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听着,看着,觉得都是过去的一些旧诗老调,便非常生气地说:“观看名花,怎么可以用旧的诗词呢?快去召来李学士,写出一些好听的新歌词。”
乐师李龟年马上吩咐侍从去找李白,经过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了李白,他正在和诗友们饮酒论诗,已经有几分醉意,但皇帝召见,也不敢怠慢,便急匆匆赶到了沉香亭。
李白踉踉跄跄被侍从扶到了唐玄宗面前,皇上有些生气:“为何醉到这种程度?”
李白笑着回答:“知道万岁要听新歌词,所以才多饮了点儿,只有醉酒后李白才能写出绝妙的好文章。”
唐玄宗命令歌女们继续唱歌跳舞,让李白在一旁写出观赏名花和赞美贵妃的好诗篇。
等到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刚完,李白的3首《清平调》词便写了出来。
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都连声赞好。尤其诗人巧妙地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唐玄宗听到这绝妙的诗文,高兴地又饮起了酒,杨贵妃听到这3首赞美她的诗,更是得意洋洋,连走起路来都有了新的姿态。
乌栖曲
传说天宝年间李白进京赶考,住在长安街头的酒店里。此时他的文章已受到许多诗人欣赏,自称“四明狂客”的年近八旬的贺知章久闻李白大名,特地前去拜访。李白送上一首诗请老先生拜读: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孤房泪如雨。
贺知章读后赞道:“好诗!真是天上谪仙人也!”
李白说:“老先生夸奖了,这是一首写丈夫被征到边关,家中妇人想念的诗文。”
贺老先生接道:“夕阳西下,成群的乌鸦从天边飞回,盘旋着,哑哑叫着,乌鸦尚且知道要回巢,更何况远在边关的征夫呢。这两句绘出了一幅秋林晚鸦图。”
李白思索了片刻说:“正在织布的秦川女回忆往日的夫妻恩爱,更感到寂寞难耐,种种思绪涌上心头,怎么能不挥泪如雨。”
这时,贺知章又拿起李白的另一首诗《乌栖曲》,贺知章读罢又连声赞道:“此诗可感动鬼神矣!”
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一生饱读诗书,对学问非常认真。
有一年,王安石因为主张改革被罢官,他决定离开京城由水路回江南去。
船到了与京口(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隔江相望的瓜州时,王安石看着眼前的景色,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写下了一首题目为《泊船瓜州》的诗: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对第三句的“到”字很不满意,认为太死板,而且春风是流动的,从哪到哪呢?于是把“到”改成了“过”,还是不满意。就这样,他先后用了“满”、“入”等好几个字,可都不满意。王安石就走到船头,想透透空气。
月色下,江边的草丛变成了墨绿色,反射着月光。王安石看着,忽然有了灵感,急忙跑回船舱。把原来改过的字全抹去,填了一个“绿”字上去。他把这首诗重新抄了一遍,还特意把“绿”写得很大,然后满意地拿给人看。
后来,许多人在谈论怎么推敲炼字的时候,都喜欢用王安石改诗这个例子,说一个“绿”字使全诗都生动了起来。
李白与杜甫
杜甫从小读书学习就非常刻苦,7岁时就能熟读许多历代名家的名作,有的甚至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并写出了题为《凤凰》的诗。他的许多诗都受到当时一些著名诗人的表扬。平日里,他对书总是爱若至宝,一本接一本地读,常常为书着迷,忘记了吃饭和休息。日子一长,书都翻烂了,所以诗中所言也是他的切身体会。
杜甫24岁(公元735年)在洛阳应进士考试落榜,就一直在长安写诗长达13年,这期间,他寻求功名到处受阻,青少年时期的壮志,早已化作一腔牢骚悲愤。
实际上,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读书上都是勤奋刻苦的。李白5岁时就在父亲教导下开始认字读书。少年时期,他就熟读了《诗经》、《尚书》,背诵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有一个“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说的是李白刻苦用功,博览群书,才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好文章。
李白小的时候,一次他在家里读书,读累了,也有些烦了,便跑出去玩一玩,路上他遇到一个老婆婆,坐在河边一心一意,不厌其烦地在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很惊奇,不知道老婆婆磨铁棒的用意,便走上前去探问:“婆婆在做什么?”
