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来说,即使不谈鸦片的非法性问题,当时的英国也很难与现代意义的自由贸易沾边。它的所谓“自由”,大概第一是要打破在它之前的欧洲强国,如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对贸易的垄断;第二是打破政府对贸易的垄断。只是到了鸦片战争的前夕,垄断的东印度公司才将销售鸦片的权利“自由化”到散商那里,却仍然保持着强迫印度农民生产鸦片的垄断权。与东印度公司相比,中国广东十三行毕竟是获得特许权的多家私人商号,特许权只涉及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大宗商品,并不垄断其它商品的贸易。尽管这些特许商号共同成立的公行有“价格垄断”之嫌,但其主旨仍是行业自律,以致其“行规”开头就说“中外一家”。至于关税率,直到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率还高达30%以上,比当时中国官方规定的2-5%的关税率高了许多,显然远不够“自由贸易”的标准。
只是到了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的贸易政策才确实开始走向了“自由贸易”。但这时英国已经用暴力手段搬倒了两个昔日的经济巨人(中国和印度),并且为了这一天,如果从1700年算起,它已经实行了几乎一个半世纪的重商主义政策,也到了该考虑克服该政策弊端的时候了。尽管中国的实力不是一下子能被打垮的,但这条“龙”的脖子已经被勒住了:被强加了5%的条约关税率,而英国的关税仍然由自己做主。
实际上,英国的“贸易自由化”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1900年左右,英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率才降到约5%,在1860年左右,这个数字曾高达15%,而到了20世纪大萧条时期,这个数字又回升到了20%以上。因而英国式的“自由贸易”理想还有一层含义,即在贸易对手被强加低关税率的同时,自己保持较高的关税率,如同对待印度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样。
在经济学假定的情形下,自由贸易确实优于贸易保护。但是这种自由贸易没有在英国实行过一天,它不过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断去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在1900年这场经济危机中,英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的确在一段时间内保护了自己的经济,却给他国带来了伤害。其所提倡的自由贸易,若只谈自己的利益,不谈因此给他国造成的伤害,只可谓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日俄战争的爆发
为缓解因经济危机而给国内造成的压力,以及它们因手里有点资本而膨胀的扩张野心,这时的一些工业强国还选择了战争。如日本和俄罗斯就是如此。
19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先是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它与清政府北洋水师打了一场大海战,双方损失相当,但因当时清政府无能,李鸿章软弱的情况下,日本得寸进尺,寻找机会全歼了不敢抵抗的中国海军,并在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登陆,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不得不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日本政府以从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巨额赔款作为资本,推行战后经营和军备扩张,日本的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海军。丰厚起来的日本银行通过普通银行向产业界积极的提供资金,设立了日本劝业银行、府县农工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台湾银行等特殊银行,并于1897年的赔款为基础,确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确立,有利于稳定币值,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强日本的对外竞争力,使得日本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加上甲午战争后其它有利条件,民间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就这样日本从甲午战争中夺得的巨额赔款从金融、贸易等方面促进了国内各产业的振兴,再加上战时经济的影响,一度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企业十分兴旺。
不但如此,在甲午战争中从中国手里夺得朝鲜的日本,在成功实现明治维新各项资产阶级改革的同时,也一步一步踏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外竞争意识使日本选择了“脱亚入欧”,与西方列强共同宰割和争霸东亚的发展方向。先占台湾,后抢辽东半岛,再入朝鲜,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胃口何以如此之大?原来在19世纪末,整个亚洲,惟有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摆脱列强侵略并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但因其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使得日本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于是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甲午战后,日本掀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并未持续几年就爆发了1900年全面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与世界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在与中国的交战中尝试了战争甜头的日本资产阶级,决意再次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
