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7359800000002

第2章 敢于梦想(2)

约翰回到美国后,便与一名田纳西的女子结婚。随后,他前往纽约,正式开始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起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他在里面的职位为投资咨询部办事员。不久,朋友告诉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轻上进的财务经理。这家公司的名称是国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

约翰听说之后,便前往这家公司应聘,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可让他进一步学到许多有关财务经营方面的东西,于是他就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四年。

四年之后,他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并等待机会。

最后,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资深职员即将退休,这个人拥有八个相当有实力的客户,欲以5000美金出让。这对约翰来说是相当大的赌注,5000美金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若此举失败,他将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且,这些客户顶下来之后,能不能留住还是问题。这时约翰再一次面对重大抉择。最后,他一心想自立门户的野心战胜了一切,他接下这八个客户,并且立即前往拜访,十分坦率而且诚挚地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理想与计划。客户们都被他的热情与直率感动了,都表示愿意留下观察一段时间。

当时的约翰才二十八岁。

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第三年,公司业务开始蒸蒸日上,客户也显著增加,约翰自立的梦想终于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

今天,他已经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总裁,拥有将近一亿美元的资产,并兼任某大型互助银行的常务董事及数家公司董事。

4. 让欲望成为你的财富目标

要创富,首先得想创富,但想创富,并不见得就会创富。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以为只要天天想发财,时时想创富,财富就会真的掉下来,那显然是非常幼稚的。事实上,我们说要有强烈的创富欲望,并不是要你天天幻想要发财,做梦要创富,而是要你将这种强烈的创富欲望转化成为创富的目标与创富的动力,然后朝着这一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往前走。任何诱惑都改变不了你既定的目标,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如果停留在抽象地想发财、简单地想创富的层面上,而不去认真地规划创富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目标前进,那也是枉然。

每个人知道金钱的用处后,都想发财。但由于没有确定恰当的创富目标,以致使许多渴望创富的人似无头苍蝇撞来撞去。这是造成大多数人不能创富的主要原因。正像西方有一句谚语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对于追求财富,如果有强烈欲望的驱使,便不会害怕困难和挫折,如果有明确的创富目标,便会引导你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有人归纳出将欲望变为财富的模式——首先,在脑海中孕育着创富的欲望,欲望愈来愈强烈后,逐渐升华成为奋斗的目标;通过冷静地思考,确定实现目标的规划;目标确定了,规划制定了,然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将脑海中孕育的创富欲望,转化成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为可以达到的目标而奋斗,这是绝大多数人致富的第一秘诀。著名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他的创富秘诀就是将欲望变成目标,再将目标变成财富。

目标远大的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目标短小的人,就会被蝇头小利所害。李嘉诚将自己的塑胶厂取名叫“长江”,取其寓义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开阔胸襟和远大抱负。

古话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

李嘉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其志当存高远的博大理想为基础的。

要想成为一个大富豪,就必须目光远大,而不斤斤计较于蝇头之利。远大的目标可以激励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气魄,可以让我们经受得住挫折,输得起也赢得起。

5. 比尔·盖茨的梦想

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伟大的梦想造就了天才。但比尔·盖茨却是一个善于把伟大的梦想与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的人。

小盖茨强烈的进取心、执著的性格,在同龄人中是罕见的。无论游戏还是比赛,盖茨总要争个高低。

“即使把我浑身衣服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地扔在沙漠中,但只要有一支商队路过,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每每读到洛克菲勒的名言,盖茨的心总是狂跳不已。他常常自勉道:“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

盖茨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他们把他送入西雅图收费最高的私立中学湖滨中学读书。正是这所学校激发了比尔·盖茨智慧的火花与创造力。

湖滨中学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盖茨如鱼得水,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凡能弄到手的计算机书刊、资料,盖茨总是百读不厌,还能举一反三。同窗好友保罗·艾伦常向盖茨发难和挑战,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使他俩成为知己。艾伦曾说:“我们都被计算机能做任何事的前景所鼓舞……盖茨和我始终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能用它干出点名堂。”

当艾伦醉心于专业杂志时,盖茨还喜欢读一些商贸杂志。他们甚至想到用学校的计算机赚上一笔。盖茨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极快,以致有许多高年级学生向他请教。在破坏计算机安全系统方面,盖茨可算是行家里手。在计算机中心公司,他们发现了一种弄虚作假的办法,使计算机按他们的程序工作,而使用的计时记录却保持不变。一旦系统崩溃,公司人员立即就会猜出是盖茨捣的鬼。作为免费使用计算机的交换,盖茨和艾伦把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汇编成册,起名为《问题报告书》。半年后,《报告书》已增至300多页。

从比尔·盖茨的青少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出,也许盖茨最早所具有的梦想与一般人相差无几,财富、成功、金钱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而已,但盖茨却能够将这一梦想与自己新接触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梦想有了坚硬的基石。

盖茨有个尽人皆知的著名梦想:将来,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电脑,而在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则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当然,这一梦想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少年盖茨在为自己的这一梦想激动的同时,也隐隐看到了在它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这位西雅图著名律师的儿子从小酷爱阅读的就不是儿童图书,而是法律和商业方面的成人杂志。

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催生下,微软公司诞生了;也正是在这个公司的推动和影响下,软件业才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这种蓬勃兴旺的地步。

6. “汽车狂”的博弈之梦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富豪,就是因为缺乏梦想和追梦的信念。李书福说过,这个社会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欲望,只有不断地提高欲望,不断有自己新的追求,才能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装饰板和摩托车的开发成功之后,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并没有坐下来歇口气,而是做出了更惊人的决策:生产小汽车。李书福能行吗?实践证明,他不但行,而且干得相当出色,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军汽车工业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