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7359800000003

第3章 敢于梦想(3)

某位哲人说过,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在李书福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初李书福想上马摩托车时,因为国家政策的困扰而不得不一度作罢,最后他不得不花钱“买”来生产权。几年之后,当李书福想上马生产小汽车时,他又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明确规定:除“三大”(长春、上海、十堰)、“三小”(上海、天津、广州)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就是这一规定令想要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李书福一筹莫展。

李书福无数次猛烈地撞击着汽车工业的大门。明明看到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但国家政策的大门却对民营企业紧紧关闭了。眼瞅着跨国汽车巨头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进入中国市场,李书福心急如焚。他的眼里闪着焦灼的光芒,他的语言开始变得急促。

“我们要做的事很多,也很有意义。但国家的一些行业政策还没有对民营企业开放。所以我就想请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允许我尝试。”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造小轿车,但现在这条路很艰难。”李书福很清楚:在汽车这个风险很高、挑战性极大、充满着世界巨头竞争的行业里,他自己只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我的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密集程度与国际性汽车公司比较起来确实微不足道,他们是大象,我是只小蚂蚁。”蚂蚁如何能与大象竞争?可李书福已经下定决心。

“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我可以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李书福是有策略的,他分析过,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二十年,从夏利到大众,一汽、二汽,从广州标致到别克、雅阁,从低档到高档,排量愈造愈高,级别也愈造愈高,价格越来越贵。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三四万元价位的车,因为他们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十几万元的车。“我的售价也就三四万元,只要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薄利多销,我就会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人去开发。”

李书福成竹在胸,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培养起来一大批高级专家、实用型管理人才,他们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他造小客车,也是在为3~5年后进入轿车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与国内汽车巨头、国际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堆积。那些老牌公司时间长了,体内堆积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可以比别人更低,这是自己的优势。

对于这一点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业是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极薄的经济型轿车的。这就为吉利的生产留出了空间。

李书福正在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环境如何变迁,这位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先驱人物,都像大多数中国富豪一样,在创富历程中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7. 绝不安于现状的松下幸之助

如果说松下幸之助有什么特点,永不满足恐怕就是突出的一个。从松下幸之助的经历中可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他自己也坦认不讳。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绝不安于现状的思想,来源于他善于梦想的天性。松下幸之助的梦想始自少年时代。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梦想不像普通人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暗淡,反而是越来越耽于梦想,梦想与年龄共同增长,越来越辉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为自己的松下电器公司制定了一个长达250年的长远规划。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梦想并不是什么坏事。他举自己的例子说,自己之所以保持“不健康也无妨”的态度,正是基于梦想——对前途的强烈希望,就是对某种工作要怀有强烈的把它做好的愿望。这种全力以赴去做的结果,自然能开创出一条路来。因此,当不健康的人又失去希望时,等于是在失败上加上失败,不幸上加上不幸。他认为重要的关键是在于能否把不幸也当作最好的解释。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明天抱有希望,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甚至说,他自己一生的嗜好就是梦想——

“我长久以来就是一个梦想家;不仅是我自己,所有的工作者都从梦想起步。常常有人问我:‘你有什么嗜好?’遇到这种情形我会说:‘我没有什么嗜好,勉强要说有的话,我的嗜好就是梦想吧!’”

“我觉得再也没有比梦想更美妙的东西。幻想的国度可以永无止境地开拓下去。可以到广阔的未开拓之地,充当那里的王者,可以做伟大的发明,对社会有莫大的贡献,亿万财富都存在于可爱的梦想中。像我这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只有靠梦想。不过我因以上所说的意义,认为梦想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无以名之,只有名之为梦的哲学。”

8. 让梦想起飞

一股想做成“什么人”或“什么事”的炽烈欲望,便是梦想家飞翔的起点。漠不关心、怠惰或缺乏雄心壮志是产生不了梦想家的。

记得,一生有成就的人,一开始出发总是不顺利,而且在“抵达目标前”,也总会经历许多心碎的挣扎。那些成功者,其人生的转捩点,通常会与某个危机同时出现,透过那些危机,他们认识了另一个“自我”。

约翰·本仁(John Buan)由于他的宗教观点而被关押且遭受酷刑,之后,他写了《天路历程》一书,此书也是英国文学中最精致的作品之一。

奥·亨利(O Heny)是在遭逢重大不幸且被关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小车房中之后,才发现沉睡在自己脑中的天分。透过不幸的遭遇,他被迫认识了他的“另一个自我”,加上运用想像力,他终于发现自己是个伟大的作家,不是个遭人遗弃的可怜罪犯。

查尔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第一个工作是在鞋蜡罐上贴标签,由于悲剧般的初恋伤了他的心灵深处,而使他成为世上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那场悲剧首先产生了《孤星泪》(David Copperfield)这本书,其后又产生了一连串的作品。那些作品为所有读过狄更斯小说的人,创造了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出生后不久,即又聋又哑,虽然遭逢此至深之不幸,她的名字还是留在了伟人史页上。她的一生证明了:除非你甘心接受失败,否则你绝对不会被击败。

罗伯·伯恩斯(Robert Burns)原是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小子,他出身寒微,长大后还是个酒鬼,但世界却因为有了他而更显美好,因为他将美好的思想妆扮成诗句,借而铲除了心灵的荆棘,遍植为玫瑰园。

贝多芬(Beethoven)是耳聋,密尔顿(Milton)是瞎子,但他们的名字都将亘古长存,永垂不朽,因为他们有梦想,并且化梦想为条理分明的思想理念。

祈愿一件事,和准备好去接受它之间是有差别的。一个人惟有在“相信”自己会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才算是有接受的准备。心理上必须“深信不疑”,而非仅只是希望或祈愿而已。开放的心才会有成功的信念,封闭的心灵激不起信心、勇气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