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婴儿渐渐长大,已经牙牙学语之时,父母为了维持几个孩子的温饱不得不同时打好几份工,但即使是这样,这家人依然一天只吃一顿饭、吃了上顿没下顿,时时面临饥饿的威胁。就在这个孩子刚刚记事时,他就比有钱人家的同龄孩子们懂事得多。在那时,当他稍稍感到饥饿时是不会向母亲要东西吃的,只有在感到非常饥饿时才会用一双深陷在眼窝中的眼睛观察母亲,如果看到母亲脸上的表情不是十分严肃,他就会伸出一双小手向母亲要一片面包。
贫困使得这个家中的孩子们都没能受到完整的教育,10岁时他就不得不出外谋生,之后当了整整11年的学徒。学徒的工作又苦又累,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没有任何一对父母愿意让孩子受如此的苦难。
当结束了充满血泪的学徒生涯之后,这个孩子又到遥远的森林里当伐木工,森林离家很远,而且当地除了几名一贫如洗的伐木工之外几乎没有人烟。在森林里当了几年伐木工之后,已经长成强壮青年的他又继续依靠自己的能力干其他工作。虽然这期间的工作都十分辛苦,但是他居然利用夜间休息的时间读了千余本好书,这些书都是他在干完活后跑十几里山路从镇上的图书馆里借来的。就这样,他一边辛苦地工作,一边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汲取智慧。
无论面临怎样的困苦和艰难,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任何事,即使是面对极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也仍然如此。
一次,他得知伐木厂附近的一家政府机构要招书记员。以他的能力和水平是完全可以胜任书记员这一职务的,于是工友们都支持他去报名,结果在报名时,一位负责人不屑一顾地告诉他:“要想成为这家机构的书记员,首先要有高等学历,同时还要有当地资金丰厚的人愿意担保。”这两项条件他都不符合。
当初拒绝过他的那位负责人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个几乎完全依靠自学获得知识的孩子竟然在40岁左右的时候以绝对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国会,后来,他又因为出色的政绩成为人们爱戴的美国副总统。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之一——亨利·威尔逊,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为美国历史,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佚名)
爱,澄澈如水
一个男人为给妻子看病,已经债台高筑。由于实在交不起住院费,这天,男人办理了出院手续,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囊,搀扶着依旧病重的妻子无奈地往农村老家赶。
然而在汽车上,他们碰到了一位好心人。听说了男人和他妻子的情况之后,这位好心人说他恰巧在一家慈善基金会工作,他要试着想想办法帮他们一把。
果然,没过多久,男人就收到了这位好心人寄来的2000元钱,妻子又重新住进了医院,夫妻俩百感交集。之后,每当他们感觉到住院费所剩无几的时候,他们都会收到那位好心人寄来的钱款,这雪中送炭一般的帮助,让夫妻俩的心里暖融融的。除了交医院的费用之外,夫妻俩省吃俭用。他们在心底里一遍一遍叮嘱自己,这些钱来自许许多多双爱心之手,也许这些人也不容易,怎能乱花呢!
春天,雪融花开的时候,妻子的病终于好了。在将近两个月的治疗时间里,他们一共收到那位好心人寄来的钱款14000元。
夫妻俩决定去拜谢这位好心人,以及那家给了他们那么多帮助的慈善基金会。然而,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那座城市,才知道,好心人并没有在什么基金会工作,他在郊外经营着一家小工厂,而那14000元钱,全部是他个人拿出来,捐给这对夫妻的。
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电视台的记者第一时间赶往郊外去采访这位有爱心的人。记者问,你为什么要去帮助一对与你素昧平生的夫妻呢?他笑了笑,说,也没有别的,那次在出差的车上,我看他们实在困难,就决定帮他们一把。记者又问,那你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这钱是你一个人拿出来的呢?这次,他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记得有一年,家里穷得实在没有米下锅。就在父母为这件事情发愁的时候,村支书给我家背来了一袋米,支书说,这是上级发下来的救济米,谁都知道你们家四世同堂,人口多,粮食肯定不够吃,也许这袋米正用得上。结果,就是这么一袋米,让我们家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过了好几年,日子开始好过了,父母才从村支书的媳妇口中得知,那一袋米其实并不是救济米,而是支书从他家所剩不多的粮食中匀出来的……
讲完后,他对记者说,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从村支书那里学会了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是啊,能让一个人坦然地接受你给他的帮助,并且不让他有丝毫的为难和歉疚,这才是真正的爱。
记者并不甘心,又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更加直接和尖锐:既然你要帮助他们,为什么不把捐助的钱一下子都给他们呢?
面对着记者问的这个问题,他笑了,随后又点了点头,有所感触地说,把所需要的钱一下子给了他们,也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夫妻俩所得到的,只是看病的钱,而我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想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总能得到不尽的爱和希望。
最后他说,对身陷困境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慷慨的怜悯,而是生生不息的爱和希望啊!
