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名画名作(上)
73433200000008

第8章 晋明帝画佛像

东晋明帝司马绍(299~325),元帝司马睿长子,即位时年24岁,在位4年,享年27岁。佛教自西汉末传人中华大地,至东晋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逐渐深入人心。此时,皇帝带头提倡佛教,甚至亲手画佛像,对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晋明帝司马绍是突出的一位。

晋明帝善画佛像之事,《晋书·明帝纪》未录一字。此事是由其子司马衍(321~342)即位后(是为成帝),大臣们在辩论要不要为“乐贤堂”作颂时披露的。事情是这样的:成帝继位后,一次在前殿遣使拜太傅、太尉、司空,首破祖宗“非祭祀燕飨则无设乐之制”的成规,临轩作乐。彭城王司马宏上言,说“乐贤堂”有明帝手画佛像,经历寇难,而此堂犹存,陛下应该发布诏令,命史官们颂扬之。成帝让在场的大臣们讨论。秘书监蔡谟曰:崇信佛教,是夷狄之俗,非中国经典所确认的。先帝(即明帝)胸怀博大,量同天地,多才多艺,万几余暇临时画此佛像。但我从没有听说先帝雅好佛道。在社会动乱,盗贼猖獗,王都被毁之际,而“乐贤堂”块然独存,这是神灵保佑的象征。然而佛像并不是我大晋盛德的形象,更不是优先歌颂的对象。如果是个人对此事加以颂扬,是可以允许的。今欲皇帝发布命令,敕史官,上颂扬先帝好佛之志,下为夷狄作一像之颂,于我大晋义礼是相悖的。成帝听蔡谟一席话,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否定了彭城王的建议。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晋明帝”也是根据《晋书》加以介绍的:“晋明帝司马绍,善书画,有鉴识,最善画佛像。”同时还记载了他见过的明帝所画的《毛诗图》、《豳诗七月图》、《列女图》、《杂鸟兽图》、《游清池图》、《息徒兰圃图》、《杂异鸟图》、《洛神赋图》、《游猎图》、《东王公、西王母图》、《洛中贵戚图》、《穆王宴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瀛洲神图》、《人物风土图》、《禹会涂山》、《殷汤伐桀图》等。可靠程度如何,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