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7544700000004

第4章 徜徉嵩洛

天圣九年(1031)三月,趁着明媚的春光,欧阳修来到洛阳,补为西京留守推官。

年初,着名诗人“西昆派”领袖人物钱惟演以使相的名义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是欧阳修的顶头上司。钱惟演,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吴越国王钱的儿子,归顺宋朝以后,出将入相,地位显赫,但是始终没有做到实际宰相,心中对此深感遗憾。

钱惟演博学能文,辞藻清丽,又礼贤爱才,热心奖掖后学。来到洛阳以后,他多方招徕文人墨客,西京幕府人才济济,正如欧阳修诗中所咏诵的“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赴任伊始,欧阳修就在伊阙结识了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前不久调任河南县(今河南洛阳西)主簿。按照常规,欧阳修作为僚属上任,应该首先拜谒上司钱惟演。然而,他与梅尧臣一见如故,顾不上礼节,立即结伴游览香山去了。

钱惟演喜文爱才,对僚属不仅生活上关照,而且尽量减轻公务,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切磋诗文。欧阳修所担任的推官,只是负责掌管簿籍,提供参谋意见,属于闲散官。公事之余,他交朋结友,恣情地游山玩水,饮酒赋诗。

河南府新来的通判谢绛,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他是梅尧臣的内兄,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及第,做过县令、秘阁校理、国史编修等官。他擅长文学,知名一时,诗文深受西昆派领袖杨亿器重。来到洛阳后,很快就成了洛阳青年文人的首领。欧阳修、梅尧臣和尹洙等人都是在“西昆派”旗帜下受钱惟演、谢绛等西昆文人的影响,迈开了文学创作的第一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和尹洙的相识。尹洙,字师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时年三十一岁。天圣年间进士及第。他是一位古文爱好者,博学强记,通古知今,文章简约而有法,脱尽宋初卑弱、华靡风气。欧阳修与尹洙常在一起议论时政,并迭相师友,提倡古文创作。

初夏时节,钱惟演在府第建筑双桂楼,嘱咐欧阳修、尹洙各撰一篇落成记。欧阳修的文章首先写成,有千余字。尹洙读过以后,说“我只要五百字就可以完成。”尹洙的文章写成后,果然简洁古朴,令欧阳修心悦诚服。他拉住尹洙,请教文章作法。尹洙说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大抵文章最忌讳的,就在于气格弱小和语言繁琐。”性格要强的欧阳修,不甘落后。他独自一人带着酒肴前往双桂楼,一面酌饮,一面观察,仔细琢磨,再三推敲,克服格弱字冗的毛病,另外写成一记,比尹洙的文章减了二十个字,结构完粹有法。尹洙读了这篇文章,对欧阳修古文的长足进步大表惊叹,说:“欧九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尹洙等人相与提倡古文,标志北宋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北宋立国初期,文风艳冶浮靡,论卑气弱,人们称为“五代体”。到了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同在秘阁编修《册府元龟》。他们迭相唱和,并将这些诗歌汇编成《西昆酬唱集》。秘阁是皇帝藏书的地方。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北昆仑的玉山策府是古帝王藏书之府。因此,人们常以“西昆”代指秘阁。杨、刘、钱秘阁编修官的华丽诗风,一时盛行朝野,人称“西昆体”。它渐次取代“五代体”,形成四六切对工整、风格雍容典雅的“时文”。

石介等人大声疾呼,抨击西昆体,却因持论偏激,内容迂阔,文辞怪僻,没有能够促进古文创作。到了天圣七年(1029),形势有所改观,仁宗颁发《贡举诏》,决心整饬文风,革除文弊,反对“浮夸靡蔓”的时文,提倡“理实”的古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韩柳古文开始受人重视。欧阳修出示珍藏多年的《昌黎先生文集》,补缀校定,传播人间,沉寂了二百年的韩愈文章逐渐风行于世。

欧阳修素来敬佩钱惟演的文才,更感激他对自己的倚重与厚爱。中道二年(1033)十二月中旬,当钱惟演启程赴随州任的时候,欧阳修、梅尧臣等人为他送行,过了龙门,一直送到彭婆镇,才依依告别。欧阳修的《留守相公移镇汉东》诗咏道:周郊彻楚,旧相拥新旌。路识青山在,人今白首行。问农穿稻野,侯节见梅英。腰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诗歌夸耀钱惟演出行的仪仗和官品的高贵,看来是在抚慰钱氏那颗受伤的心。不久,欧阳修又有《上随州钱相公启》,也是对钱氏进行安慰,希望他“俟闻来复,以庆终亨”。谁知,钱惟演这次抱病离开洛阳,次年七月就在随州与世长辞。

十二月二十三日,朝廷发生一件大事,仁宗废除郭皇后。对外解说的理由,是皇后立了九年,没有子嗣,她甘愿入道,别居长宁宫。实际上,仁宗从来就不喜欢郭皇后。郭氏过去得立皇后,全由刘太后作主,仁宗被迫曲从。郭皇后昔日倚仗太后势力,骄纵放肆,常与别的宫妃忿争。刘太后作古以后,郭皇后失去靠山,后宫尚美人、杨美人跟皇帝打得火热。尚美人当着仁宗的面讥讽皇后,郭皇后气得跳起来批打尚氏耳光,仁宗上前庇护尚氏,巴掌误落在仁宗脖子上。一怒之下,仁宗决意废黜皇后。宰相吕夷简、御史中丞范讽极力怂恿,终于颁布了废后诏令。右司谏范仲淹、新任御史中丞孔道辅率全体谏官极力反对,并与宰相吕夷简争议,驳得宰相哑口无言。他们又准备廷争力谏,但是没等他们上朝,仁宗下令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孔道辅出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废后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是由此酿成了三年以后朝廷政治的更大斗争,形成了以范仲淹、吕夷简为代表的两种政治势力。青年欧阳修坚定地站在范仲淹一边,深深地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