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2500000003

第3章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观察与思考(3)

如果我们把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形成过程作一个历史的考察,就可以发现,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紧密相连的。1990年,王尚文在他的第一部著作《语文教改的第三次浪潮》提出,在“以片面强调政治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一浪潮”和“以片面强调工具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二浪潮”以后,应呼唤“以突出人文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三浪潮,把语文教学与青年一代思想、个性、心灵等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他的教育思想也同时呼之欲出。此后,他又于1994年出版《语文教育学导论》,特别是1995年出版《语感论》,就初步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但他的“第三次浪潮”的呼吁,直到1998年语文教育大讨论才得到响应,他的这三部著作就自然成了这次讨论的理论依据之一,并引发了热烈的争论。在争论中,王尚文又于1999年出版《语感论》修订本,2001年出版《语文教学对话论》,2007年和他的学生合作出版了《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进一步深化、完善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正是这样的与语文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构成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第三个特点。它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特殊价值:可以说,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是9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在语文教育学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于是,也就有了我们所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历史命运

如前所说,王尚文的人本主义的生命教育观基础上的语文教育学,是和科学主义教育观基础上的主流语文教育学不同的另一个存在,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曲折而复杂的命运。据我的观察,大概是三部曲——

它首先是作为一个异端出现的,因此,一开始就遭到漠视和冷遇。1990年发出的呼吁,八年间无人响应,也无人反驳。

到1998年的教育讨论中,突然被发现,他所提出的“人文性”而且很快成为热门、显学、时尚,但同时就被歪曲,被阉割。“人文性”变成了“人文秀”,强调“语感”被歪曲成对“知识”的全盘否定,强调“对话”被歪曲成对“引导”的否定,也成了“对话秀”。王尚文突然发现,他所呼唤出来的“人文□□潮”走到了他的愿望的反面,就产生了“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的悲哀。

现在大概又要到第三部曲了:科学主义的工具论、知识中心论、教师中心论重新恢复其主流地位,王尚文的教育思想很可能再度被边缘化,而且还要背上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混乱负责的罪名。

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三部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不断出现的现象。这句话就是□□从海涅那里引述过来的。我在研究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百科全书派和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时,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因此,提出过一个“思想的实现就是思想和思想者的毁灭”的命题(参看拙作:《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今天不作讨论。要讨论的是另一方面:王尚文教育思想的命运。三部曲的出现,实际上是和语文教育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些致命弱点和先天不足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致命不足,在我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