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曾经像这棵小橡树那样迷茫过,但是纵观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往往并不是说有多高的智商或者多好的机会,而是找到了自己真实的个性,并把它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我们愿意正视我们的个性,我们也不用羡慕他人,因为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成为一个充满个性魅力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别具特色的那一个。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在我们发展自己个性的时候,我们要摒弃掉那些让人厌恶的个性,发展出让别人喜欢的个性。从这个意义来说,让人感觉舒服的成功人士往往是那些不但拥有个性,而且是拥有良好个性的人。
诺尔曼·安德森(1968年)曾进行了一次研究,他共列出555个描写人个性的形容词,让被试者指出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一个有这些特点的人。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和真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说谎和虚伪。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着很多良好的个性,如热情、忠诚、慷慨、有教养、体贴等等。
人格优秀、个性良好的人,不仅到处受人欢迎,而且到处能得到别人的扶助。也许他们没有雄厚的资产,但其在事业上成功的机会,较之那些虽有资产却缺乏良好个性吸引力的人要大得多。
因此,不管遭遇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像哈佛人那样,时时不忘发展自己的良好个性,毕竟人生中最大的事,不是赚钱,而是要把我们内在的最高力量、最美善的天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像磁铁一样,成为有吸引力与受人欢迎的人,从而吸引你所愿意吸引的任何人到你的身旁,赢得友谊、关爱和帮助,为自己的成功做好铺垫,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一种成功。
带上情商打造的“气质光环”
作为世界名校,哈佛不但很注意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气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相貌平平,但这个人让你感到他很有魅力,可以亲近;而有的人虽然衣冠楚楚,相貌堂堂,但给人的感觉是不可亲近,缺乏令人欣赏的特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情景不禁让人想到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气质。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气质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与容貌不同,人的气质所带来的人格魅力,是与日俱增的。
的确,由气质产生的美感,是不受服装打扮和年龄制约的,它总是随时随地地自然流露。气质好的人身上,往往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精气神”,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他们,愿意接近并与之交往,这种人办事的成功率往往比较高。
气质美不仅体现了人的精气神,甚至一举手,一投足,说话的表情,待人接物的分寸,工作的态度等皆属此列。
有很多人工作认真、执著,言行聪慧、洒脱,办事精明、干练,他们身上洋溢着夺目的气质美,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容易取得合作伙伴的竭诚支持。所以,许多大公司经常委派这样的人负责公关部的接待工作,用以树立公司的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合作。拥有这种气质类型的推销员,其工作业绩往往比较突出。因为这种气质给人的感觉是诚恳、实在,不虚妄,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
戴尔一向很注重气质的培养。他清楚地认识到,商业社会中,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精气神来判断对方的实力。在他背负着不少债务的时候,他也都是充满着斗志昂扬的感觉。他看上了出版行业的商机,因此,他决定与某位出版商多接触,以获得机会。
每天早上,戴尔都会身穿一套整洁的衣服,在同一条时间、同一个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戴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戴尔搭话:“你精神这么好,气质不俗,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戴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戴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戴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戴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打算近期内争取出版。”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也可以帮你的忙。”这正是戴尔所期待的。
出版商邀请戴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已“说服”了戴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戴尔的杂志。戴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就这样,戴尔的气质为戴尔换来了办杂志所需要的3万美元资金。
可见,气质轩昂不仅是人们精气神和素养的表现,有时候还可以因此得到别人更多的信任,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相反,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低着头,垂着手,驼着背走路,那我们很容易就会怀疑此人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承受着太多的思想重负。这种状态的人,人们往往认为他办事能力不强,即使一些他本来能胜任的工作,别人也不敢轻易交给他去做,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会因此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因此,要想避免自己出现这种状况,就要在走路时,昂起头,挺起胸,脚步稳健;工作中,有条不紊,忙而不慌,接到邀请后回答“你稍等一会儿,让我查查日程安排”,这样就能给人以精明、干练,充满活力的感觉,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另外,为了修炼气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往往带着浩然之气;一个对生活自信心强的人,总是精神振奋,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一个在逆境面前,努力奋斗的人,会给人以自强不息的感觉,使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培养高雅的兴趣
高雅的兴趣也可以增加气质美,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并有基本的色彩感等。这样的人很受别人欣赏,与之交往的人也多。
3.培养阅读的习惯
阅读了大量书籍的人,往往思想睿智,不会纠结于一些琐碎的事情上面,往往会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敲开陌生人的“好感之门”
