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励青少年的爱国英雄故事
72696800000006

第6章 爱国爱民(5)

可是,不懂兵法的监军王侁(shēn),不同意杨继业的建议,还说杨继业害怕辽兵。这下可把杨继业给气坏了。“王监军,我杨继业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不过现在情况对我军不利,如果这仗硬打,会让战士白白送死。你说我怕死,给我三千人马前去攻打头阵。”然后他又对潘仁美说:“潘将军,前边有个地方叫陈家峪(yù)。我要是打了败仗,会撤到陈家峪,希望你能带兵在那里接应。这样两面夹击定能转败为胜。说完带兵冲入敌阵,好一个金刀“杨无敌”,金刀上下翻飞,敌人纷纷落马,杀有几个钟头,敌军蜂拥而上,越来越多,杨继业的白盔白甲,都被血染红了,他也多处受伤,终因寡(ɡuǎ)不敌众,败进陈家峪。满以为能够得到潘仁美派兵的接应,可是连一个援兵的影子也没见。杨继业气得直跺脚,这时敌军又追上了,杨继业带领残兵又和敌人拼杀起来。战着战着杨继业身边的战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可辽兵却越来越多。

杨继业含着眼泪对战士们说:“你们都有妻儿老小,赶快冲出逃命吧!”战士们也感动地说:“老将军何出此言,要死咱们死在一块。”

敌人又冲上来了,战士们擦去泪水,又投入了激战。最后,杨继业的儿子杨延玉战死了,杨继业仍奋力拼杀,忽然一支飞箭射中了他的战马,杨继业被摔在地上。

辽兵抓住杨继业,想尽办法劝他投降,许他高官厚禄,他至死不降。最后他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他曾经拜名师学习弓箭和枪法,由于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不满20岁,就能拉开3百斤的硬弓了。

当时,正值国家多灾多难,金兵灭了辽国,一直打到宋朝的京城汴梁,到处烧杀抢掠,连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三千多人也被俘虏了。

国难当头,为了保家卫国,岳飞毅然应募,参加了抗金的队伍。临行前,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用钢针刺了“精忠报国”4个大字,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母亲的希望,岳飞牢记心中。

从军后的岳飞英勇善战,立了许多战功。南宋政权建立后,岳飞以下级军官身份,上书反对宋高宗南迁,要求北伐。不料触怒了主和派,他们以“越职言事”的罪名,革掉了他的军职。“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一腔爱国热情,换来的只是无情打击!但是,岳飞毫不气馁。他所记挂的不是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是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存亡。他相继投奔在张所、宗泽手下,带领队伍转战黄河南北,深入到太行山下,屡建战功。

懦弱无能的南宋小朝廷,坚持妥协投降的政策,金兵则乘机南进,跨过黄河,打到了江南。时局的混乱,使岳飞的军队和朝廷失去联系,成为孤军。岳飞不畏艰险,主动出击,在广德六战六胜,打的金兵闻风丧胆。在常州四战四捷,金兵死伤惨重并相继收复了建康(今南京)和襄阳六郡,使“岳家军”声威大震。赵构特赐岳飞一面军旗,上面绣着四个赫赫大字“精忠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念念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大业。1140年,岳飞率军挥师北上,岳家军以锐不可当之势,连克数城,“精忠岳飞”的战旗所向披靡。7月,岳飞亲自率领一支轻骑进驻郾城。金将兀术则纠集了一万五千名精兵进逼郾城,并拿出了他的王牌军——铁浮图(三骑一组人和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看起来像铁塔)、拐子马,企图一下子吃掉“岳家军”。

岳飞观察了形势后,先命令儿子岳云带领一支骑兵闯入敌阵,冲乱了敌人的阵脚,然后派步兵和骑兵一齐出击。步兵手拿麻扎刀,低着头,专砍敌军的马腿。骑兵专门对付马上的金兵。他们先用长枪挑去金兵的头盔,再用大斧砍掉金兵的脑袋。马上马下紧密配合,把金兵打得人仰马翻。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大捷。之后,岳飞乘胜追击,在朱仙镇,把金兀术的十万大军打的作鸟兽散,狼狈逃窜。金兀术感叹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喜人的抗金形势,使人民欢欣鼓舞,岳飞也非常兴奋“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夙愿,就可以实现了,他充满信心地对部将说:“直抵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与诸君痛饮尔!”可是,正在这时,朝廷在一天内连下12道金牌,要岳飞“立即退兵”。

