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咱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攻击行为”呢?其实所有这些攻击行为,不管是直接的攻击也好,间接的攻击也好,都只不过是发泄愤怒情绪,或者是进行自我防卫的一种手段罢了。虽然说这些攻击行为都有社会心理学上的依据,可以理解,可以谅解;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和平建设的日常生活里,在人和人之间交往联系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毕竟应该也有可能用理智来战胜情感,应当提倡谦虚忍让的美德,大家互相多体贴、多谅解、多帮助、多团结,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双重人格”是怎么回事?
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失常行为。在日常生活里,一些人的“双重人格”有2个主要的表现特征:①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有时会和过去判若两人,完全变了。②把过去的事情全部忘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会有这2种表现?原因有病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更多的是属于心理因素。有一件真人真事:一位中学教师性格活泼乐观,惹人喜欢;而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由于妻离子散,变得十分孤僻沉默,前后判若两人,以致使人不敢相信:“怎么?他就是当年那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吗?”
另外,20世纪40年代,轰动世界影坛的影片《人猿泰山》男主角约翰·尼·韦斯摩勒,晚年因贫病交加,心身尽瘁,脑子长期衰退,到最后,他只能对来看望他的人说,他曾经是最伟大的“人猿泰山”,而一切往事,都忘却得一干二净了。西风落叶、沉沦没落时期的韦斯摩勒和红得发紫、显赫腾达时代的韦斯摩勒,真是变得令人难以置信原来竟是同一个人。
在社会上,除“双重人格”以外,还会有“三重人格”、“四重人格”,以至更多的人格同时共存的现象,不过这样的人不多见。据国外1988年发表的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一个得“怪病”的24岁男青年,名叫麦克,他身上具有27种性格,随时都能发生变化。他有时像婴儿,有时像老人,有时像女服务员,有时像运动员,有时却“成”了律师……他的这种多变的性格常会交叉反应,叫人捉摸不定。他本人抑制不住有时想害人,有时又想害自己这种矛盾的念头,弄得他十分苦恼。于是麦克求助于医生,医生诊断他得了世上罕见的“多种性格病”,即“多重人格”症,这种病例,在历史上有记录的只有200宗。麦克的病,倒真的是实属罕见,堪称“怪病”。这种病人,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碰见过,因为他委实是太极端、太严重了。
“双重人格”也好,“多重人格”也好,都是一个人的人格失去了完整统一的性质,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格,从而支配他的行为。也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里,每个分立的人格交替出现,使得他的行为失去了前后一致性,因而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前后判若两人,或者是判若数人。
你也许碰见过这样一类人吧?他刚刚在电话里,对上级毕恭毕敬地讲完话,转过脸来却对他的下级声色俱厉地训斥不停,这种“前恭后倨”的表现,使我们感到可笑而又可鄙,感到此人是“人格太次郎”(这句词,也是一位青年朋友告诉我的)。这类人不是病态心理或变态心理的表现,而是属于丧失人格或品格缺陷方面的道德品质的问题。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双重人格”。
这后一类“双重人格”,往往是由于利欲熏心、道德败坏造成的,以致给人以人格分裂的伪君子的印象。你看过《天云山传奇》这部电影吧?由著名老演员仲星火扮演的那位“一贯正确”、“不倒翁”式的领导干部吴遥,他的人格是多么卑鄙,多么令人憎恶!他在外边对下级摆出了一副冠冕堂皇、正人君子的模样;但回到家里却显露了卑鄙无耻、下流小人的嘴脸。最后他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与肮脏的灵魂,终于对他以变相欺骗手段霸占来的年轻妻子(也就是被他陷害了的他当年“好友”的未婚妻)下毒手,一记耳光把她打倒在地、口吐鲜血;可接着他又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他的妻子不要去告发他。你对这一幕图景印象深刻吧?你也一定同多数观众一样,感谢仲星火把这个伪君子的“双重人格”表演得如此深刻有力!