哈佛告诉学生:要想生活得和谐,每天保持幸福的心态,不但要善于与熟人联络感情,更要善于赢得陌生人的好感,这是一个人获得快乐的重要条件之一。确实是这么回事,因为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需要跟陌生人打交道,而且我们的很多熟人都是以前的陌生人转化过来的,从这点来看,拥有一些赢得陌生人好感的技巧十分必要。看看那些交际高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些启示。
1.注意形象和内在修养,努力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英国形象设计师罗伯特·庞德说过:“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一位系主任在谈到一位讲师时说:“从她一进门,我就感到她是我所渴望的人。她身上散发着某种气质,把她那庄重的外表衬托得越发迷人。因为只有一个有高度素养、可信、正直、勤奋的人才有这样的光芒。30分钟之后,我就让她第二天来系里报到。她没有让我失望,现在她已是最优秀的教授了。”这个激烈角逐的位置就这样由于一个迷人的第一印象落到了这位女博士的手中。
古代哲人穆格发说:“良好的形象是美丽生活的代言人,是我们走向更高阶梯的扶手,是进入爱的神圣殿堂的敲门砖。”
当然,良好的第一印象不是刻意被打造出来的,它在于平时的修炼。一个注意自身形象并自觉保持好形象的人,总能于第一时间内,在人群中得到信任,总能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也必定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找到发挥才干的机会,最终做到时刻用自己的魅力影响别人,活出真正精彩的人生。
2.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在和陌生人交往时,不妨多多寻求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双方在越谈越投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迅速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浦斯教授,是个有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类的天性》中写道: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莉比姑妈家度周末。傍晚时分,有个中年人慕名来访,但姑妈好像对他很冷淡。他跟姑妈寒暄过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转向我。那时,我正在玩模型船,而且玩得很专注。他看出我对船只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有关船只的事,而且讲得十分生动有趣。
等他离开之后,我仍意犹未尽,一直向姑妈提起他。姑妈告诉我,他是一位律师,根本不可能对船只感兴趣。“但是,他为什么一直跟我谈船只的事呢?”我问道。“因为他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他看你对船只感兴趣,为了让你高兴并赢取你的好感,他当然要这么说了。”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可以使人对你产生兴趣,钦佩你,而且可以使自己更关心别人,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3.学会多听少说
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常常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别人,把自己看做是别人倾诉的对象。上帝让人类只长一张嘴,却长两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少说多倾听。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善于倾听会使对方心情愉快,会换来对方的理解、信任和欢乐;会使对方吐露出内心的苦恼或喜悦;最重要的,它还使说话者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对方渴望被重视的心理,双方的交往也因此变得愉快。
可见,在与人交往时,学会倾听是多么的重要,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想赢得他们的好感,倾听也是很必要的。
4.给对方接受你的时间
交往是个彼此慢慢接受的过程,要给对方缓冲的时间来决定是否接受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5.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说起熟人,要真诚地说他们的优点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如果他要你评价你的朋友,要真诚地说他们的优点。这无疑会给你加分,使陌生人觉得你是一个真诚而值得信任的人。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在这座城镇还不错吧?” 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你原来住的城镇怎么样?”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孙女坐的地方。
这时,父亲从车上走下来,向老人说道:“住在这市镇不错吧?”老人没有回答,又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父亲看着老人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老人看着这位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车子开动了。那位父亲向老人说了声谢谢,驱车离开。
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老人:“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只有真诚地发现熟人优点的人,才能真诚地发现陌生人的优点,也才能赢得我这个陌生人的好感啊,哈哈!”
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赢得陌生人的好感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有真诚的态度,毕竟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只是交往的第一步。
坚持互惠的原则
人生就像是战场,人与人之间有时候难免要处于互相对立的位置,但是人生毕竟不是战场。生活也不用像战争那样,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从更根本的利益来看,互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它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坚持互惠的原则往往可以让我们在社会的交往当中利用到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帮助。
互惠的原则绝不只是理论,它一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事例得到验证。
一位心理学教授为了证明互惠原理的巨大作用,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却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而其实他们都不认识他啊!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这个实验虽小,却证明了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互惠定律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事实上,我们常常都会有类似的体会,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会时刻记着找机会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会努力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通常也会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一个聚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