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华尔街股市第一次崩盘,当时的美国经济产值还不足以撼动全球经济,到了1929年,华尔街的再次胡闹事件,则让全球痛苦到了极点。“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是1929年在纽约大街上流行的一首儿歌,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但这对于美国来说,仍然只是开始,更严重地衰退还在后面。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对于美国的经济以及股民来说,这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来。“抛!抛!抛!”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指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股票价格大幅“跳水”,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了金融不稳,人们惊恐万状,美国股市轰然崩溃,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作“黑色星期四”而永记于美国历史。此后一周之内,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对于这个黑色的梦魇,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日子的降临恰恰是他们自己催生的。
纽约股市崩盘后不久,农产品市场也急剧萎缩,农场主们不得不把生产的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烧掉;一些农场主则把数百万加仑的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用棉花做成的华美的毯子也被铺在公路下面作了路基……数百万农场主和农民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更多的人甚至无家可归,无饭可食,无衣可穿,有病没钱医,每个政府救济点都有大量人员在排队等待救济,大量的工厂停工,无数家银行破产……
而在此之前,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世界的经济形势也是一片大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依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国内社会动荡,但它却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总之,世界经济的趋势是在大踏步的前进中的。
一战后的不平衡繁荣
飞速上升的美国经济
19世纪20年代的世界经济繁荣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看似有着很坚实的基础。汽车、化学、电气成为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推动着经济快速前进。这就像拿鞭子赶一头拉车的驴子一样,要是不停地抽打,驴子就会疯跑起来,不但会甩掉车上的东西,还可能把车辘轳也给甩掉,这样麻烦就会不请自来了。
特别是美国,山姆大叔从一战中就没少赚战争财,虽然也受到了1920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但那次打击也不过就是让大叔打了几个喷嚏,感了点风寒而己,天气转暖后,他便没事人一样了。此后美国经济就向鞭打拉车驴子一样迅速地繁荣起来:丰富的资源,新兴的科技,繁荣的对外贸易以及一战中各国对美国的战争债务,就像一根根鞭子,抽得美国经济这头驴子开始疾速奔跑,甚至欧洲的经济复苏都依赖美国驴子的拉力,这一时期也可谓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让美国人对经济的持续繁荣信心满满。事实上,这种繁荣也持续了整整十年。但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也随着驴子飞快的脚步越长越大。
此时美国汽车工业也稳坐在驴背上,迅速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汽车巨人。正由于“美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认为理应拥有家用轿车的民族”这样的大户气派,汽车的需求量迅猛增长。生产流水线技术的大大提升,保障了汽车需求量的供应,从1919年生产的150多万辆增加三倍,到1928年时已达近500万辆,财大气粗的美国达到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的水平,汽车业产值占到了全国总产值的8%。经济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山姆大叔的确令人佩服!
石油、轮胎制造、公路修建及钢铁业也在汽车工业直接、间接地影响下迅速增长。汽油产量从1919年的0.86亿桶直线上升到1929年的4.39亿桶,汽车轮胎的需要则推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次于汽车的最重要的工业是电器机器和用具的制造业和电力工业。发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发电量增长一倍以上,各种电机及电器也日益普及,家庭主妇开始购买电熨斗、洗衣机、吸尘器及电冰箱等。家电业产值则从1921年的1060万美元,飞速增长到1929年的4.16亿美元。另外,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
是什么让美国有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究其原因,是由于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日新月异地变化。正如天天只喝白开水的人在某天突然尝试了一种甘甜的饮料,自然就会厌倦白开水的索然无味。平凡清静的生活对20世纪20年代的人来说不再是享受,正如同他们已经厌倦了白开水一样,想换一种多口味、刺激的生活,替代碌碌无为、千篇一律的人生。美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股市一派牛气,对于股民来说,一个黄金时代来到了。每个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想利用身上的小钱大发一笔,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投机的想法,产生了投机的欲望并青睐于投机活动,发财致富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和追求。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资,美国的券商雇佣大批股票推销员,在城市的街道,在乡镇的小路,在千家万户的门前,一遍遍向民众讲述炒股的好处,却从不提及炒股的风险。民众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入市炒股成为全民的“热身”行为。
到1928年,股市几近疯狂。办公室里,银行里,饭桌上,人们到处谈论着股票;文员、售货员、农民甚至小区的看门老大爷,都开始对股票发生了兴趣。地铁车箱里因为没有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使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地铁公司遭到无数乘客的投诉与指责;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也会和乘客热情地讨论股票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在疯狂的投机热潮刺激下,纽约股市一涨再涨。所有投身于股海的人都未曾想到,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当股市的行情远远超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时,股票必将跌跌不休,昔日无数的“百万富翁”也必将随着大崩盘的到来而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
