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顺其自然以养生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他不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对健身也颇有独到见解。主张养生应顺其自然。
柳宗元在学术上兼取百家之见,治学严谨不苟,不受儒家思想束缚。在哲学上继承了前人“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作《天说》驳斥了韩愈的天命论。他不仅肯定物质的自然存在,而且进一步肯定了物质的自然运动,他认为天地都是自然形成的、自然运动的,没有任何外力,更没有任何神力去推动它,这种“自然说”,从认识论的根源上打击了“天命论”的传统思想,把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影响十分深远,也影响到体育思想的发展。柳宗元本人从他的“自然说”出发,对养生健身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他主张养生也应顺其自然。他说:“庄子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又说:“生死浩浩,天地漫漫,绥之则寿,挠之则散。”柳宗元取道家自然之说,其养生思想也主张顺其自然,这是柳宗元论养生中的主导思想。
柳宗元讲养生顺其自然,从其所著《郭橐驼传》中可以体会到他的精神。文章中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如果“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瓜其肤以观验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闻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闻种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柳宗元说的:“吾闻种树得养人术”,其“养人术”是以种树喻为政生民之道,也包括了以种树喻养生之道,用以说明种树、养生都必须顺其自然本性,才能尽其天年,如果惴惴以养生为务,就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了。
柳宗元讲养生要“固其本,养其正”,这和《郭橐驼传》中讲种树要顺其自然是一个意思。他要求人“时动以取其当”。“调药石、时饮食,生血补气,强筋植骨,荣卫之和膂力之刚”。其固本、养正是要人和其心志,不做非分之想,再加上顺应时令做适当地运动,服食药饵,饮食得当,使血气足、筋骨强、荣卫和、力量大,求得心理、生理上的全面健康,柳宗元的这些养生思想是值得重视的。
柳宗元讲养生要顺其自然,同时肯定了死生是自然规律,反对长生不死的神仙之说,他说:“仙者幽幽,寿焉孰慕。短长不齐,各有所止,胡纷华漫汗而潜谓不死。”又说:“铿羹于帝、圣孰滋味。夫死自慕,而谁飨以俾寿。”这两段话是说:离开人类社会去成仙,根本不值得效法,不可相信。人寿有长短,死生是自然规律,说人能长生不死是骗人的胡说。说彭祖(传说故事人物,姓筏名铿,传说他生于夏代,活了800余岁,一说767岁)寿活800是没有道理的无稽之谈。他的这种思想在其诗中表达的更为清楚,他说:“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寝;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彭聘安在哉,周孔亦已沉;古称圣寿人,曾不留至今。”讲得入情入理,实在深刻!”
柳宗元在古代时期能对人的养生问题认识的这样清楚,以及他对待生死的态度,至今令人钦佩不已。
白居易以乐养生
白居易虽自幼漂泊,饱经忧患,但养生有方,享年75岁。可以说是一位高寿诗人。白居易的诗篇中,有不少诗句抒写了他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的养生方法有两种:其一,勤练气功,疏通气血;其二,游览名胜,陶冶身心。
“负宣闭月座,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若旁,外融为骸畅,中适一念无,旷至妄所存,心与虚俱无。”诗的意思是:关着门在幽静的室内练功,练出温和之气,可以使肌肤结实,皮肤健美。起初像喝了甘美的酒如痴如醉,又好像昆虫冬眠,全身乐融融地十分舒畅,好像进入一个极其空旷、虚静的地方,一点杂念也没有了。白居易忙碌了一天,浑身倦怠,夜晚归来,通过练气功调整身心,恢复了精力。
“湛湛正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何语人。”意思是说:西湖玉泉湛清,漫游其间就像悠悠飘荡的浮云,以安闲的心情去看那无波无浪的泉水,我的心也像泉水那样洁白恬静,不染一尘。手拄青竹拐杖,头戴白色纶巾,边走边看,直到尽兴才下山,我已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连自己都忘了。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典型的游览诗。白居易闲居无事时,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清晨踏着露水耕地除草,然后荡起小舟去游玩,或闲庭散步,或柳荫赋诗,恬然自乐。
白居易对当时士大夫阶层所流行的求仙学道,服石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做法非常反感,他说:“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白居易还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并不在于肥瘦贫富:“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白居易一生胸怀宽阔,情绪乐观。从16岁时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老年时作的“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都显示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欧阳修“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穷,母亲曾含辛茹苦地教他学文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24岁的欧阳修考中进士,从此就开始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曾任西京留守判官、河北都转运使等职,还在滁州、颎州、青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在朝廷中,他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后来又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欧阳修是一位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他反对佛道,主张澄清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他很重视人才,曾向皇帝上书,评列文官武将之短长,以备任使。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诗人、词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和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他在史学和考古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他曾经主持过《新唐书》的编纂工作,而且独自写成了一部《五代史记》和一部有价值的考古学专著《集古录》。他的大部著作收在《欧阳文忠集》里。
