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05

第5章 侵波前夜(5)

4月7日,意大利在德国的支持下进攻阿尔巴尼亚,为下一步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打开了通道。欧洲局势进一步紧张,欧洲一些不肯加入轴心国的小国纷纷表示将严守中立。4月13日,英法宣布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担保,以此来回应德意的战争威胁。这样,德意与英法的对立就明朗化了。

根据“白色方案”的指示,德军参谋部进一步确定了对波作战的计划:突袭波兰领土,破坏波军的集中;在一次战略性战役中,对波军主力进行纵深包围,并歼灭波军主力。为此,德军兵分两路,一路自东上西里西亚出发,另一路自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出发,同时向华沙突击,一举击溃波军主力。

德国陆军共集中了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方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性进攻,德军统率部建立两大集团军群。一路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一路是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

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方迂回华沙。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

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首先切断波兰走廊,彻底围歼集结在这里的波军集团,然后从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并从东北方迂回华沙。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共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

空军的任务是掩护陆军,并确保制空权。空军要轰炸华沙和波兰铁路线,以猛烈的轰炸压制波军。

海军的任务是消灭波兰海军,截断波兰与中立国的海上贸易。另外,德国海军应该保障德国海上交通的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西方各国干预。

提供安全保证后与后来德军制定的“闪击战”计划相比,“白色方案”的作战计划显得十分粗糙。

希特勒听说波英签署了互助条约,英法对希腊、罗马尼亚做担保后,开始感到不安。不久,希特勒派戈林赴意大利访问。他想让戈林询问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是否下决心打大战。

4月15日、16日,戈林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两次拜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大谈意大利目前遇到的困难,说意大利现在经济不景气、国内兵力缺乏,军队装备落后,若打一场大的战争,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戈林得知意大利没有做好近期打大的战争的准备后,没敢透露德军将要攻打波兰的计划。戈林劝道:“德意两国目前的战略地位已经非常有利,哪怕战争来得早点,两国也完全有能力打败任何大国。”

当时,意大利外相齐亚诺已经在4月中旬就估计德国可能要进攻波兰了。因此,齐亚诺指示意大利驻德国大使随时上报德国的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情报。

4月20日,意大利驻德大使向外相齐亚诺发电报说:“德国人快忍不住了,即将对波兰动武。”齐亚诺马上派意大利驻德大使立即安排他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谈。

4月28日,德国宣布废除1934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和1935年的《德英海军条约》。

5月5日,波兰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波德关系彻底破裂。与此同时,希特勒加紧了争取苏联的工作,由此形成了深刻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事态发展,并使波兰深受其害。

5月6日,应意大利外相齐亚诺的邀请,里宾特洛甫来到米兰会谈。会议室的气氛过于严肃,齐亚诺郑重地向里宾特洛甫宣读墨索里尼的意思,说意大利不想现在参加大战,急需三年的时间备战。

齐亚诺还以为里宾特洛甫会生气,哪想到他竟平静地说:“德国也想再等三年呀。”会谈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两人互换了对欧洲局势的看法,双方同意改进轴心国与苏联的关系,然后共进晚宴。

晚宴过后,墨索里尼打来电话,齐亚诺向他汇报了会谈情况。齐亚诺说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墨索里尼认为希特勒很给他面子,忽然心血来潮,命令齐亚诺向报界宣布:意大利决心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

不久,齐亚诺把墨索里尼的原话通知了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感到震惊,立即打电话给希特勒。希特勒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外交上的巨大胜利,立即指示里宾特洛甫表示他同意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

此后,经过两国代表多次讨论,德意两国元首缔结了“钢铁盟约”,《德意军事同盟条约》于5月22日在柏林总理府签字。条约签字仪式盛大,德国的军政要员全部出席了仪式。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意大利外相齐亚诺先后在条约上签字,齐亚诺代表意大利向里宾特洛甫授予了一枚阿农齐亚塔勋章。

在场的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十分嫉妒,胖脸红了起来,眼眶里似乎起了层水雾。齐亚诺不知道戈林为何如此激动,在签字仪式结束后找到戈林。

戈林对齐亚诺大吼大叫,说勋章应该送给他,因为负责德意军事同盟的是他,而不是白捡便宜的里宾特洛甫。齐亚诺知道戈林是希特勒的心腹,哪敢得罪,连忙表示回国以后一定给戈林弄来一枚勋章。

在《德意军事同盟条约》中,希特勒曾亲自给它的序言加上一句话:德意两国“因法西斯主义的内在血缘关系紧密地团结起来,决心共同捍卫主义,以争得两国更多的生存空间。”