综上可见,造成双重人格以至多重人格,既有病理学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学上的原因。而在心理原因当中,又不能忽视政治上的、社会上的、文化上的背景。如果抛开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决定论原则,你就会认为吴遥之流人物是“怪人”而不是“罪人”了。
因此,双重人格是一种心理失常,而造成心理失常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动机,但这些不同的动机却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和平共存,而是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状态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正是因为有两个相互矛盾、冲突的动机同时并存,彼此互不相容,因而只能在某一段时间里满足其中一个,而压抑其他别的;于是这个人就会在不同动机的支配下,表现出前后极不一致的行为。
说到底,为了不让自己的人格分裂为双重人格,那你就得让自己的人格永远稳定地保持统一、完整、和谐的状态,让自己的动机、需要、愿望等服从于统一的人格的支配。使自己的欲望不要背弃信念,使自己的私欲不要和良心相冲突,使自己的行动不要和思想相矛盾。我国古代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一句发人猛省的警世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对于我们保持完美、高尚的人格,从而避免人格分裂,该是有帮助的。
你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前面讲了“10类病态性格”,那是指人们在性格上所表现的失常心理或失常行为,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心理疾病。下面谈谈一般正常人的性格。
一、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
如果从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即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来看,人们的性格基本上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这一主张,是瑞士的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荣格原来是心理学上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得意门徒,后来因为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产生分歧,于是分道扬镳,另立门户了。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生命意志,那就是“欲望”,欲望就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而“欲望”活动的方向,既可以是内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根据这种观点,荣格就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
1.内向型性格
一般来说,内向型性格的人,他们的行为的原动力,也就是说他们的欲望主要是向内倾斜的,表现为更多的是闭关自守式的关心自己的倾向。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朋友较少,谨小慎微,独善其身,和街坊四邻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在会议上也很少发言,专心地充当听别人讲话的“旁听者”的角色;喜欢做老一套的已经习惯了的事,而不愿意干什么创新的工作,不愿意外出旅游,觉得外出不如在家里舒适;认为参加交际性的聚会,不如在自己家里和家人共享乐趣好,等等。总而言之,内向型的人,大多数不喜欢抛头露面,喜静不喜动,反应较慢,沉默多思,不愿意多讲话,非讲不可的时候,也是三言两语地只讲必须讲的就完了。
内向型人当中,大部分是神经质的人。这种人由于缺乏自信,所以往往遇事消极;有些事情他们本来完全可以做得好,但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和消极态度,就会踌躇不前,因而往往一事无成。他们尤其是不敢轻易地创新,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心理上会经常处于疑虑不安的状态。因此,对于内向型的人,更应当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发挥闯劲。
2.外向型性格
和上面讲的内向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的行为原动力,主要是向外倾斜的,表现出很容易接受外部刺激影响的倾向。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向外开放性的,他们善于交际、朋友多,而且各界的朋友都有;愿意外出活动;干起新鲜事来很起劲;活泼开朗,活跃好动,决断快,很少深思熟虑后再行动,很少疑虑不安,适应困难比较容易;一般人不愿谈的事,甚至“不可告人”的有关个人私生活的隐秘,也毫不顾忌地津津乐道,不断地寻求新奇;喜欢成为谈话时的中心人物,听他(她)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下去;经常乐于帮别人的忙。
3.五种性格类型
当然,内向型和外向型这两种性格类型,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类型。有些人比较内向,内向的倾向占优势;有些人或许外向些,外向的倾向更多些。现在国际上流行一种大众化的说法是“五种性格类型”,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来表示它们。A型是极端的外向型,E型是极端的内向型,也就是说,A型和E型是常态分配曲线上的两个极端。一般地说,具有这两类性格者是心理不够正常的人。而大部分的人则是两种类型兼有,或者是比较倾向于二者中的某一个类型。
二、性格与人格的区别
性格和人格不一样。人格包含有道德性的意义,性格则不带有道德性的含义。性格不用“善恶”的标准来区分,因此说,性格内向型和外向型的人,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绝对地说哪个好,哪个坏。不过通常认为,过分内向的人更容易得心理疾病或心理不健康。我们应当把这两种类型性格的优点吸收过来,把它们的缺点加以排除。
中国有句成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意思是说,该安静的时候,应该像大姑娘那样文静下来;该行动的时候,就应该像奔跑的兔子那样行动敏捷。同样的,人们应当做到:需要内向的时候就内向;需要外向的时候就外向。比如说,需要你讲话的时候,你就要侃侃而谈,把你的思想感情尽量表达出来;该你静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就不要总是插嘴、打断别人的话,一个人唱独角戏似地说个没完没了。这样做就会比较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就不会产生种种病态心理,心理也就会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了。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以素食为主的东方人在性格方面,诚然具有温文尔雅的品性,但也趋向于保守,属于内向的性格。而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虽然容易激动,豪放不羁,但却富于创新、冒险,属于外向的性格。这当然纯属“一家之言”,但也不能说它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段话显示了很多学者都在下工夫努力想揭开性格这个“谜”,想要查明影响人的性格因素都有哪些。但是也不能说东方人就完全是属于内向型的性格,而西方人就完全是属于外向型的性格。因为绝对内向或外向的人,是比较少见的。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或偏重内向、或偏重外向的人,内向与外向只能是相对而言。不过多吃些肉食来改变你的内向性,是否会收到效益,也无妨试试看。人类是食肉动物,原始人经过肉食,人脑就更加发达起来。
现在,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青少年多吃些肉类食品,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而,对待一些新的学说、观点,不要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简单生硬地加以否定。有一份资料:1983年,有人对天津一所重点中学高中生的性格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性格评价,可分类为:
(1)内向型的占总人数的59.8%,表现特征为:
①沉稳、自尊心强,但缺乏青年人应有的活力;
②胆量、魄力、毅力都不足;
③多沉静、少热情;
④多稳定、少变化;
⑤心胸不够开朗;
⑥组织能力不强。
(2)外向型的占总人数的40.2%,表现特征为:
①乐观、开朗、急躁,遇事爱争辩、盲目自信;
②办事无恒性、单纯、幼稚、不成熟。
对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性格做这样的评价,当然不能算做是十分科学的定论,因为它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毕竟有限,不能就此推而广之地去证明我国当代青少年一代的总貌,只能供作参考。但是,从中却可以明显地看出2点:
①内向型与外向型的性格特征,委实差别很大,它们的表现特征几乎恰恰相反;
②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从一个局部来看,内向型的竟然超过了外向型的,这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因为内向型的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去克服与纠正内向型的不利方面,改变保守、胆怯、缓慢、疑虑等消极的内向性格特征,从而更加有胆量、有魄力、勇于进取,不断地去创新、去改革。