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04

第4章 侵波前夜(4)

这时,斯大林首先考虑的是苏联的安全问题,一旦拒绝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很可能招致战争。再加上英法美等国的态度,斯大林决定保持中立,让德国放心地去对付英法。但他又不希望德国吞并整个波兰,不想看到德国装甲师太靠近莫斯科。因此,他提出苏德共同分裂波兰的建议。

1939年 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与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

双方保证不在彼此间进行任何侵略行为或者攻击;若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的对象,缔约另一方将不支持第三国;双方不加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属议定书规定:若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德苏将以纳雷河、维斯瓦和桑河为界。德国默认苏联在东南欧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1939年8月23日晚,斯大林接见了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两人秘密商定了协议的文本,里宾特洛甫在文本中加上了有关德苏两国形成友好关系的重要文字。斯大林以农民式的精明说,苏联政府在被德国劈头盖脸地骂了6年以后,不能一夜之间把一项德苏友好宣言拿到人民面前。惟一能够援助波兰的苏联表示在德国攻打波兰时将宣布中立,作为回报,德国将送给苏联一块波兰的领土,作为苏联遭到入侵时的缓冲地带。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几乎答应了斯大林的所有条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使苏联成功地推迟了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苏联和德国都很清楚,目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两国为自保而不得不签的条约。希特勒想从地图上消灭波兰,苏联也反对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苏联的这一政策一直维持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才不得不放弃。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英法苏谈判无望,希特勒侵略波兰决心已下,苏联出于自身安全而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个条约使苏联摆脱了德日两面夹攻的危险,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扩军备战时间。但条约的签定在各国中间引起了混乱,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开展。多年来苏联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反法西斯斗士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德苏条约发表后,意大利和西班牙公开表示反对。日本更是反对,因为日本正在中蒙边境与苏军作战。

英国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十分恼火,扬言要派间谍谋杀希特勒。

苏联在条约签署后,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如果没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会受到德、意、日从欧洲和亚洲的两面夹攻。英法会据守马奇诺防线并且资助德国。美国这个“日本的兵工厂”也会反对苏联。而签订了条约后,红色的苏联不用向整个世界开战了。

斯大林对丘吉尔说过,他在1939年的夏天时决定苏联不能被英法骗到单独对德国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去。如果同英法结成同盟的希望无法实现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转而联合德国呢?

丘吉尔不得不承认:“苏联与德国做交易,固然令人反感,但在当时是最有利于苏联的。斯大林优先考虑的是苏联的战略安全。”

苏波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在8月25日,战争爆发前夕,苏联同英法进行军事会谈时,波兰报纸和波兰人民不停地表示“波兰不要苏联人的帮助”。

苏联政府认为,为了把苏联的帮助给予波兰,苏联就必须先征服它吗?还是苏联应跪下来乞求把苏联的帮助献给波兰?这种立场是苏联办不到的。而对于苏联瓜分波兰的另一种解释是,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世界局势,苏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防的行动,而其中对波兰的出兵即是为了建立“南方战线”。

首先提出瓜分波兰的,并不是直接进行攻击的德国,而是从波兰背后突施冷箭的苏联。苏联政府认为,留下一个残存的波兰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容易在苏德两国间造成磨擦,最好的办法是从分界线以东的领土中,一直延伸到布格河为止的整个华沙省划归德国所有,剩下的领土划归苏联。

希特勒与苏联政府达成交易后,主要担心的是苏联不去瓜分波兰的领土。德军开始进入波兰两天后,希特勒就开始催促苏联进军。

对于苏德为什么能够联合在一起,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认为,虽然苏德两国瓜分波兰的和约正式签字,但苏德之间有深仇大恨,这种仇恨绝难消释。丘吉尔准备从大局出发,依然将苏联视作可以团结的盟友,计划与苏联联手共同遏制德国的强大的攻势。

