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054

第54章 温里药

定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能行,温能通。

功效

本类药物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分类及其适应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

主入肺经者——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

主入肝经者——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

主入肾经者——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

主入心肾两经者——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1.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本品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证,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心、脾、肾阳虚诸证,寒痹证。

本品辛温大热,秉性纯阳,火性迅发,性善走,通行十二经,无所不到,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用量:3~12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掌握其适应证“阳虚寒盛”。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甘草、蜂蜜、干姜可减附子的毒性。

组方时可适当考虑。

2.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本品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燥烈,能散能温,能燥能坚,主入肝经,兼入脾胃,其性下气最速,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故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是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要药。临床用于寒凝疼痛;胃寒呕吐;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配伍黄连;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配五味子等。

用量:1.5~4.5g。外用适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3.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生用。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本品性味辛,热。归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①用于胃寒冷痛。

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②用于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

用量: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