老人家抬头看了看他,然后又低下头去继续磨:“我想把铁棒磨细,磨成一根针。”
李白非常不解,感到很古怪,又靠近老婆婆问:“婆婆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磨细呢?”
老婆婆坚定地说:“只要功夫用到了,铁棒一定能磨成针。”
李白很受启发,回到家里还在想这件事,他默默地自语:读书也像铁棒磨针一样,只要肯下功夫,不停地努力上进,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不负有心人,才能写出好文章。李白果真这样去努力了,后来成为世代称颂的大诗人。
唐朝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漂泊到了四川夔州,并在城西买下一间破茅草屋居住下来。
杜甫的草屋门前有几棵枣树,每当春暖花开,树上鲜花挂满枝头,一片春意浓浓。随着阵阵春风轻拂,树上的花瓣飘落在地,香气浓郁,杜甫便经常坐在树下观赏。
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红枣,在阳光的照射下,红通通的一片,煞是喜人。
一天,杜甫发现有几个小孩子站在树下用竹竿打枣,他非常生气地把孩子赶跑了。第二天,他又看见这几个孩子来打枣,便到西院邻居的家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母亲。
原来,这是一位年老的寡妇,早年死了丈夫,在这兵荒马乱,田地荒芜,而官府的苛捐杂税又多如牛毛的日子里,家人吃不上饭,孩子饿得无奈,便偷偷地跑到杜甫家的小院打枣充饥。
杜甫听后非常伤心,回到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从此后,杜甫不但不赶走这几个打枣的孩子,还出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把打下的枣带回去给老母亲吃。
第二年,杜甫把草堂让给了从外地来的一个姓吴的亲戚居住,他自己搬到了离草堂10多里路的东屯去住。
秋天,红枣又熟了。这群孩子又来打枣吃,这位姓吴的就在草堂外插上了篱笆,还警告孩子不能再来捣乱。这件事被杜甫知道了,写了一首诗来劝告这个姓吴的亲戚,让他多照顾照顾这孤儿寡母。
杜甫这首诗写得很凄婉,从一个穷苦的寡妇,由几个孩子吃不上饭打枣的小事,联想到战乱给人民来的灾难,想到了整个国家,并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表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疾苦表示同情的真挚感情,这一点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罗贯中与传世名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常常手不离卷,甚至神魂颠倒,闹出不少笑话。一天,罗贯中家里的人都出去了,他在家专心致志地写《三国演义》。
一个乞丐上门讨求,求到:“秀才行行好,小人断粮几天了。”罗贯中正写“群英会蒋干中计”,书中周瑜领蒋干查看后营粮草。他听乞丐说“断粮”,头也没抬就连连念到:“营内粮草堆积如山,即可取之!”念了一会儿,他又自顾写他的书了。那乞丐,便毫无顾忌地进屋拿了些米就走了。恰巧这事被近旁一个小偷看到了,他也放心大胆地进屋,把罗贯中家的米粮全拿走了。他妻子回来一看,粮囤底朝天了,着急地说:“家里没有吃的,人都快饿死啦,到底还管不管啊?”罗贯中刚写完“出陇上诸葛装神”一回,听妻子说“没吃的”,不禁搁笔哈哈大笑道:“陇上麦熟,何不食之?”其实麦子还没吐穗哩,妻子知道多说无用,只好借些粮食回来度日。
过了些时候,地里麦子将熟了,野猪成群结队钻进地里,又吃又糟蹋,妻子急得团团转,要罗贯中拿个主意。罗贯中正写“关云长水淹七军”,便不耐烦地道:“欲操胜券,放水淹之,放水淹之!”于是,麦地里灌满了水,野猪是灌跑了,却水害成灾,连邻居的麦子都烂掉了不少。水淹后的麦子七倒八歪,妻子问如何收法,谁知罗贯中把“陆逊火烧连营700里”的手稿往袖管里一揣,满面怒容地说道:“速速火攻,以火取之,以火取之!”说罢,竟点起一把火直奔麦田。妻子一看,慌忙。大喊:“救火呀!救火呀!”左邻右舍听说罗贯中要到麦田里放火,都说这人定是疯了!而罗贯中这时正构思“刘皇叔哭求孙夫人回荆州”一节,他忽然想到一句“欲退东吴兵,须求东吴人”,便丢下火把当着众人,双膝跪倒在妻子面前,哭着哀求起来:“啊呀,孙夫人哪,千不对万不对都是我玄德的不对!你千不念,万不念,也该在夫妻情分上,饶了我这一次吧。”
罗贯中哭得声泪俱下,听的人乐得前俯后仰。众人细一问,才知道罗贯中一门心思写《三国演义》,故而做出这一桩桩疯疯癫癫的奇事来……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年轻时进京赶考,殿试文章独出一格,主考官很赏识,点了他的头名状元。
可是,一到金殿,皇帝见到蒲松龄长得丑,就对主考官大发脾气,说:“堂堂圣朝,怎么叫丑八怪当状元?”
