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让小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确实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在写话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滥用、误用、不用标点导致语义混乱,语句不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课标明确指出:“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我们知道,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的兴趣。
标点填空练习,学会使用
教师可以利用原有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把其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全标点。如:《夏夜多美》中,“多美的夏夜啊”一句,要求学生补全并说明理由,从而加深对感叹号的认识;《雨点》可以加深学生对逗号及句号的认识。
开展辩论会,加深印象
通过一些不用标点符号的实例,提高对标点符号的认识。例如:有一天,王县长正在办公。这时,他的秘书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王县长一看,马上傻了眼。原来纸条上写了这样一行字:请王县长务必于本月15日前去开会。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原来这句话包含着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王县长本月15日去开会,另一个意思是王县长本月15号之前去开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地“动”起来,真正做到在“动”中学习,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通过讲故事,认识重要性
比起空洞的说教来,学生更愿意接受一些小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使用标点符号的故事,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例如:从前,有个坏财主,打算开个酒店,请了一位秀才为他写对联。他对秀才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财旺,店里又没有老鼠。”秀才一听,大笔一挥,写成了。财主一读,高兴极了。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可到新店开张那天,大家围着对联轰堂大笑。你知道秀才是怎么戏弄坏财主的吗?
财主的本意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而秀才巧妙地运用标点,变成“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这样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从这一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
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标点符号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究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教师应以此应明确学习标点的重要性,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诗会比赛,了解使用方法
以读促学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读,重在自主、体验。在朗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由句到段,再到全篇,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富有动感气息的小文章,或者明快、或者哀怨,要求学生凭借自身对文章的认识,确定语句的停顿,从中很好地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及认识。课文《夏夜多美》中,
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蜻蜓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和学生评价他们读的怎么样?由此引导学生们理解感叹号、逗号及句号的用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加深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标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具有独特功效。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要循序渐进,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