳动力不足而拖延工期的情况很普遍,建筑材料价格也由于供应紧张而上涨。但是,1988年度财政预算仍将克服“日元升值萧条”作为首要政策课题,公布了“第十个道路建设五年计划”,同时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1989年又公布了总额达430万亿日元(相当于1985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总额4.76倍)的“公共投资基本计划”,对已经过热的经济又是一剂强力刺激,将泡沫经济推上了膨胀的顶峰。

然而,日本政府的关注点却仍盯在增长率上,津津乐道地数着景气的持续时间。1991年10月,经济企划厅发布月度报告称:截至8月份,景气已持续57个月,成为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繁荣期。事实上,报告发表前,股市泡沫已开始破裂。日经平均股价由1989年末的3.89万日元下降到1990年末的2.38万日元,跌幅达38.7%。

“黑色星期一”的全球股市崩溃

历史总是螺旋式地向前推动的,社会制度的不停变更,时代的不断盘整,所以历史往往会重复而且会惊人的相似。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崩盘事件爆发了。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纪录。纽约股指在6个半小时内损失了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这一天,纽约股票交易所内阴云密布,气氛极度紧张。平时一天的交易额为1亿股左右,这天则暴升到6亿股。股票价格变动极快,电话机不够用,荧光屏上的价格跟不上市场实际价格。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滞后,约有28%的指令未能执行,其中包括9200万限价指令。许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直到两三天后才知道他们的股票没有卖出。此外受股票价格变化的影响,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也是一片混乱。而新闻机构由于计算机的影响,收盘5个半小时后才把股市的收盘价报道出去。

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天是星期一,人们也形容这天为“黑色星期一”,当天东京股票交易所的开盘锣声余音未尽,股票价格便直线下跌。日经指数下跌了620点,跌幅为14.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21点,跌幅为11.3%,也创下了一天下跌最高纪录;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69点,跌幅为12.4%;澳大利亚所有普通股价格指数下跌80点,跌幅为3.7%;英国FTSE30指数下跌183.7点,跌幅为10.1%,英国FTSE100指数下跌249.6点,跌至2053.3点,投资者损失达500亿英镑。此外,巴黎、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全世界范围内的股市冲击波。

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这一天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不计其数,世界首富萨姆·沃尔顿一天之内股票价值损失21亿美元,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损失39.45亿美元,电脑大王王安仅在19日下午就损失了3100万美元。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最苦的是那些靠自己多年积存的血汗钱投资于股票的股民。受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1929年的股灾又来了吗?”巨大的恐慌在投机者心中蔓延,昔日的情景再次重现,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银行破产,工厂关门,企业大量裁员,人心惶惶不安。

这一天被称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人们在“黑色星期一”中再次体验到了经济巨人的衰弱与无能为力。而在洛克菲勒总部大楼落入日本人手中的时候,甚至有人认为辉煌已成过去,不可一世的美利坚合众国,正面临着昔日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不列颠相同的命运。

不过,同样的历史并没有重演。20世纪90年代,奇迹再一次降临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1991年4月,美国经济从1987年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开始持续、稳定、较快地复苏和增长,持续增长达120多个月,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三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扩张。更为神奇的是,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滞胀痛”在这一轮经济扩张中消失得一干二净!

“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打击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利用证券市场哄抬股价,进行金融诈骗,导致股市暴跌,造成千百万人破产。情景如同气泡的吹胀和破灭,史称“南海泡沫”。“泡沫经济”由此得名。

“泡沫经济”是对虚假繁荣经济的比喻,意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肥皂或洗衣粉搓洗时的泡沫,阳光一照,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泡泡在转瞬之间一一破灭,美好的景致也随之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