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综合治疗与康复
7542100000071

第71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2)

Nx区域性淋巴结不能确定。

N0无区域性淋巴结受侵的征象

N1单个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不超过2cm

N2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在2~5cm之间,或多个淋巴结转移,直径均未超过5cm

N3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5cm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估计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0期Tis-Ta N0M0

Ⅰ期T1N0MO

Ⅱ期T2NOM0

Ⅲ期T3aN0M0、T3bN0M0

Ⅳ期T4N0M0、任何TN1N2N3M0、任何T和NM1

二、综合治疗原则

0期、Ⅰ期、Ⅱ期: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电烙术等。术后行局部灌注化疗药物,必要时行术后放疗。

Ⅲ期:选择性行部分膀胱切除术。术前、术后放疗,术后巩固化疗。

Ⅳ期:放射治疗和化疗为主。

1.局部化疗和免疫治疗

Garcia等认为浅表性膀胱癌术前、术后灌注联合化疗药物,可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及降低手术切除过程中瘤细胞种植的可能性。临床上常用的局部化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有塞替派、丝裂霉素、阿霉素、卡介苗和干扰素。有效率在47%~75%。赛替派(TSPA)是预防复发和治疗浅表残存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通常采用30~60mg溶解在6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膀胱,每周1次,共6~8次,有效率56%。其分子量低于200,容易被膀胱吸收,骨髓抑制率约18%~40%。丝裂霉素(MMC)比较安全、有效,其分子量大,不能被膀胱黏膜吸收,不易发生骨髓抑制,方法是40mg MMC溶于60ml生理盐水中,每周1次膀胱内灌注,连用8周,后改为每月1次(12次),有效率50%。阿霉素(ADM)通常将ADM、40~50mg溶于50~60ml注射用水中,每周膀胱内给药1次,连用4~6次,后每月1次,再用6次。ADM的副作用较大,常用的有局部化学性炎症引起的膀胱短暂的痉挛。卡介苗(BCG)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有效,方法将120mg的卡介苗或15mg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悬浮在50ml生理盐水中,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用6次,然后改为每2周1次,连用6次,有效率为70%。干扰素(IFN)因其价格较昂贵,不能普及使用。

2.全身化疗

T2以上的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应行全身化疗。有时也可采用术前全身化疗,方案:MVP和M-VAP辅助化疗。术后行全身化疗,一般采用联合化疗,方案:M-VAP、CAP、AFP、MVP、CG和TP等方案。CAP方案:CTX 650mg/m2静脉冲入(IV),第1日ADM 40mg/m2IV,第2日 DDP 70mg-100mg/m2静脉滴入,第2日。21~28日为1周期,连用3周期。M-VAP方案:MTX 30mg/m2静脉滴注,第1日、15日、22日 VLB 3mg/m2静脉冲入,第3日、15日、22日ADM 30mg/m2静脉冲入,第2日DDP 70mg/m2静脉滴注,第2日。4周为1周期,连用4周期。TP方案:PTX 150mg/m2静脉滴注,第1日;DDP 30mg/m2,第3~5日,3周为1周期,3周期为1疗程。

3.放射治疗

优点在于保持膀胱功能并能有效抑制肿瘤复发。体外常规和超分割放疗,近距离组织间插植,电子线术中放疗。体外常规放疗:禁忌症(1)尿失禁或有严重的泌尿系症状并伴有小体积的膀胱患者;(2)经过多次导管插入;(3)多发肿瘤经过多次尿道切除;(4)多次BCG或化学药物灌注;(5)患者盆腔有炎症或有肠粘连、肠腔炎症;(6)张力松弛的膀胱和大的膀胱憩室。放射源一般采用6MV的X线以上的直线加速器或60Co,术中放疗采用4~6MeV的电子线。