欧阳修在体育方面重视军事武艺,有自己的养生主张,重视游憩并经常参加旅游、射箭、下棋等活动。又曾删正《黄庭经》,专著《九射格》。看来,他对体育和养生之道也有比较深的研究。
欧阳修讲养生,其主导思想是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基于这种思想基础,他首先批判了神仙长生,反对妄意贪生。欧阳修自号“无仙子”,他说:“其自号无仙子者,以警世人之学仙也。其为言曰,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吾之所哀也。”他认为:“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神仙是不存在的,长生不死也是不可能的。“长生既无药,仙境不可到,人生不免死。”他认为神仙长生只是自欺欺人之谈。他说:“空山一道士,辛苦学延龄;一旦随物化,反言仙已成。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尸解如蛇蝉,换骨蜕其形;既云须变化,何不任死生!”又说:“仙者得长生,又云超太虚;等为不在世,与鬼亦何殊。”他明确否定神仙的存在,批判长生不死的迷信思想,这种认识是科学的。
在此基础上,欧阳修提出了“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这是他养生思想的核心。欧阳修认为,“天地任物之自然,物生有常理”。人若善养其生,就必须顺其自然之理,绝不妄意贪生伤害自己,这就是他说的“上智任之自然”。他在《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中说的:“唯当养其限,自然烨其华。又云理身如理琴,正声不可于以邪。”就是这个意思。
对“上智任之自然”,欧阳修没有做更多的具体解释。从他在有关论述中提倡的养生之道是以静以养气为主。他说“厥生而静谓之性,触物而动感其欲”。静是人的天性,而动是受物欲影响产生的。基于其主静的思想,他对养生中“有以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诸内以者。于是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其术虽本于贪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犹愈于肆欲纵情从害其生者,是谓养内之术。”对这种养生之术,欧阳修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他认为人绝大多数都要寓心于物,“不寓心于物者,真所谓至人也。”只有这种至人才能做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但必须是寓于有益之物,在养生中能息虑、绝欲、炼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既可以“全形以却疾”,又不害其性情。这种主静以养气的养生之术,是欧阳修重视并支持的。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是以主静为前提的,是“静以养气顺其自然的”。
欧阳修提出的“静以养生”,并不是不要活动,而是要“寓心于有益之物”。欧阳修很重视游息活动。他经常郊游,并创造条件和百姓一起活动。他写了《九射格》,经常做射箭游戏,还很喜欢下棋。他的游息活动,四季不停,内容多样。他为了吸引百姓郊游,把韩稚圭送给他的芍药花种在丰乐亭附近,吸引更多的人郊游。欧阳修还在郊游中搞射箭,下棋等活动,把一切活动都游戏化了。当然,欧阳修热心于郊游、棋、射活动,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玩,而是为了寓心于有益之物,以有利于养生。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并不醉心于酒,而是醉(寓)心于山水之间,他把游息作为寓心于有益之物的养生手段。可见,欧阳修的养生之道,在古人当中是比较独特的。
在欧阳修的养生思想中,批判神仙长生,反对妄意贪生,从自然之道出发,提出“人生不免于死”,主张“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并且应“善养其生”,有不少合理因素。至于他的“命有长短,禀自于天,非人力之所能为”的思想,就是完全错误的了,这是他客观唯心论的世界观决定的一个必然结果。
李清照的体育生活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辞》,已散佚。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提起李清照,人们一定会认为她是弱不禁风的女词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她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爱好体育活动的人。
李清照的体育爱好很广泛。她爱玩秋千,更爱好划船。她经常划船,每次划船都划得非常痛快。新婚不久,丈夫远别,她靠着划船来排遣幽思。李清照划船这一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只不过面对残破的山河,丈夫的不幸去世,她才提不起兴致。
由于李清照长期坚持户外活动,使她接触了较广阔的空间,眼界广远,胸襟开阔,因而她的诗词在许多时候超越了闺中范围。
李清照还是一个棋艺专家,她“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她在她所作的《打马图经自序》中一口气列举了“长行叶子”、“博塞弹棋”、“打褐”、“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藏酒”、“樗蒲”、“大小象戏弈棋”等十几种游戏为名目。
她创造性地改革了当时的打马游戏(棋艺的一种),“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她创造的这种打马游戏,直到清初还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可贵的是,她在打马游戏中还寄寓了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寄托了她对抗敌救国形势的关注。因此,清人李汉章对她的打马游戏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李清照对棋艺的精通来说,就她自觉地创造性地把爱国精神寓于棋艺活动来说,她已经不仅是一个体育爱好者,而且她可称中国古代的巾帼体育家了。
李清照丰富的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对以后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女子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作家,1959年在她的故乡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亲笔题诗:
一代词人有旧居,
半生飘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
传诵千秋是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