得到苏联的一纸保证后,希特勒当即下令于8月26日凌晨4时30分发起总攻。但是,到了25日夜间,攻击令却被希特勒突然取消,一些提前开动的部队被召了回来。原来,英波两国于8月25日正式结盟,而意大利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战。

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建议希特勒收回进攻命令,对局势作重新考虑。8月31日,希特勒决心破釜沉舟,甘冒单独与英法发生大战的风险,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总攻。

希特勒要求军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任何喘息机会。

希特勒说:“如果部队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4.“白色方案”秘密出台

1939年3月底,希特勒指示德军总部制订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4月1日,希特勒出席在威廉港举行的战列舰“提尔比茨”号下水典礼。他向参加典礼的人说:“若某些大国以为现在的德国将老老实实地坐着,直到他们建立起新的包围圈来对付我们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把现在的德国当成了软脚虾。那些宣称要为大国火中取栗的投机小国必须知道,那样做会烫坏手指头的。某些大国在国内说,他们将扩军备战,并将继续扩军备战。我只能对他们说,我们不会等你们把德国拖垮的!”

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白色方案”是想利用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灭亡波兰。波兰战役是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希特勒计划用快速兵团和强大空军作突然袭击,闪电般地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然后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队,力求在半个月之内结束战争,然后回师增援可能遭到英法进攻的西线。

“白色方案”指令:

由于波兰的态度强硬,德国不仅需要保障东部边界的安全,而且还要做好军事准备,以便在军事行动时永远消除来自波兰的各种威胁。

“白色方案”的政治目的是:

德国与波兰的关系仍需要避免引起骚乱。若波兰采取对德国进行威胁的态度,那么,同它进行清算就势在必行,最终消灭波兰军队并在德国东面形成更有利于国防要求的新形势。最迟在开战时,必须使但泽市重新回到德国的手中。

应尽最大的努力孤立波兰。希特勒把这次战争限制在波兰境内进行。这种局面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出现,因为法国内部危机加剧,同时我们认为英国将会采取克制态度。苏联的干预对波兰毫无益处,只意味着波兰被苏联吞并。德国必须尽一切可能影响周边国家的态度,尤其是苏联。意大利的态度是在柏林-罗马轴心中已经确定的,是德国的战略伙伴。

“白色方案”的军事战略是:

德国军事行动应视西方各国对德国敌对程度而定。为了方案的成功,德国必须以迅猛的重拳出击来进行战争,这样更能孤立波兰。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德国西部和北海沿岸的防务安全。进军波兰时,针对周边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尤其是立陶宛。

德国军队的任务是:

消灭波兰军队,占领整个波兰。此次军事占领将由德国东普鲁士境内的陆军执行。秘密的或公开的总动员,将尽量推迟到进攻日的前一天下令才进行。

海军的任务是:

消灭或击垮波兰海军,封锁波兰海军基地的海上通道。进攻日即宣布停在波兰港口和但泽的中立国家船只离开港口的期限。期限一过,立即封锁。必须预先算出规定离港期限将给海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切断波兰的海外联系,掩护德国至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海上通道。尽量克制,避免苏联海军从芬兰湾武装干涉,确保北海海岸和濒陆海区的安全。最关键的是要避免采取可能使西方国家变得强硬起来的行动。

空军的任务是:

必须对波兰实施突袭,而在西线则可只保留必不可少的兵力,应在极短时间内歼灭波兰空军。开战前空军部队将向东普鲁士转移,但不能影响战争的突然性。对空防御的重点是施特廷、柏林和奥斯特劳和上西里西亚工业区。

另外,“白色方案”还列有若干附件、附录等。

在下达“白色方案”后,希特勒要求方案的制定工作必须涉及到1939年9月1日以后的一切军事行动,作战计划的详细时间表必须于5月1日前送到最高统帅部。

德国侵略波兰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波兰惧怕战争,但又不想投降,还不允许苏联入境支援自己。波兰政府只想求得英法两国的保护。

4月6日,波兰总统贝克走访英国,与英国签订临时的互助条约。双方宣布,等到细节问题商量好以后双方会签署长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