社会的确给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机会,从大杂院一下子进入高级别墅,因为他们富得太快了,很多人还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他们的精神还停留在筒子楼、大杂院里。这些有钱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苍白无力地精神生活无比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每个人都着急抓住时代的“机遇”,因为社会在变,“机会”一闪而过,人们近乎疯狂地追求金钱投资和投机活动,以及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推动着经济一浪又一浪的大幅增长。从1922年直到1929年秋,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这样的繁荣造就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美国经济这头飞奔的驴子,在前进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其他周边和欧洲许多国家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在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信贷消费,也就是分期付款销售。按现在中国特色来说,就叫“按揭”。按揭对抑制家庭过度消费,强迫养成存钱习惯,对家庭理财(特别是对青年人)的意义与作用是非常积极的,如果运用得当,是一种积极的投资方式。有人将按揭消费比喻为“零存整取”,但这里的风险因素是“零存整取”中的“零存”是刚性的或强制性的,在漫长的还贷期中如果这种持续“零存”的能力一旦消失(哪怕仅仅是暂时性的消失),而以清算抵押品来偿债时,不仅将冒遭受巨额损失的风险,而且将冒失去“家”的风险,若出现这种情况,供款人的损失会很大。
旺盛的信贷消费说明了投资行为开始大众化。从1924年到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至35亿美元。在“赊销是找死,不赊销是等死”的企业竞争下,1926年,7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竞争对手的经济利益牺牲也给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物美价廉的美国工业品,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工业品出口日益增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从而使美国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此外,20世纪20年代,美国获得了不少国家支付的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山姆大叔的口袋;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至1924年间从192,400万美元增加到449,900万美元,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一半。
经济大国英国的没落
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的60%,铁产量占世界的50%,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当时航行于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飘扬着米字旗,乃至整个19世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作“英国世纪”,然而在20世纪,曾建立在强大经济基础上的英帝国正在走向没落,英国经济发展宛若英雄迟暮。
致使英国经济走向没落的原因,主要还是一战后英国的债务比战前增加和其经济衰退,使之逐渐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美国一个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大量战争赔款使美国由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盆盈钵满的丰厚资本强劲支撑起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梁。从1924年到1929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与美国可谓相差甚远。虽然英国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跟不上美国的脚步,其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均深陷困境。整体经济状况令人深感沮丧,不知昔日世界经济龙头大不列颠帝国何时东山再起。
作为传统的经济大国,英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仍一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在1921年到1929年期间每年的贸易额都达90亿美元以上,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则从1913年的13.9%下降到1929年的10.8%,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也从26%下降到了22%,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达4亿英镑。贸易逆差越来越高,一味让国外商品进入英国,那将是一种悲哀。不能等到亡羊才知补牢,这使得英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对外国商品不再放任自流,征收高额关税,以低廉的代价和政策效力挽救自己的民族产业,因此,采取非常强制的进口政策来保护国内市场,这是现实的选择。比如,1915年时英国曾以筹措战争经费为由,对进口汽车、钟表、乐器和电影等征收33.3%的从价税。这种关税直到1924年(战争结束后第7年)才被工党政府终止,但1925年保守党政府又重新开征,而且范围有所扩大。
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虽然如此,而由于有国际投资利润回流,英国的国际收支才勉强保持平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形象地体现了英国这一传统经济大国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
法国的经济振兴
相比起来,法国经济的情况要比英国好很多。一战后的法国不但向德国索取了80多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还收复了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并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法国工业和农业在20年代迅速发展,此可谓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工业发展水平上,与美、英两国相比,法国重工业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生铁产量从1919年的133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一千多万吨,钢产量从1919年的129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近千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1920年的4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5万辆,并且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也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时的8%。
更有意义的是,由于法国一方面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用低定价的法朗打开国外市场,所以这阶段法国出口猛增,至1923年时,其规模已超过进口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1918年的270亿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亿法郎。
因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国际上的黄金大量流入法国。所以在1928年以后,法国拥有的黄金储备量仅次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道威斯计划”下的德国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1929年之前的德国经济情况完全是另一种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凋零,但战胜国又强加给它极为苛刻的《凡尔赛和约》,不仅大片土地人口丧失,还要负担巨额的赔款。1923年法比军队占领了德国工业最大的鲁尔工业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无奈的德国政府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我们履行它(和约)就是为了证明它不能履行”。于是日夜赶印钞票,德国通货极度膨胀,货币贬值到了我们今天看来几乎无法相信的程度: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边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