膀胱癌的淋巴引流:①髂外淋巴结的内侧组;②髂外淋巴结的外侧组;③髂总淋巴结。

放射治疗的布野:通常分全骨盆照射及全膀胱照射。全膀胱照射,适用于病变仅局限于膀胱,照射野包括膀胱外2cm区域,可使用前后两野或前一野后两野的三野照射,使膀胱前壁量偏高而直肠受量偏低。全骨盆照射,适用于病变已超过膀胱,照射野上界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部,个别病例可向上延至L5下缘,下界在闭孔下缘,如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受侵,下界需向下延伸包括受侵部位。侧界在骨性骨盆外1.5cm处,经常使用前后两野(照射野面积约12cm×14cm)。放射治疗剂量,根治剂量为(50~70)Gy/(5~7)周。照射至40~50Gy后,根据肿瘤情况缩野或用侧野补充照射15~20Gy。

4.超分割放疗

每次照射剂量的降低能增加后期反应组织的耐受性。同样能降低氧增强比值,增加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敏感性;由于照射次数的增加,就能增加肿瘤细胞的自我增敏,减少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其目的是提高肿瘤细胞的杀灭效果。

5.适形调强治疗(IMCRT)

IMCRT在临床应用以来,实现了膀胱癌的靶向精治疗,特别对年老、体弱、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不能承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达到了与手术相媲美的治疗效果,如果能和热疗、热灌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对非浸润性病变和一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放疗能起到控制疼痛和出血的作用。放射治疗膀胱癌合并症、放射性膀胱损伤、放射性直肠损伤、放射性小肠损伤、尿道感染等。

6.血卟啉衍生物光疗

血卟啉衍生物是一种卟啉混合物,能高度集中在肿瘤和发育不良的组织中。用波长630nm的光照射,经释放单线氧,引起线粒体中毒,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优先受到破坏,对浅表、小的或非浸润性肿瘤效果良好。缺点是全身皮肤光敏反应,患者需避日光照射6~8周。

7.中医药治疗

祖国中医认为膀胱肿瘤属于“溺血、溲血、尿血、血淋”的尿管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如下:(1)湿热毒蕴结膀胱,外阴不洁,湿毒邪热上移膀胱。或因感受外邪,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邪毒蓄积膀胱,发为本病;或因饮食不洁,恣食肥甘厚味;或脾胃素虚,水湿不运,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毒邪蕴结膀胱,伤及血脉,发为本病。(2)淤毒蕴结,湿热之邪蕴结膀胱,久酿成毒,毒淤互结;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滞血淤,毒淤互结,发为本病。(3)阴虚火旺,因房事不节,纵情色欲,相火妄动,真阴耗竭,阴虚火旺,灼伤膀胱血络。(4)脾肾两亏,平素脾肾不足,或恣情纵欲,劳伤脾肾或久病及肾,脾肾亏虚,脾虚不运,肾虚气化失司,都可致水湿内滞,蓄积膀胱,蕴热酿毒,发为本病。总之,本病病位在膀胱,本虚以脾肾为主,邪毒以湿热蕴毒,淤血为主,虚实夹杂,补起多实,久病多虚。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辨证论治,①湿热蕴结 主症:间断性血尿或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尿色鲜红,发热,口苦,大便干结,或有盆腔疼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小蓟饮子加减。小蓟15g,蒲黄12g,藕节10g,滑石15g,木通12g,生地15g,当归10g,甘草6g,栀子10g,白花蛇舌草30g,黄柏10g,土茯苓20g。②淤毒蕴结主症: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尿中有血丝或血块、下腹部有肿块,小腹刺痛,固定不移,尿痛或排尿困难,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涩或弦滑。治则:活血散结、清热解毒,失笑散合三妙散加减。生蒲黄10g,五灵脂10g,三棱10g,莪术10g,白术10g,黄柏10g,牛膝15g,斑蝥10个炒存性,丹皮10g,半枝莲10g,三七粉5g,血余炭10g。③阴虚火旺 主症:无痛性血尿,呈间歇性,口干口渴不欲饮,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补肝肾,清热解毒。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地骨皮12g,半枝莲12g,龟板15g,生地榆12g。④脾肾双亏 主症:间断性血尿,尿色淡红,气短,神疲乏力,纳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或小便困难,腰背酸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补中益气丸合并山药丸加减。黄芪2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6g,柴胡10g,山药15g,肉苁蓉10g,熟地12g,山萸12g,赤石脂10g,菟丝子12g,蛇莓10g,白花蛇舌草30g。