主考官说:“万岁,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他相貌丑,肚中才学在考生中是鹤立鸡群呢。”
皇帝说:“说什么也不能让丑八怪当状元。”
蒲松龄心想:碰上这个混账皇帝,即使当了官,有力气也使不出,有翅膀也张不开。一气之下,就背了包袱回家啦。
有一天,一个驼背大爷,拄着拐杖,慢慢走来,问道:“怎么啦,有哪桩事惹你气闷?”蒲松龄说了自己的心事。
驼背大爷说:“我讲个故事给你解解闷,好吗?”
“好呀,请!”驼背大爷就说了马骏漂到罗刹国的故事。
原来在那里,相貌丑陋的人,当作是美的,可以做达官贵人;相貌好看的人,却当作是妖魔鬼怪,当作是丑的。马骏因为生得英俊,人家见了他就逃。后来马骏在脸上涂了锅灰,国王马上重用了他。蒲松龄边听边想,开初很不高兴,可听完后,想了想,又说:“老大爷,这故事真好!这样好坏不分,黑白颠倒的事,世上多着哩。”
“我们这里,会讲故事的人多的是,你有一肚文才,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记下来,让世人去评议呢?”
蒲松龄双手一拍说:“好主意!好主意!老大爷,你说说我该怎么做?”
驼背大爷说:“你得先做到四个字。”
“哪四个字?”
“酸、甜、苦、辣!这‘甜’字是嘴巴甜,对人要和气、称呼要好听,男女老少都接近,故事多得写不完!”
“对!这‘酸’字是—”
“‘酸’是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你就要流泪,要是长了木头心,故事哪能动人心?”对!这‘苦’字是—”“‘苦’有两层意思。”“哪两层?”“一层是泡壶浓茶,讲故事的人渴了,就喝上一口,润润喉咙。浓茶不是苦的嘛?”“对!还有一层呢?”“还有一层是:写故事要做到寒冬腊月不怕冷,大暑炎炎不怕热,无衣无食不怕苦!”“对!这‘辣’字是—”“‘辣’也有两层意思。”“哪两层?”“一层是备一份烟,爱抽烟的人,抽会儿烟,提提神,讲起故事来起劲。烟可不是辣的么?!”“对!还有一层呢?”“还有一层是:故事该辣的地方要辣,不要怕伤人,辣能醒人。”“对对对!我这就记下了!”
这以后,蒲松龄真得照着老大爷的话去做了,他听人家聊了一辈子故事,也给人家讲了一辈子故事。蒲松龄活了70多岁,写了好多好多的书,临死的时候,他觉得天下奇事还没有写完,所以有一只眼睛一直没有闭上。
他把听来的故事都写了下来,给定个名儿叫《聊斋志异》。
《西游记》
主要内容
1.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写作时代为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2.人物简介: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名祎(音译)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