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保健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韩、柳、欧、苏”并称。这“苏”,就是指的苏轼。他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非凡成就,可谓北宋时期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曾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病,提出过许多改良政治的主张,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官。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做诗讽喻朝政,同情人民而遭到诬陷,被捕入狱。以后,他几度做官,几度被贬到地方任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苏轼比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在琼州三年,他还致力于培养当地后一辈的学者、文人,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做出了贡献。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因大赦而离开海南,迁往内地任职,第二年七月逝世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100多卷,遗留下2700多首诗歌,300多首词作和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苏轼在诗、词、文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成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涉及面十分丰富。他对养生术也很有研究,写过《问养生》、《养生说》、《养生诀》等20多篇养生文章。清代王如锡从苏轼著作和信札中,开列出1100多条有关养生的内容,编纂为《东坡养生集》。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这是苏轼养生的主要论点。他认为,要使身体强健,最重要的是“习动”,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喜欢打猎、射箭、野游等户外活动。祖国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他游览的足迹。他说:“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冶性。”苏轼还自编一套保健功,“原自养炼”。即天刚亮起床,盘足而坐,叩齿36下,呼吸吐纳,摩擦脚心、脐下、腰背间和眼耳颈等部位,直至发热为止,再接着捏鼻两侧50次,最后梳发百余次。他以他亲身的体验总结说:“此法特奇妙,……其效初也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奉儒但不十分迂执,信佛而并非执迷不悟,好道却没有厌弃人生。他经常从儒、道、佛各家学说中摄取所需而用来从政、养身,对付人世艰难。苏轼在政治上很不得志,所走过的道路坎坷不平。但苏轼由于他秉性刚强,直言敢谏,屡屡碰钉子,多次被贬谪他乡,他都能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说明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面对困苦的生活,他“扪腹而笑”。他说:“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苏轼不仅注重活动身体,在他的养生术中,还包括饮食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苏轼不仅他个人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他对饮食也很有研究。他主张人应该多吃菜而少吃肉,“蔬食有过于八珍”,一可安分以养福,二可宽胃以养生,三可省费以养财。关于什么时候应该饮食,什么时候不该饮食,苏轼也作了很好的说明,他强调“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辛弃疾背沙袋登山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文武兼备的民族英雄,杰出的诗人。
有一天老师问辛弃疾:“辛生,你将来准备干什么呢?”
辛弃疾说:“反正,我不想做官。”
“想做个诗人啰?”老师问。
辛弃疾回答:“我既要习文填词,用厉词骂尽天下的贼;又要锻炼身体,演习武艺,用利剑杀尽天下的豺狼。”
老师大吃一惊,“啊!荒唐,你今天是怎么啦!”
“我心里这么想,嘴上这么说,这是我的志向。”
这种远大的志向,正是辛弃疾磨炼硬功的原动力。他练功的方法,是背着沙袋登山。他牢记小时候爷爷给他讲的“飞毛腿”的故事:“飞毛腿”为了锻炼腿力,在腿肚子上绑沙袋子,逐渐加重分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之后,解下沙袋,便能疾走如飞。于是辛弃疾也效仿“飞毛腿”的办法,做了一个大沙袋,在袋子上面和侧面缝上便于提拉和背负的布带子,既能背负着它登山,又能提拉和举起,以锻炼臂力。有一次辛弃疾读完书,背着沙袋登山,回来时累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见他汗流浃背,身上还背着个袋子,惊异地问:“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个模样?”一位同学好奇上前去提袋子,没有提动,使出全身的力气,才将袋子卸到地上。
“什么东西?这么沉!”那个同学不解地问。当他解开沙袋一看十分惊奇地说:“你疯了!看你这个样子,哪像读书人,你怎么竟自找苦吃?”
辛弃疾忍不住大笑起来:“你说得对,我就是要自找苦吃,不然手无缚鸡之力,将来怎么好报效祖国呢?”