8.热疗的应用 热疗在膀胱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得以肯定。(1)对膀胱癌术后的患者加用术中热灌注化疗,可消灭或减少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的几率。(2)对年老体弱或不愿手术的患者,采用透热合并放疗,治疗效果好。多发性乳头状肿瘤以高热合并膀胱药物灌注治疗为佳。(3)对中晚期膀胱癌患者采用高热、放疗、药物并用方案,可明显缩小肿瘤。在测温控制在直肠内42.5℃,此时,膀胱内温度一般达到43℃左右,患者无明显不适,但治疗膀胱癌温度最高不应超过43.5℃。应用方法:射频透热一般在膀胱药物灌注后立即进行,每次透热时间为60~120min,4~6周后改为每月1次。膀胱灌注化疗前应排空尿液,所用药物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将药物注入膀胱内,透热治疗2小时后方可排尿。射频透热与放疗结合时,可在放疗后2小时内进行,每周进行2次,间隔在48h以上,6~8次为1疗程。

解放军第107医院,全军肿瘤诊疗中心/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点专科,采用射频经体表透热结合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和局部区域放射治疗50例患者,除2例失访,3例因经济中断治疗外全部完成治疗计划,5年存活率68.89%(31/45例)。热疗、灌注化疗、区域放疗和局部适形治疗综合应用,达到了取长补短,联合增益的目的,通过热疗增加了放射增敏、灌注化疗的剂量比,降低了单项应用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三、预后转归

根据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及肿瘤大小和是否多发来判断预后,一般浅表性膀胱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

第三节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rcinoma)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前列腺癌在欧美各国发病率很高,而亚非各国发病率低。在美国占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一位、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国外和我国的发病率目前均有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病人中有一部分属无症状的“潜伏癌”,尸检时方能发现。

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有如下因素:①性激素,雄激素与雌激素平衡紊乱,特别是雄激素的变化。青春期切除睾丸则不发生前列腺癌。②性活力,有研究发现在性活力高的人群中,此病发病率高。③年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④性激素受体和癌基因。⑤种族遗传和地理因素。⑥饮食,高脂肪饮食、过量饮用咖啡和酒类有一定关系。⑦环境污染、暴露于放射线、过多接触镉等也有一定关系。

一、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着肿瘤增长和病情发展可出现下述症状:①下尿路梗阻,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流缓慢、排尿困难、尿潴留或血尿。②直肠梗阻症状,前列腺癌肿压迫或侵犯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或结肠梗阻。③肿瘤压迫或淋巴结转移压迫可出现下肢水肿。前列腺癌早期就可发生转移,前列腺癌通过局部浸润、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可转移到身体任何部位,约1/3病变转移到内脏器官,2/3侵犯骨骼及淋巴。最易侵犯的部位是前列腺包膜。由于前列腺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转移到骨盆,下段脊柱及近端股骨也颇常见。没有骨转移,而单有其他脏器转移的病例是极少的。淋巴转移最普遍的是闭孔、腹下和骼淋巴结,伴有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浸润及细胞分化不良的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发现,淋巴结转移亦能发生于病程早期。④骨转移可出现疼痛,病理性骨折和神经压迫症状。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2.直肠指检是诊断和筛选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80%的病例可获得诊断。前列腺癌指检表现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表面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或侵犯肠壁等。

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又称前列腺血清酸性磷酸酶(PSAP),可由正常或癌变的前列腺上皮细胞溶酶体产生,是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或免疫电泳法(CIEP)检测,总阳性率在70%左右,晚期患者可达80%~90%,并可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正常或癌变的前列腺上皮细胞内质网产生,分子量为3400大分子的糖蛋白,是目前前列腺癌敏感性强且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为70%以上,晚期患者为90%以上为阳性。正常值:<4ng/ml,可疑值4~l0ng/ml,>10ng/ml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20ng/ml则可能有转移灶。前列腺增生PSA亦可高于正常,应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