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7221000000027

第27章 心理健康方法篇(5)

凡是发自内心、触动情感的“真心诚意”的笑,不管它是开怀纵情的大笑、含蓄深沉的浅笑、含情脉脉的微笑、风趣十足的一笑,等等,只要它们能够迷人、动人、感人,就可以不同程度地达到心理治疗的疗效。电影《三笑》里,秋香对唐伯虎三次变化不同的笑,几乎都使痴情的唐伯虎“灵魂出窍”,给他带来了快乐、宽慰和希望。

因此,作为一种心理疗法的“笑”,起码应该有2个必须重视的基本条件:①应该笑得自然,不要勉强,不要为了笑而笑。②当你认为可笑时,就尽情地去笑好了,至于怎样笑法,完全可以不必去计较,因为我们不是在演戏,也不是在进行什么交际活动,因而无需过多地考虑笑的方式。封建社会里的大家“闺秀”,闭锁在“闺房”、“绣楼”上,碍于封建礼仪,不敢纵声大笑,因而常常闷郁成病,这在现代化社会里,应该作为笑话或悲剧来看待了。

一位担任高中班主任的中年女教师“教导”她的大学生女儿说:“女孩子家,不要笑得前仰后合!”这位母亲规劝的理由是,这样的笑法太“野”,不成“体统”,让别人觉得你“缺乏教养”等。其实,这种“教育”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每个人笑的方式,往往决定于情感的强度,而情感的强度又决定于外界刺激物的强度。因而,当你面对十分开心、惹人发笑的景物时,你本应大声地笑,但你却抑压自己的情感表现,“唇不露齿”地微笑、或者不笑,久而久之,势必会引起不健康的心理。

人们爱说,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文化水平,决定着人们具有不同的乐趣,以致会表现出不同的笑法。但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这就未免太死板、太拘泥了。所以,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笑不必分作什么“雍容大方”或“庸俗鄙陋”,而且实验证明,越是纵情地大笑,疗效也就越大。

五、生活中不能没有笑

总之,青年朋友要牢记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你与其吃药、打针,不如使用“快乐牌”的“精神消毒剂”。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追求笑、寻找笑,甚至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一些措施来使大家都发笑。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想法未免离奇,其实,这在国外已有先例。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一所大学,创建了一个“幽默教室”。在那里,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发笑,而且经常举行关于幽默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许多人建议建立一些城市娱乐中心,作为促进人们集体大笑的设施。这对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会大有益处。

至于什么样的笑,对什么样的病最有益处,这还没有最后研究出来。不过,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出结论的。

幽默、微笑,对于人际关系上的和谐交往也很有必要。它可以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加强情感的交流,缩短人们彼此间的心理上的距离,使人们彼此更加亲密无间,促进团结。

苏联女作家库兹涅卓娃的《生活在召唤》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什么东西能比真诚的笑来得更美好呢?笑可以使人愉快、高兴、精神焕发。由衷的笑可以使剑拔弩张的敌对双方互相谅解,能使素不相识的人们马上亲密起来。”

大约经过20年后,在法国的巴黎出现了一个叫做“在国际关系中运用幽默协会”的组织,这个协会的宗旨就是:让笑成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使各国人民更加相互了解的一种手段。

你能说“笑”不是一种疗法,不是一种精神“武器”吗?

“色彩”心理疗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西塞尔·斯托克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发明了一种所谓“朝霞彩色电影”。影片专门放映美丽的朝霞,并且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一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忧郁病人,看过这样的电影后,改变了垂头丧气、情绪低沉的消极态度,变成精神振奋、生气勃勃,并成为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的人。这个事例,足以说明“色彩”能够成为一种心理疗法。

一、色彩对情绪的影响

你相信吗?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西方《色彩心理学》一类书籍里写道:红色有刺激胃口的作用,可以提高食欲;赭石色可使低血压者提高血压;冷色可使激动的人宁静;橙色、黄色可使神经衰弱的人振奋;浅蓝色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可帮助退烧;紫色可使孕妇感到镇定……这些说法,都是经过实验证实了的结论,言之有据,并非一派“胡言乱语”。

二、色彩疗法

下面,再谈谈“色彩疗法”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色彩疗法”的疗效作用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把色彩正式地应用在心理治疗上,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欧洲的一些战地医生,由于苦于找不出医治在战争中导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于是开始研究把病房涂抹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疗法”就是这样地诞生了。

后来,相继地有很多医生,重复试验应用这种疗法。比如,有一位名叫潘赞的医生,他配置了几间有彩色的墙壁、窗户和家具的房间,而后把一个心情苦闷、沉默寡言的患有忧郁病的患者,关进一间以红色为基调的房间3个小时。结果病人走出这个房间后,竟然变得心情愉快,谈笑风生。这位病人情绪变化的原因,就是因为红色可以刺激情绪,加速肌肉反应,增高血压,使人感到温暖、力量和希望。因为光明的太阳、沸腾的热血、熊熊的烈火都是红色的。

为什么色彩能够帮助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呢?简单来说,色彩所反射出来的光线和X光线、放射性辐射一样,都是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对人脑可以引起种种反应,于是产生疗效。红色为什么能促进血液循环?绿色为什么能促进血液平缓?原因就是由于这两种颜色的电磁波的波长不一样(红色波长700纳米、绿色波长510纳米),于是人脑对它们的反应也不一样。

另外,当人们接受不同颜色的刺激后,就能使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使下丘脑发出“指令”,减缓或增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脏收缩相应地减缓、减弱或者相反地加速、加强,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国外有人研究证实,让一个正在发怒的人观看粉红色,那么,他的心脏由于不能产生所需要的足够强度的收缩,使他的肌肉放松,精神镇静,怒气就发不出来了。当然,如果让他长久地居住在粉红色的房间里,那样一来,他的内分泌系统就会产生某种不平衡,抑制发怒的效应会逐渐消失掉。这就是说,好似“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那样,对粉红色的刺激疲沓了,“不灵”了。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色彩心理的其他应用

近几年来,国外新兴了一门学科叫做“色彩管理学”,对于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礼堂、住宅的室内外色彩,是怎么样地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另外,还有一门新的现代边缘学科,叫做“技术美学”,在国外也很盛行。它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的领域,使美学和技术相结合。技术美学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生产工具上涂上适宜的色彩,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4%。这些都说明,色彩疗法对于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