而1900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也使得俄国工农运动日益高涨,国内已处于革命形势之下,沙皇政府企图以战争来阻止革命。沙皇政府内务大臣维·康·普列维说,要制止革命,我们需要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
1902年,英国为抑制俄国在远东继续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德国为了在远东牵制俄国,也竭力挑唆日本对俄开战;美国也怂恿日俄开战,以便在日俄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人之利;法国则支持俄国,反对英日同盟。当时远东地区,有英国、俄国势力的存在,日本为什么选择俄国为敌,而与英国结盟呢?因为在甲午战争中,沙俄就曾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日本还辽,并且当时沙俄独霸中国东北三省,还威胁到朝鲜,严重阻碍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日俄矛盾也被逐渐激化。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以图一决雌雄。
为了准备对俄作战,日本政府又提出了“卧薪尝胆”的口号,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和实行烟草专卖。从1893年到1903年,税收由7000余万日元增加到1.46亿多日元。增加了1倍。1903年,公债达到5.38亿日元,财政收入大量增加。1895年,日本工业总产值估计为5.22亿日元,至1904年增加为9.8亿日元,十年之间增加了近一倍,十年间物价上涨了约57%。
日本为了尽快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加之与俄国的矛盾激化,并且有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和雄厚的财政支持,战争的引信最终于1903年10月3日的一项外交照会中引燃。
在照会中,阿列克西耶夫要求日本天皇承认在朝鲜北部的北纬39度以北都隶属俄国管辖地区,日本不得侵犯俄国在此范围的利益。东京方面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要求,这一行为只是双方之间几次互相冒犯和挑衅的开始,包括日本人几次登陆朝鲜南部。最终,1904年2月6日,日本驻圣彼得堡大使关闭了使馆,断绝了与沙皇的外交关系,回到日本。
这是日本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但尽管如此,仍然没有引起俄国人足够的警惕。两天后,一艘日本轮船驶入旅顺港,几千名俄国水兵在停泊的战列舰上观望,在此城市居住的日本公民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全部带离。其中有一名秘密特工人员,他已经将俄国舰只停泊的确切位置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一共有十三艘巡洋舰和战列舰、四艘驱逐舰,但驱逐舰正在公海进行军事训练,结束训练后将驶往达尔尼。这也是阿列克西耶夫总督越过舰队总司令斯达克直接下达的命令,这一决定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后来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错误。1904年2月9日夜,瞭望的俄国水兵以为在地平线上出现的战船轮廓是返回基地的驱逐舰,然而,这是3艘日本驱逐舰,它们用鱼雷击沉了“太子”号、“雷特维赞”号战列舰和“帕拉达”号巡洋舰,这就像1941年12月7日日本用同样的方法袭击珍珠港的美国战舰。俄国水兵展开猛烈的回击,但因天色很黑,日本舰船只是轻微受损。
黎明时分,日本联合舰队在近海出现,并向俄军开火。对俄国水兵来说,这是一场屠杀,而对历史学家来说,这是20世纪第一场大屠杀。同时,一支日本分舰队进攻并击沉了俄国停泊在朝鲜仁川港的两艘巡洋舰,此后,三支驻扎在朝鲜光州的日本部队入侵满洲,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阿列克西耶夫被解职后,倍受士兵喜爱的马卡罗夫司令火速从圣彼得堡赶来,代替他做了总指挥。然而,他刚刚踏上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却撞到一颗日本水雷。舰上的军火发生爆炸,马卡罗夫和舰上所有的人随同战舰如同一块石头一样沉入大海。
在这一时刻,日军东乡总司令在修建防御工事,并成功地击败了俄国人的多次进攻,日本军队在持续到10月份的一系列战斗中给沙皇士兵以沉重打击。在旅顺港,被围困的俄国士兵坚持同乃木将军率领的日本军队战斗到最后一人;俄国士兵在该城市四周挖修战壕和隐蔽工事后,守备部队举起刺刀同企图冲过防御阵地的敌人短兵相接,这种场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前线的预演。的确如此,日俄战争是一场使用新式武器和进攻防御战术的残酷试验,也是即将到来的更具有毁灭性战争的前奏。
1905年1月1日,旅顺港失陷,俄军斯托塞尔将军被迫投降。当他回国后,因其“在敌人面前懦弱”而付出被监禁10年的代价。此时,胜利者乃木将军因几百名战士在肉搏战中战死而深感自责,进而自杀。
沙皇政府原本以为可以轻易地取胜日本,这样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将会更加牢固,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取得新的殖民地和市场,由此就可以巩固沙皇政权,缓和国内革命。可是,沙皇政府没有想到俄军接连失败:旅顺口陷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遭受到了惨重的失败。在对远东地区的绝望中,俄国沙皇试图改变战争的结果,他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去帮助他拿下远东的日本。在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司令的率领下,34艘战船经过数日海上航行到达东北磁平洋地区。