《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核心是:“若缔约一方陷入与另一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军事纠纷,则另一方应以盟国的身份在地面、海上和空中予以支援。一旦发生战争,任何一方都不得单独停战或和谈。”

5月23日,希特勒下定了发动波兰战争的决心。这一次,德国高级将领们没有提出任何疑义。这一天也就是《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签定的第二天,希特勒在总理府书房召开军事会议。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空军司令戈林、海军司令雷德尔、陆军司令布劳希奇、陆军参谋长哈尔德、空军总监米尔西、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尼温等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

希特勒在会上提出,德国的经济危机只有在欧洲夺得更多生存空间后才能缓解。若不夺得其他国家的领土,是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值得庆幸的是,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兵不血刃地获得了胜利。但今后,我们不能总指望别国投降。”

希特勒看了看将领们,见没有人反对自己,接着说:“但泽自由市不是我们作战的终点。我们的目的是要把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间向波兰扩张,夺取东欧的粮仓波兰,进而解决波罗的海诸国的问题。欧洲大陆就这么大,我们要想生存只能靠战争。若日后我们与西方国家发生战争的话,能在东方波兰拥有大片领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战时要比和平年代更难依靠丰收来得到粮食。”

希特勒接着说:“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波兰这个粮仓!我们一有机会就占领它!这次真的要开战了!把波兰孤立起来是我们的任务。”

在谈到“孤立波兰”的时候,希特勒显得非常激动。希特勒解释道:“我们现在还不能跟法国和英国摊牌。同波兰的军事作战只有在英国和法国置身事外的条件下才容易取胜。若是我们做不到,最好快点把波兰占领。”

将领们听了希特勒的话深受鼓舞。希特勒又谈到了苏联问题,说道:“苏联也许会反对我们占领波兰。如果苏联、英国和法国结盟,那我们必须先占领荷兰和比利时。这时我们管不了中立宣言了。否则,英国和法国的军队会借道荷兰和比利时来进攻我们。若英国真的出兵干涉波兰战争,我们必须同时进攻荷兰。我们的目标是在荷兰境内建立防线。对英法的战争是决定德国生死存亡的战争。你们都不要有侥幸取胜的想法!”

提到了对英法作战,希特勒显得更加激动了。希特勒说:“为了避免英法赶来参战,我们必须一开始就猛击波兰,迅速灭掉波兰。关于谁是谁非、互不侵犯条约等,我们都不要理睬。英国在陆上可能进行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击垮。若我们能够占领荷兰和比利时,又打败了法国,那我们就有了与英国决一胜负的基础。保密是战争成功的绝对前提,我们对意大利和日本也要做好保密工作。”

会后,将军们按照希特勒的会议精神,抓紧战争准备。

此时,德国已经刀剑出鞘,而波兰一方却畏首畏尾。面对德国公开的军事威胁,直到1939年3月捷克灭亡时,波兰才开始制定反入侵作战计划,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怕刺激德国,不敢有大规模行动。

波军统帅部为了对付德国,相应地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作战计划:如果德国入侵,乘德军主力未东调之机,首先向北进攻,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以此来解除北方的威胁,在西部和西南边境采取守势,以阻止德军的进攻,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打败德国。另外,波军统帅部指出,波军应在各要害地区以顽强的防御和预备队来遏止德军的攻势,使敌人遭受最大损失,为英法盟军赶到战场并展开兵力赢得时间,再根据情况反攻。波军的计划是建立在英法军队参战的基础上,后来英法不肯参战,使得波军计划出现了大的战略漏洞。

8月23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后,德波关系日益紧张,波兰政府才真正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了,波兰政府下令实施秘密动员。

波兰陆军计划动员40个师又22个旅,870辆轻型坦克,824架飞机和4300门火炮,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兹南、罗兹、克拉可夫、喀尔巴阡、纳雷7个集团军,沿北部边境部署了2个集团军,沿西和西南部边境部署了4个集团军,另外1个集团军部署在维斯瓦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部队。

波兰海军的任务是保障格丁尼亚海军基地和黑耳半岛的安全,阻止德军登陆,与德国海军作战。波兰空军则被分散使用,向每个集团军配备一支陆军航空兵大队。另外,波军统帅部手中还剩下一支歼击航空兵部队和一支轰炸航空兵部队。

在英法政府的劝说下,波兰政府真正动员的时间竟推迟到8月31日零时,结果战争爆发时无法完成战争动员,波军无法按照作战计划在预定地区展开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