(马德)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72元,而妻子没有工作。最不知深浅的要算妻子肚子里的宝宝了,他已茁壮地长到了8个月,在我们的日子最缺少色彩的时候,他强大的胎音使我们义无反顾地握紧了生活的画笔。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和妻子开了一个小书店。
说我们的书店小,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只有5平方米,靠墙放了一个书架之后,余下的地方只允许我们再摆放一张小学生用的课桌。
我们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
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我们开书店的时候,阿纯正好放假,她不想回家了,就主动提出要来给我们帮忙,并讲好,她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工钱她是不要的。
我和妻子都不答应。但阿纯坚持己见。
最后,妻子和她讲定,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说实话,我和妻子觉得,在这种时候,不但我们的小书店真的需要一个人帮忙,似乎连我们的生活也应该出现一个“帮工”了。阿纯的进驻,使我们的小家增添了许多笑声。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总和妻子说悄悄话,有时,她俩一边说,一边有意地提防着我。
听妻子说,阿纯和她的悄悄话大多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做连衣裙一定好看。”
妻子看着自己一天大似一天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那种百合花布后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立了许久,但她的手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语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似的,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的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我们的小书店如期开业了,在一条小巷的入口处,妻子和阿纯守护着这一隅小店,像守护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小书店的生意是不错的,因为我们选的店址距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非常近,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17元钱。
我们的高兴劲儿可以想象。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了,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有182元钱的收入!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91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我们的日子又相对平静了。
转眼20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拦住了我,他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的,让交给我妻子。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用我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美丽!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我发现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于德北)
我们都愿意爱他
走川藏路的时候,我曾路过丹巴境内一个不知名的村落,在连接那个村落的碎石公路旁,有一家叫“散客之家”的客栈,我在里度过了一个晚上。
客栈的老板就是村里人,远远地,他就微笑着迎上来,帮我御下肩上的背包。那一脸藏民特有的憨实笑容,让他并不似一个做生意的人,让我感觉袭面而来的是久识至交的温暖气息。
坐下来后,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尼玛次仁”,一个藏民中很普通的名字,人也如其名,平凡、谦逊、热情,和任何一个藏民没有两样。
安排好住宿之后,尼玛请我到大厅里烤火。烤火时,他家有个漂亮的小孩子不停地闹,像只小鸟一样一下扑到这个人的怀里,一下又扑到另一个人的怀里,每到一处便引得笑声一阵,扑来扑去,把笑声连成了圈。
在他又一次扑到我怀里的时候,我一把抱住了他,随口问他一声:“你阿爸呢?”
他有些茫然地转头望着尼玛,尼玛对我说:“这孩子的爸妈4年前就去世了,修公路时翻了车。这几年是我一直带着他。”
我有些惊讶,很直白地说:“这么可怜的孩子啊,我还以为是你的孙子呢……”
“不,他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亲戚,是村里开大会交给我带的,现在就是一家人了。”
我疑惑起来,继续问:“你们这里领养一个小孩子,还要开大会啊?”
尼玛笑着说:“是啊,一个小孩子,这么小就没了父母,以后的生活问题就是很严肃的,而大家都很想领养他,所以大家得开会决定让他跟着谁。”
“他没有亲戚了吗?亲戚应该带他才是啊!”
“大家都很同情他、喜欢他,都想领养他,包括他的亲戚。但他的亲戚家中都很穷,家中子女也多,怕养不好他,而我这几年因为这个小客栈挣了点钱,所以大家就将他让给我了。”
“难道他愿意不跟亲戚而跟你吗?”
“有什么不愿意的呢?大家都一样这么爱他,大家都为着他好,跟谁不也一样亲吗?”
我猛然无语,因为这里的人情温暖已经让我有了一种身在梦幻的迷惑、惊诧与错愕。我终于明白这样一个可怜的孤儿,为什么还那么欢欣地投身于每一个人的怀抱,因为他从来没有感觉自己是孤独的,他仿佛并没有失去亲人,失去滋润他成长的爱。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这古老而偏僻的小村落里弥散着的、那朴实的藏民心中充盈着的——爱,以及那种将爱当成一种义务的责任。这种爱与责任,在这湛蓝的天空之下,雪白的大地之上凝结成了一股神圣的精神——一种世界上最为博大最为纯洁的爱的精神。
(张翔)
杰瑞的天堂
这个冬天对9岁的杰瑞来说,真有点祸不单行。先是病了多年的母亲,在一场重感冒之后,病情突然加重,去世了。然后,就是在消防队工作的父亲,在一家造纸厂大火的扑灭工作中,被烧成重伤,也没有维持几天,就追随着母亲去了。家一下子变得凄冷荒凉起来,开始的时候,还有亲戚和朋友来看看他,但没过多少时候,门庭便冷冷清清的了。
圣诞节很快就要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和妈妈总要送给小杰瑞一份礼物。即使在拮据的日子里,爸爸也要想尽办法送给杰瑞一个惊喜,或者是一个会跳舞的怪兽,或者是一只宠物猫,或者是一座积木公园。杰瑞每年都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圣诞节,也是他的生日,重要的是,这一天,他可以得到快乐。
今年的圣诞节,杰瑞故意把自己关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看电视。窗外无声地飘着雪,纷纷扬扬的,院子白了,树也穿上了银装,远处,是孩子们此伏彼起的叫喊声,欢乐而令人向往。杰瑞不敢往外边看,他想让这天快快过去,好让他心里好受一点。黄昏的时候,他见奶奶蜷缩在沙发里快睡着了,他想和奶奶早早上床睡觉去。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轻轻的拍门声。
杰瑞打开门,外边站着的是邻居伯莱叔叔,帽子上,身上,全是白白的雪花。
“伯莱叔叔,有事吗?”杰瑞有些疑惑地问。
“你看,这是什么?”伯莱叔叔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盒来,“这是你的邮包,刚才邮差来的时候,我顺便拿了并给你送过来,快看看吧,会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