原来,高宗和秦桧害怕岳飞继续前进,会阻碍他们的投降计划,也害怕胜利后更加强大的“岳家军”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因此,就在岳飞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先通知其他各路宋军停止前进,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下令岳飞退兵。望着抗金义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中原沃土,岳飞泪流满面,他愤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秦桧为了投降卖国,竟诬陷岳飞造反,把他和他的儿子岳云,部下张宪逮捕入狱。1142年,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也许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年仅39岁。

岳飞虽然被奸臣害死,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没有死,岳飞的名字已深深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的墓前,千秋万世受到人们的唾骂。这正表达了我们民族鲜明的忠奸是非观念和爱憎之情。正如精忠园园门两侧的对联所写“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不辜铸佞臣”。

宗泽管物价厉杀奸商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年进士,北宋名将。

宗泽曾任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岳飞被害后,他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汴京,收复北方失地,遭到投降派的抵制,忧愤成疾,郁郁死去。临死时,还不忘收复北方失地,连声呼喊:“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不仅在战场上威震四方,在整顿首都市场物价方面也有佳话流传。

“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宗泽出任东京(今开封)留守。由于战乱,一时物资紧缺,物价飞涨,百姓无法生存。

宗泽多次下令控制物价,毫无效果。物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怎能任其自流呢!宗泽想到这儿,决定从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大的饮食业入手。他派人调查了作为食品原料的米面价格,知道与从前价格变化不大,又令府中厨师制作与市场重量相同的笼饼。经过反复计算,每个笼饼的工料费仅值6钱,而市场上卖到20钱。为什么笼饼不肯落价呢?他经过察访得知,是豪商在作祟。他们控制着市场,不准小商降价。

宗泽叫来开封最大饼店老板并各业豪商。宗泽问最大饼店老板:“从前,每个笼饼售价7钱,今卖20钱,难道是因为面粉的价格成倍上涨吗?”

老板满不在乎地回答:“战乱以来,米面价格不定。同行这样卖,我也这样卖。我能违背同行公议,随意降价吗!”宗泽厉声说:“经过察访,你等欺行霸市,故意抬高物价,并捣毁过降价商贩摊点,殴打贱价买饼顾客!”老板无言以对,战战兢兢。

宗泽拿出府里做的笼饼,说:“此饼与你们所卖,重量相同。精细计算,每枚工本费只需6钱;若卖8钱,就已有两钱之利。我今天下令,每枚笼饼只准卖8钱,谁敢超过,立即处斩。今天,先借你的人头用用,来执行降价命令!”于是,令人把这个老板押到大街,砍头示众。并且,重申了降低规定。

商人们知道官府所定价格合理,又看到饼店老板的下场,谁还敢违抗呢!令则行,禁则止,是宗泽管物价成功的原因。

宗泽爱民管物价厉杀奸商的故事,一直传到如今。

陆游报国至死不渝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还在襁褓中的陆游就随家人颠沛流离。他亲身感受到被侵掠、受欺凌的痛苦。陆游的父亲,是具有爱国思想的正直士大夫,所结交的也多为爱国之士。父亲经常与朋友在家中聚会,谈论国事,每当说到金人入侵,他们无不咬牙切齿,痛哭流涕,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陆游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他心里生了根,使他从小就决心献身抗金事业,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壮志。为了实现这一壮志,陆游不仅习文,而且学武。他曾研读兵书,还花了很长时间从师学习剑术。从剑术的学习中,培养了他英勇豪爽的气概,锻炼了他刚健强壮的体魄。

长大以后,陆游积极投入抗金救国的斗争。在他做官期间,做了许多爱国、爱民之事,曾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积极出谋划策;也曾身着戎装,跃马横戈,卫戍在大散关口,往来于前线各地;还曾在大灾之年,开官仓赈济饥民……因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救国的主张,多次遭到了投降派的陷害、打击和排挤,但他对自己的理想始终坚信不移。直到晚年病重时,报国信念和爱国热情仍然不减当年。

