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青少年的感恩人生故事
72695600000007

第7章 感恩生活(6)

女士又停了下来,此时哈特真希望她能说出一点更有难度的题目,因为她的题目几乎不能让哈特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心算才能。但哈特依然表现得相当有礼貌,他对这位女士说:“如果题目到此为止的话,我想我现在就可以说出火车上剩下多少人了。请问您的题说完了吗?”女士看了看哈特说,“只剩下最后一句了”。然后她大声地说:“我要问的是这列火车沿途一共经过了多少站,而不是火车上还剩下多少人。”听到女士最后的这一句话,哈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佚名)

小举动赢得大成就

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曾经令世人折服。当由前苏联研究制造的载人航天飞船首次遨游太空之后,无论是当时到太空遨游的航天飞船“东方1号”,还是当时乘坐“东方1号”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的飞行员加加林的名字都从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被载入了全人类的史册,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东方1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密的制造工艺自然令前苏联的军事科学研究者们感到无比自豪,而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同遨游太空的加加林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赞扬。不过,当初在选择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起遨游太空的最佳人选时,包括“东方1号”的设计者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感到了很大的为难。因为从体能、技术、品德素质等方面来看,符合条件的航天员有加加林、季托夫、涅留波夫三人,究竟选择谁更合适呢?从“东方1号”研制成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天飞船的设计者和整个航天计划的领导者。

在航天飞船飞入太空的前一个星期,这个困扰人心的问题总算尘埃落定——被有幸选中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随同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就是后来名垂千古的加加林。加加林究竟以什么样的优势赢得决策者的青睐呢?“东方1号”的总设计师罗廖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令当时的人们感到十分意外,但是如今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已经被传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罗廖夫是这样回答记者的:“其实当时被选送来的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而且彼此之间的差距又微乎其微,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不过当时的选拔过程中,我总感觉航天员们的表现有些美中不足,但是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直到加加林进入飞船的那一刻,我才清晰地意识到其他航天员的不足之处。”说这话的时候,罗廖夫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他顿了顿接着说:“加加林在进入航天飞船之前,他轻轻地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只穿着袜子进入了座舱。就是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一下子打动了我,因为我从他的这一举动中看出了他平时追求完美的习惯,而且还感受到了他对航天飞船的无比珍爱。要知道;他对航天飞船的珍爱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这些设计人员的尊敬,同时也是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在后来的技能测试和知识问答中,加加林的表现同样完美,所以最终我们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加加林通过一个再细小不过的举动赢得了罗廖夫以及其他人的青睐,从而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使自己的名字在浩瀚的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其实正如罗廖夫所说的那样,加加林当时的那一举动虽小,但绝不是偶然,而是其长期以来对细节重视的必然结果,也正是这种长期以来对细节的重视为其赢得了必然的伟大成就。

(佚名)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并认为自己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大家是否对自己未来也不是很有把握,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在1871年的春天,有一位年轻人跟我们一样有这种感觉。他刚从医学院毕业,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及如何开业维生。后来他很幸运地看到影响他深远的二十几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天他从书上读到的那二十几个字,使他成为当代名医,日后创立美国医学界最有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并获得英国国王颁授爵位。他的名字是威廉·奥斯勒爵士。他在1871年所看到的二十几个字是:“我们的首要之务,并不是遥望模糊的远方,而是专心处理眼前的事务。”

多年后的一个春天,奥斯勒在耶鲁大学向学生演说。他告诉学生们像他这样的名教授,又是医学院的创办人,大家一定认为他的能力应该是超人一等,可是他强调那是绝对不正确的。他的好朋友都知道,他其实资质平庸。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完全归功于那二十几个字,清楚地提醒他要“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在演说前的几个月,奥斯勒曾搭船横渡大西洋。他注意到船长室有一个按钮,按下后会使所有舱立即封闭,在此隔绝,以防止水涌进其他船舱。他开始对学生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比轮船更精密的个体,而且有更遥远的航程。我督促各位在人生旅途上航行要确保航行安全,务必要学会‘活在今天的方格中’。记得要按下您心中的那个按钮,跟已逝的过去隔绝,并再按一次钮,与不可知未来隔绝,专心的把今天活好。人类的救赎就在今天,而浪费精力为昨日的挫折与未来的挑战忧心,只会拖累自己。所以,记得把舱门关紧,练习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奥斯勒的意思是要我们不为明天做计划吗?绝对不是的。他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想要为明天做最佳准备,就要将自己所有的智慧与能力、热忱,积极地投入在今天该做的事务中。这是我们唯一能为未来做的准备工作,也是克服忧虑、开创人生的关键。