但在1905年5月27日,奔波了数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岛遭到日本海军中将东乡的伏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俄国战船有22艘被击沉,6艘被掳获,只有6艘逃离战场,几乎全军覆没。这场胜利是日本对外战争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海上胜利。
至此俄国一败涂地,无力再战。同时战争引起俄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的大爆发,沙皇为镇压国内革命也急切求和。这场战争经历9个月,耗费14亿日元,日本最后用十几万士兵的鲜血换得了一纸《朴茨茅斯和约》,夺得中国辽东半岛和俄国库页岛南部以及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日俄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遭受了惨重的战祸,也暴露了俄国这一庞大军事封建帝国的腐朽,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弹丸岛国日本最终能打败陆上强国俄国,不禁令世人刮目相看,日本天皇的岛国由此也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巨大的力量。所以,如果说1900年经济危机有赢家的话,那么日本无疑是赢得最多的一个。
危机教训与人的求财欲望
花开花谢,一年四季轮回,大自然依靠自身内在的力量支撑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也是由某种力量左右的,这就是年代之间的内驱力。为什么一些年代投资投机过热,股市、房市高涨,导致一派经济繁荣局面,而一些年代却百业不兴,消费低迷,市场需求锐减,呈现一派萧条局面?这其实也是一种经济规律。该涨的年代上升的内驱力就带动其上升,该放缓跌落的年代下降的内驱力就促使其回落。
金融危机往往是在经济表现良好的时候忽然出现转折,换句话说,即经济持续繁荣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金融不稳定因素的不断酝酿和发展,一旦被华丽外表所掩盖的矛盾暴露出来,金融危机很快就会以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1900年的经济危机就很好的印证了繁荣和衰落循环往复的经济规律。该来的挡也挡不住,该走的留都留不住。
在任何时代中,牛市的红火,都会让一群有着投机心理的人找到赚钱的途径,甚至很多以往从来没炒过股的“菜鸟”也一头扎进股市“淘金”,在红红火火的股市里,他们抱着赌博心态,近乎疯狂地炒股。充满热情高涨的大爷大娘、三姨四叔,充满血红的眼睛抵押掉车、房杀入股市的新股民,充满着得意洋洋偷笑着的庄家和炒家,这场“宴会”难免不成为迷失心智后狂热的投机“派对”。而这样无节制、众生癫狂的狂欢,往往又以透支后的颓废而散场。
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开始对危机进行反思,并对其赋予太多的批判和指责。尽管危机前各国宏观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高增长、低通胀,但实际上,由于过于乐观的预期导致实际资本过度积聚,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经历了大幅快速上涨的过程。资产价格不断高涨,正在一步步制造泡沫,带动了虚拟经济投资热,贷款炒股炒房,上市公司炒股热,不断对经济发展的基础造成伤害。特别是大量资金转向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金融、房地产泡沫。泡沫被击破后,各国贸易状况开始不断恶化,逆差持续扩大,由此造成了对维持本币币值的信心丧失,同时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忧虑,使得经济在外部冲击面前不堪一击。
股市里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一致的,既想在股市上赚到钱,又不想在股市里遭受损失。抱着赌博心态的股民往往孤注一掷,赢了想下次赚得更多,亏了期望下次再捞回来,于是倾其所有,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这种情况在一百年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股票市场风风雨雨,寒暑难料,炒股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投机。投资理财是一种事业,是为了赚钱,不是赌博,千万不要抱着输光了也无所谓的心态来投资。要想炒股理财,需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不能忽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更不要抱着赌博的心。即使你很看好一只股票,也没有必要急着买入,耐心地等待它的回调,耐心地选择、耐心地等待、然后耐心地持有,千万不要忽视时间的力量。
不少人梦想在股市里捞上一笔,然后就对股市敬而远之,但实际上这样的概率很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做不做投机应该有自己的答案了。当“金融危机”一词频频进入普通百姓的视听,也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金融危机是如此 “接近”。股市继续下跌“拽”回人们的投资热情,储蓄反而成了危机时期最保险的理财方式。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管好自己的钱袋子,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不缩水,把赚到的钱放在安全的金融工具里,变成未来可以用的钱。
而在宏观作用上,1900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从而起了巩固和加强各国垄断资本统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