辛弃疾就这样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后来,他参加了反抗金兵入侵的战斗,成了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岳飞练武强兵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家世代务农,岳飞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酷爱习文练武。当时宋朝常遭到北方女真族的侵扰,岳飞便立志要练好身体,学好武艺,赶走金兵,平定天下。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侗武艺高强,是当时著名的武术大师,岳飞就拜他为师,刻苦学艺。
岳飞在学艺期间,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到树林中去练武。舞剑弄枪,举石锁(我国民间体育锻炼用的器械。用石料制成,锁形。重量大小不同。练习方法有抓举和摆举,还有用正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掷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接法组成的花式练法。练习石锁能发展体力,训练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练臂力,拉弓射箭。每次都要练得满身大汗方才罢休。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由于岳飞勤学苦练,所以,他身强体健,武艺超群,并独创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岳家枪法。他学得一手好箭法,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周侗十分欣赏岳飞的才能,他把自己的武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岳飞。
后来,金兵大举入侵,岳飞投军参加抗金队伍,打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被升为八品秉义郎。他在宗泽帐下时,一直保持着“每出必捷”的记录,所以又被宗泽提升为统领。公元1129年,金兵渡江南犯,宋兵闻风而逃,只有岳飞率部英勇抗击。在公元1130年4月的一次大战中,岳飞率兵奋勇拼杀,结果杀得金兵大败,金兵被歼3000余人,横尸15里,一举收复了建康。由于他战功赫赫,又被提升为镇抚使。
1134年,岳飞率兵北伐。在他渡江时,发誓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歼敌数十万,取得了北伐的胜利,岳飞再立战功。到他32岁的时候,已经从一个普通将领提升到节度使的地位,跟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驾齐驱了。
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满江红》,抒发了他抗金的壮志豪情。词的上半阕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宋高宗曾经为他建一座住宅,岳飞推辞了,他说:“敌人还没消灭,哪里顾得上家呢?”有人问他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岳飞平时十分注意练兵,部队休整的时候,他也带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像打仗时一样严格。有一次,他儿子岳云在骑马冲山坡的时候,因为战马失足,摔倒在地。岳飞知道了,狠狠责打了岳云。别的士兵看到主将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严格,就格外认真操练了。
岳飞带兵纪律特别严明。一次,有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中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岳家军将士士气旺盛,作战勇猛。岳飞在作战之前,总是先召集将领,共同商量作战方案,然后才出战。所以打起仗来,每战必胜,从没有打过败仗。
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名将,再加上各地百姓组织的义军的配合,要打退金兵本来是有条件的。但是宋高宗不顾岳飞等人反对,一味向金朝屈辱求和,公元1139年,竟向金朝称臣,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样金朝算是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赏还”南宋。
公元1140年10月,金朝又撕毁和约,发动全国精锐部队,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进攻。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还给南宋的土地,全被金军夺去。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宋高宗这才不得不下诏书,要各路宋军抵抗。岳飞得到这个命令,立刻一面派部将王贵、牛皋、杨再兴等分路出兵,一面派人到河北跟义军首领梁兴联络,要他率领义军在河南、河北包抄敌人后方,岳飞坐镇在郾城指挥。金军统帅兀术得知岳飞进兵,大为恐慌,连忙召集部下将领一起商量对策,接着兀术就和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带大军进攻郾城。
岳飞先派他儿子岳云领着一支精锐骑兵打先锋,并对岳云说:“这次出战,只能打胜仗,如果不能打胜,回来就先砍你的头!”岳云答应了一声,就带头冲上阵去,奋勇拼杀。宋军随着岳云,杀得金兵尸体遍地。
兀术败下阵来,就调动他的“铁浮图”进攻。“铁浮图”是经过兀术专门训练的一支骑兵,这支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以三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冲锋,又用两支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叫做“拐子马”。
岳飞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命令将士上阵时都要带着刀斧,等敌人冲来,专砍马腿。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岳飞就命令士兵出击,杀得金军人仰马翻。岳飞挥舞长枪,数十次冲入敌阵。在这次战斗中,共歼灭金兵5000余人,使兀术丧失了全部精锐。兀术听到这个消息,哭得挺伤心,说:“自从起兵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现在全完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呀!”
岳飞每战必胜,靠的是什么?除了他带兵有方、作战勇猛之外,他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和苦练武艺,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岳飞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超群的武艺,让他身先士卒,率众冲杀是不可能的。
陆游健身八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流存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但有些诗词也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陆游一生精力充沛、体力很强,且寿命很长。究其原因,他有七条健身方法。
一、扫地。陆游身边经常放着一把笤帚。当他读书、做诗累了的时候就洒水扫地、扫完屋里扫屋外。他认为,这样不但周身得到充分活动,同时又净化了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舒筋骨,平气血,省按摩。他曾写诗赞这种锻炼方法: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洁,延年直差易。
二、骑竹马。当他扫过几次地,地也很干净了的时候,已经没有必要反复扫地了,可身体又感到疲倦,到了该运动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整理一下书籍,擦一擦桌案、茶几等。把这些活儿也看作是一项运动,从不叫别人做。同时他也常和孙辈一起操起竹竿,夹在胯下当马骑。他也和孙辈一样,一手扶着竹竿,一手举得高高地不住摇晃着,就像手拿着马鞭,嘴里不住吆喝,不停地喊着、跳着,直到浑身出热汗为止,才休息片刻,又坐下来读书、写字。
有人笑话他,说他这是闹着玩。他却说:“我是根据吴普的一句名言而做:‘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嘛!人要常活动才能永葆健康。”
他曾为骑竹马写了一首诗:
整书拂几当嬉戏,
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故小劳君会否,
户枢流水即吾师。
三、散步练剑。陆游有一个饭后必散步的习惯。尤其是晚饭后,他还要到较远的地方去散步。在散步时,他总是带着医书,腰上佩着剑。偶尔遇到病人就给他们免费治病,看到草药就随时采集。
散步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同时也为他的诗作增添了新的内容。陆游写了许多关于散步的诗作。如《步至西村》、《雨后散步泠园》、《登太平山》、《游春》等。
关于练剑,陆游也有诗记载,“少年学剑白猿公,曾破浮生十岁功。”正因为他少年时有十年练剑的功底,所以他不但练就了娴熟的剑术,更练就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有一次,他游览南部大山时,遇到了一只猛虎,陆游临危不惧,英勇搏斗,竟杀死了这只虎。
四、登山。登山是锻炼全身心的活动,陆游就很爱登山。他游览了不少名山,直到60岁登山游览时,都不要人扶。他的《看钟》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乘除尚喜身强健,60登山不用扶。”说明陆游登山的工夫已经不是一日之工了,没有长期锻炼,不可能有“60登山不用扶”的强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