(佚名)

淘金者的故事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到了一个河汊分了手,因为一个人认为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人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

10年后,去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在那里他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现在俄亥俄河岸边的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讯。有的说他已经葬身鱼腹,有的说他已经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跟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金块来源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面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的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昨天,我在溪水里又发现了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逸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荡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18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开始创造百万富翁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可是,这位淘金者却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直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可是我始终认为它是真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淘金者是一位真正淘到金子的人。

(佚名)

完善每一个细节

1886年,为了纪念自由精神强烈的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法国政府送给美国一座雕刻历时10年、高约46米的自由女神像。女神的外貌设计源于雕塑家的母亲,高举火炬的右手则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这座自由女神像象征着美国人民的自由精神。直至今日,这座雕像依然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女神像历经沧桑,它几乎已经成为全球所有为自由而奋斗的人心目中神圣的向往。

人们怀着这种神圣的向往,从四面八方涌来,为的就是一睹自由女神的风采。在雕像耸立于美国自由广场的一百多年以后,有一位画家和朋友一起乘坐一架私人小飞机飞到了距离地面约300英尺的高空,画家和他的朋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头部的所有细节:一缕缕飘逸而韧性十足的头发,丰富的脸部表情,额头、鼻翼两侧还有耳廓边的每一个线条,以及坚定地盯着前方、充满火热激情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被雕塑家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画家素以对作品无比挑剔和苛刻著称,但是看到眼前精美的自由女神像,他也不由得赞叹,简直是巧夺天工。

在1886年之前,飞机还没有被发明制造出来,而雕塑家却尽其所能地完成雕像的每一个部分,丝毫没有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这位雕塑家用自己的双手一刀一锉地刻出每一个完美的细节,即使是最细微、最不可能为人所注意的部位也没有丝毫马虎,他甚至不考虑自己精心雕刻的某些细节可能人们永远都不会看到。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在巨大的自由女神像上一刀一力地刻着,在他眼中只有手中的刀锉和刀锉下的完美细节。也正是因为雕塑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以及他对于完美细节的不懈追求,巨大的自由女神像才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还有雕塑家的精巧技艺及其通过每一个细节向人们传递的自由精神。

这位自由女神像的雕塑者就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巴托尔迪。他的名字将和自由女神像一样流传千古,他向人们传递的自由精神将会被千万代的人所铭记。

(佚名)

失败了再爬起来

很多人告诉自己:“我已经尝试过了,不幸的是我失败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失败的真正含义。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追求胜利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次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了!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去尝试。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会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美国百货大王梅西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于1882年生于波士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了一间小杂货铺,卖些针线,铺子很快就倒闭了。一年后他另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仍以失败告终。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膳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什么也买不起,这样一来,小铺又倒闭了。回到马萨诸塞州之后,梅西满怀信心地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可是这一回他不只是倒闭,简直是彻底破产,赔了个精光。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兰做布匹服装生意。这一回他时来运转了,他买卖做得很灵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但头一天开张时账面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现在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区的梅西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要挨拳,恐怕连命也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佚名)

英雄不问出处

当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偏远山村的一家农户中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时,正处于宁静中的乡村被这婴儿的啼哭声划破了。这个婴儿带给农户一家的既有为人父母的喜悦,又有对难以维持的贫困生活的担忧。用这个孩子后来在其自传中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当我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露出了它凶恶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