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片扁扁的阳光
7512000000058

第58章 大彻大悟“舍”与“得”

“舍”与“得”是一组反义词,也是阴阳,相克相生。舍里面有得,得里面有舍。舍是为了得,得了可以舍。理虽如此,人们往往是做不到的。

一生奋斗,艰苦卓绝,疲其心智,劳其筋骨,都是为了一个“得”。得到功绩,得到财富,得到地位,欲望永无止境,不知如何休止,一直获得到灾祸到来时,才晓得收手,但是已经晚了。汹涌的欲望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产生了太多的人生悲剧。

得来太不易,舍去自然难。舍是痛苦的过程,文字上用“割舍”来表达舍去时艰难的心理挣扎痕迹,舍去自己的艰辛得到,像用刀一刀一刀割自己的肉一样痛楚。因为痛楚,人大多不能舍,不能舍当然不会痛楚,也不能享受得的喜悦。尽管舍去的有时候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因为畏惧痛楚而不为;尽管有时候舍弃的连“鸡肋”也算不上,只能算是包袱或是痛苦,也因为畏惧痛楚而不为。

眼界开阔,善于从大处着手的人,手起刀落,全无顾忌,敢于舍弃,毫不顾惜,成就了一番事业。那些当断不断,优柔寡断,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不敢痛快舍弃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业,只能是终日长吁短叹,无所作为。

舍得是一种大智慧,需要大勇气。该舍而不舍,必为其害。小不舍则小不得,大不舍则大不得。舍得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是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是对机理和尺度的准确把握。得中有舍,舍中有得;有舍有得,亦舍亦得。得之不喜,舍之不吝,恬然生之,淡然处之,是一种境界,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能算是智者。

未能达到这一智慧层次的人,他们无法忍受一刀一刀割自己肉一般的痛楚的割舍,无法认知阴阳互补,相克相生的规律,认知不到缺而未圆之时恰是好时候的境界。得而不能失,得而不能舍,引祸上身,成了许多悲剧故事的主角。这些主角,有许多甚至是以能力和智慧著称的杰出人物。

秦相李斯协助嬴政平定海宇,横扫六合,他自己也得到了无上的荣耀。后来被赵高蛊惑时,因为舍不得高位和荣华富贵,被胁迫参与了政变,杀扶苏,立胡亥,后被赵高暗算,受尽酷刑。与其子一起被腰斩于东市,功业全部灰飞烟灭。他舍不得荣华却失去了荣华,不但没有得到持续的荣耀,连全家的性命都丢掉了。

吴三桂舍不下那个据说换手率很高的绝色美姬,洞开国门,引清入关。做滇王时,又因舍不下被削藩的屈辱,竖起反旗,最后身败名裂。先负于明后负于清,被后世笑骂,都因为一个不能舍。

现代故事不能细数,有的人舍不下一个“情”字,百般纠葛,铸成大错;有的人舍不下一个“官”字,谄媚阿谀,爬得身心疲惫;有的人舍不下一个“钱”字,拼命搜罗,直至东窗事发;有的人舍不下一个“色”字,感染恶疾,痛不欲生。有的人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想往怀里划拉,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有的人想得到又不愿舍去,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下不了决心,最终一事无成。

智者对舍得有很精辟的阐释:“小不忍则乱大谋”,是论证小舍与大得的关系;“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这也从取舍的角度阐释了只有做到舍弃,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舍得是一种哲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平衡术,是一种领悟,也是一种智慧。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舍得是痛并快乐着。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正在获得。

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准确把握和精妙体悟。

大战略家毛泽东深得舍得三昧,舍得打烂坛坛罐罐,得到了运动战中对敌人军事力量的歼灭;舍得放弃延安,为大军东渡争取了时间。把舍和得玩得非常精妙,把老蒋八十万军队也玩完了。

历史上真正对舍得大彻大悟的人,应该是春秋时越大夫范蠡。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留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舍。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舍”。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可谓“三舍”。

范蠡一舍上将军的至高威望,二舍数十万财富和宰相印,三舍万万资财。在名利场中自由进退,在巨大的财富面前超然物外,在高官厚禄面前心态淡然,不为所累,这样的浩大襟怀,是人们不能做得到的。

范蠡见险而退,迷途知返,敢于舍弃,明达顺势,是真正的智者,后人把他尊为“财神”,自有老百姓的心理趋向,他精妙的舍得之术,才是我们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