1210年春,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诗人病在床上已经有一百多天了,吃药也不见效,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都纷纷前来探望。

在最后几天里,陆游已茶饭不进,不能说话了。全家人围在他身边,满含热泪,悲痛万分。一天,他忽然示意他要坐起来,家人只好扶着他坐好;他又让家人把窗户打开。大家怕他受风,承受不了,不肯开。陆游显出十分急躁痛苦的样子,家里人只好给他开了窗户。此时,他透过窗口,翘首北望,眼含热泪,思绪难平。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亲眼看到金兵蹂躏中原人民,曾多次表示要挥戈跃马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都被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拒绝了。国仇未报,一腔爱国热情只好倾注笔下。“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增无已;“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他的报国壮志,老益弥坚;“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的收复中原的信念,至死不渝。几十年过去了,山河依然破碎,百姓仍遭涂炭,自己壮志未酬,所有这些,怎能不叫他“悲歌仰天泪如雨”?诗人明白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了,他又看了一会儿窗外,忽然指指书案,家里人明白,他要写诗。儿子端来了笔砚,跪在他身边。他那颤抖的手拿起笔刚刚写了“示儿”两个字,便喘成一团。但他不肯作罢,用尽最后的力气,哆哆嗦嗦地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个人生死原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可悲的是不能再看到祖国山河的统一;等到有一天朝廷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家里举行祭祀时,千万不要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这就是千古传诵的《示儿》诗篇,这就是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留下的最后的心声,这就是陆游用血和泪以至整个生命谱就的华章。

陆游,这位伟大而杰出的爱国诗人,直到临终,心里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祖国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这种至死不渝的报国信念,这种炽热的爱国激情,多少年来同他那不朽的诗作一样被人们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发着千百万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文天祥浩然正气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青州庐陵(今江西青安)人。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爱读忠臣烈士的传记,这些传记给他很大的教育。他21岁时考中了状元。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统治者向南方不断进犯的时代。面对强悍的蒙古铁骑,文天祥力主抗元。在元军攻陷襄、樊二城,沿江东下,直逼京城临安的危急关头,文天祥在江西变卖家产充作军费,组织义军入卫临安。元军很快打到临安附近,南宋朝廷中的官员纷纷逃跑。这时,文天祥任右丞相,去元军营中谈判,不料被元军扣留。在押往北方的路上,文天祥乘元军不备,在镇江逃脱,他历尽难艰险恶,走扬州,过高邮,经泰州,渡海到了福建,和张世杰、陆秀夫等联合起来继续抗元。接着,他又到江西一带,招兵买马,并收复了一些州县。可是,双方力量实在相差太远了,不久他就被元军打败,在海丰附近的五坡岭被俘。

元将张弘范看见文天祥,连忙上前相迎,文天祥却转过身体,以脊背相对。张弘范恬不知耻地说:“文丞相,你的为人,我一向敬佩。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写一封信给张世杰,叫他投降,那么,你还可以当丞相。”

“无耻之尤!”

“文丞相,刚者易折啊!”

“宁折不弯!”

张弘范“嗖”地抽出寒光逼人的宝剑说:“你硬还是我的剑硬?”文天祥神色坦然,大步向剑尖撞去。张弘范吓得连连退步,祈求地说:“文丞相,何必轻生呢?你给张世杰写封信吧!”

文天祥站住,说:“拿纸笔来!”

张弘范以为劝降成功,喜形于色,赶紧递过纸笔,只见文天祥挥笔疾书: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完,文天祥冷笑一声说:“你拿去吧。我兵败被俘,再不能捍卫父母之邦,已深感无地自容。怎能写信去叫别人背叛国家呢?只有你这样的软骨头,才甘心做元军的奴才!”

元军灭掉南宋后,张弘范又向文天祥劝降说:“现在宋朝已亡,你的责任尽到了,如果你投降元朝,仍然可以做宰相。”文天祥气愤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我已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呢?”他决心以死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